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向好,但仍然存在理想信念弱化等诸多突出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习
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1]这些关于新时代和青年使命的论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时代命题,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理想信念弱化。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许多大学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潮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思想意志不够坚定,缺乏韧劲等理想信念的危机。具体体现在:政治理想上,政治淡化倾向明显,漠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危机,在重大社会事件和舆论热点中价值判断模糊,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错误思潮蛊惑;生活理想上,追求物质享受和新奇刺激,追求高精尖科技产品和名牌服饰,艰苦奋斗精神淡化;道德理想上,奉行利己主义,强调个人利益,诚信意识淡薄;职业理想上,追求舒适生活、高薪收入、和职业地位,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
2.价值扭曲,急功近利。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海量碎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形成巨大冲击。比如有的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浓厚,过分看重个人发展机会和荣誉奖项,集体荣誉感缺失;有的大学生被网络平台上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拉低和扭曲了道德观和审美观,道德底线丧失;有的大学生以奇装异服、夸张举止、浓妆艳抹为美,审美情趣低下;更有的大学生为追求奢华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背道德、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者陷入不良网贷而失去生命。
3.依赖网络,自控力差。目前,“低头族”现象、“微博控”“微信控”“抖音控”现象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与现实中判若两人,习惯于宅在宿舍,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与陌生伙伴侃侃而谈,在现实中却不愿或不善与人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和病态心理;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碌碌无为,利用网络游戏、网络小说排遣无聊,进而产生网瘾,个人心理愈发闭锁,严重者长期以网络为伴,痴迷网络色情、网络恋爱等,逃避上课,脱离集体,造成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的脱轨。
4.思想浅薄,内心浮躁。当前,社会急剧发展、竞争急剧上升、外来文化纷繁复杂、道德评判标准异化使整个社会充满浮躁气息,这种社会心态也反应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身上。比如,在看待和处理问题上,许多大学生习惯于“凡事问百度”,任何事情都直接网络搜索。另外,读图、读网、“标题党”等“快餐文化”风气盛行,大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情况加剧,他们的人际沟通、主动思考和实践总结能力不断弱化,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缺乏深刻性、条理性、批判性和持久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地各校不断在推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上下功夫,全社会关心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势不断向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但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如下。
1.意识形态问题: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党的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世界上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西方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形式、手段更隐秘、更复杂,也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3],通过宣扬人权、个人英雄主义等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使部分大学生思想受到干扰,错误地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先期发展的高福利视为我们不可超越的优势,认知发生偏差,进而被某些国家或组织利用,被煽动参加某些不合适的“运动”或活动,对自身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2.多元文化问题:不良文化的冲突和影响。“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全球流行,为多样文化提供了传播和交流平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更直接、更开放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各种五花八门的亚文化、负面文化通过网络“大放异彩”、泥沙俱下,微商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等新的经济模式层出不穷,大学生受到不同利益群体价值观念的影响,引起自身价值选择上的迷茫和矛盾,进而出现个人理念或行为上的错位。
3.方式方法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未能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已不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绝对的主导者与掌握者,教师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而多数高校管理者依然坚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没有完全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教师也仍然以单纯地口头讲授和一味灌输为主,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体制机制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有待完善。我国高校当前尚未建立大思政工作的协同机制,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关系亟须理顺。[4]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整治工作委员会”尚未真正成立或形同虚设,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来承担,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大思政工作机制不够成熟。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些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强调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步推进。
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首要功能在于帮助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政治品行,使高校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筑牢思想基石,要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系统、全面、生动地向大学生进行普及教育,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敢于回应各种意识形态挑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明正确方向。其次,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当前最主要的是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确保党的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以及战略部署能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率先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念、恰当的政治言行领航大学生健康成长。
2.坚持文化涵育,优化育人氛围。要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知。通过情景教学、校史故事等形式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认知。其次,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准确把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生成逻辑,根据大学生对文化的现实需求和悦纳规律,有针对性地推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利用VR、AR等新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和内核,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第三,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与实践。高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让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滋养,并在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灿烂文化。
3.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高校必须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一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内容和质量监管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块,理顺课程的讲授逻辑,积极探索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互动式立体教学模式,创新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守好网络舆论主阵地。高校要在理念和行动上不断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主动抢占网络舆论主阵地。主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智慧教室,实施小班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和研讨,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广泛使用“泛课堂”“微助教”“云课堂”等产品,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查阅老师的讲稿、课件、教学视频,进行课后线上学习,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三是建好思政教师主力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发展上培育,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培优力度,设立思政课教师学习进修专项经费,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培训,遴选校内外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先进人物、优秀辅导员和杰出校友等兼任思政课教师,组建多元结构教学队伍。
4.构建协同机制,推进“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单靠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要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整合课内外育人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合力。首先,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课堂育人合力。一方面,要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实效,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其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其次,要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党务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协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聚合力,开启新时代全员育人的新模式和新境界。第三,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形成正向叠加效应。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第一课堂”即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另一方面,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开展诸如“领导干部上讲台”“读马列、学经典”等形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调动一切积极要素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通过整体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能形成系统内驱力,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3]朱继东.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党政研究,2017,(2).
[4]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深入学习贯彻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1-25(7).
作者:李立;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