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被定为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21世纪初,教育部把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两者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只是针对的研究领域不同,所用方法等都差不多。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该课程将为以后学习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当前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授课教师的缺乏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般都采取大班的教学模式,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师生互动很难开展。第二,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学任务繁重,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整个课堂就是在“灌”[1]。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光死记硬背一些结论,并做一些与理论相关的题目,但对这些理论到底是干什么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如何利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却甚少关心,更不用说弄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更重的是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等。第四,部分年轻老师注重理论模型的推导,数学化严重,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可接受度,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积极性。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入手探讨改革对策,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偏少。微观经济学需要讲授的内容特别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作为教学用书,该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内容包括需求、供给和均衡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等,教师很难在规定的50个(左右)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对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介绍,理论性非常强,难免会有些枯燥。并且,现在讲授经济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老师,缺少实践经验,对一些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缺乏深刻理解,讲起理论来自身都感觉空对空,没什么依托,底气不足。学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课件和记笔记上面,很少联系实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热情反过来也受到了打击,教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第三,研究方法多而杂。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很多,经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和数学方法等。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像有些数学模型,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就难以接受。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第四,教材的选用存在问题。国内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版的《微观经济学》,主要阐述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思想,为西方学者所写,更有权威性;第二类是中国学者根据自身对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并综合中国的实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在国内得到大多数的认可并运用;第三类是照抄别人的教材而组编形成的教材,编者对研究一些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易误导学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质量层次比较低。第五,考试方法单一。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微观经济学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现有的理论闭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情况。
2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第一,调整教学班级的人数规模,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这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课堂交流中,学生可自由提问、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充分备课,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讲授的理论,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第二,教师应首先把理论讲透,再联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科学,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商品价格等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对日常经常经历的事情进行讨论。比如,物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当一方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价格的波动。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如夏天热就会引起对冷饮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影响价格的波动,那么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影响需求增减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价格、收入、偏好、预期等等是属于什么因素呢?第三,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经济学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糙的东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具体化数量化,而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学中有很多数量方面的关系,有时候数学模型可以帮我们清楚地了解这些数量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的真实存在性。但数学模型的建立也要适当,对数学基础好的班级可适当多讲一些。第四,教师应尽量采用双语教学。目前一些比较好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都是外国人写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译过来的教材,有的用国内学者组编的教材。由于翻译上的习惯和文化差异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学的原始概念,而这种原始概念更能体现经济学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经济学的一些思想。第五,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以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版本为例,章节内容非常多,48个课时连课程内容都讲不完,根本没时间复习,有时学生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仅通过闭卷考试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应该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如可以把闭卷考试和平时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期中测试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3结语
改革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讲透,让学生易学习、理解和掌握。对不同的专业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有全面的把握,而且要符合其专业特征和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柳治国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