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范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摘要:如何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是党的之后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党的以新时代为立足点,全面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命题,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弄清楚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要求;二是要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夯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基石;三是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信息时代积极建构信息生态,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

如何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这是党的之后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党的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探索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阐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力量。

一、把握历史方位,弄清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

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P8)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判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P10)。新时代作为历史方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1.在把握新时代“三个意味着”中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党的报告提出了“三个意味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P10)。从“三个意味着”可以看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跟上这个深刻的变革,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全面阐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形成独立的解释力,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意味着要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社会主义的精神指引和价值力量,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新的国际秩序建构中形成独特的话语权。即是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阐释好三大基本问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为人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简言之,阐释好中国发展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人类文明问题,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打通内部性建设和外部性传播的理论勾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的新要求。

2.在把握新时代“五个层次”中领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要求。党的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4](P10-11)新时代提出“五个是”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状态,又在一定意义上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进言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紧紧围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来谋篇布局,要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运筹帷幄,要围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来提供精神营养,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来提供价值力量,要围绕国际舞台、彰显人类担当来提供宏伟蓝图。从以上阐释可以看出,党对于如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有了明确要求和指向。党的报告中明确有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论述,即“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P41)。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个使命,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国际、国内的新使命。由此,明确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体任务,就是要着眼于全球化视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场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引领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思想智慧,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思想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二、不忘初心,夯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基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党的报告的主题,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体现党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政治承诺”这一做法,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政治传统。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就一般意义而言,政治承诺,主要是一个政党对人民、国家、民族,乃至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政党获得人民认同和支持的基础。

1.践行党的政治承诺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压舱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并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6](P57-58)这个使命担当体现了三个层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这些阐释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承诺具有一致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承诺,要勇于担当这一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这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深厚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系列的伟大斗争,其中就包含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几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出现淡化、弱化的现象,导致思想观念出现一定的混乱。党的报告指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7](P4)这些充分概括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然而,过去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究其缘由,归根到底在于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忘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忽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导致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出现各种消极现象,有的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口蜜腹剑,影响极为恶劣,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党员干部是宣传意识形态的最好案例,党员干部表现如何,意识形态宣传就会如何。因此,“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8]。这是关乎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关键。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既跟这个社会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又跟这个政党的政治目标、政治意图、政治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密切相关,本质上跟政党初衷(不忘初心)及其政治承诺的坚守密切相关。什么时候党坚持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履行诺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什么时候意识形态工作就能取得成效,意识形态就能焕发出生命力,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让人民群众体味到甘甜的味道,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实践证明,从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承诺,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最重要基石,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压舱石”。

2.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关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在于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神聚气的力量。在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引领人们的精神需要,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引领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9](P41)。

3.积极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不囿于国内层面,要统筹国内外,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党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0](P57-58)这个使命包含三个层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凝聚力和引领力。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尽管期间经历风雨,甚至遭受挫折,但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始终是一以贯之的。这种理想就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新时代,要有一种新的精气神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有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良好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构建要在紧紧围绕人类进步事业、人类文明进程中贡献中国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力量。

进言之,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站在国际共产主义高度全盘考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体布局,新时代更加凸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中国新的贡献的力量。即是说,要从国际共产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从人类文明进程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不断推动世界的自由和解放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而且,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凝聚力和引领力,可以通过“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1](P10)来实现。一方面要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在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协同发展过程中“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2](P25)。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建构人类共同价值,中国要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国际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观,使中国价值日益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刻画和重塑贡献力量。

三、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路径

新时代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无疑问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积极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信息文明时代,不断在网络化、人工智能发展中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1.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功能。通过政治建设来推动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路径。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强调新时代如何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积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这本身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政治意识的确立和巩固,通过政治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一种良好党内政治生态,为推动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根本动力。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凸显政治建设,把政治意识放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首要位置,这样才能真正凝聚党心民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积极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握这种相互性关系,逐渐从外部反思走向内在的理论自觉,围绕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价值层面的理论阐释范式,展现中国价值独特的解释优势。为此,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少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P11)。新时代呼吁新的价值体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入手,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研究的现实起点和导向,不断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更好地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务。这种变化深层次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二是在把握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根基。要发挥好中国的地方性知识的滋养的涵养功能,扎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立足这一文化根基,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夯实其理论和实践根基,必须扎根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践形式和理论形态,形成中国价值实践论的理论范式,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凝聚人心、提神聚气作用。三是在把握辩证处理传统价值观关系中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学术界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是要否定过去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而另起炉灶,不是要抛弃过去的一切优秀的价值传统,不是要囿于特定的实践范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在原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伟大斗争、新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提炼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把握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在积极推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中提供中国价值的思维方式,贡献中国价值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3.积极建构信息生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信息生态指由信息的生产性、交互性、变革性、重组性等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意识形态信息和能量可以根据一定的信息规则进行交换与重构,创造具有时代特性的意识形态内容,引领时代潮流。积极建构信息生态,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要抓好信息源这个意识形态产生的总开关。在网络化时代,信息源头复杂多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零散性,导致信息生产的多元性、重复性、无规则性、随机性等问题不断凸显。良好的信息生态要有好的信息源,因而必须要不断优化信息源的结构。从源头上化解信息生产的对抗性和破坏性,防止信息在最初的形成中对社会构成不良伤害。

二是必须要抓好信息流动的有序性和可控性。信息流动是信息社会的依据,信息流动是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演变、变化、变异的根本路径,也是意识形态重构(包括积极的重构和消极的重构、建设性的重构和破坏性的重构)的重要环节,信息流动直接威胁到信息安全。在网络空间里,信息流动具有无序性,这种无序性容易导致不可控,甚至无法控。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信息流动不变质,不被“别有用心”的人进行重构,这都涉及信息流动的可控性问题、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相关法律问题。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关键在于信息流动中意识形态如何展现、如何诠释、甚至如何被重构,防止走向片面化和极端化,这都需要对信息流动进行有效治理。

三是必须要积极构建网络信息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更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当前,网络是意识形态安全亟待重点关注的领域。从理论上说,网络是无边界的,但国家是有边界的。以浩瀚无边的网络力量来冲击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尤其是在网络技术极为不对称的情况,对很多网络技术不发展的国家而言,网络世界的到来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15]网络世界既要用得好,又要管得住,这就需要以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价值为导向,凝心聚力,共同应对未来全球性信息安全。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影响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信息安全的瓦解,必将导致意识形态的瓦解。为此,提出要“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16],形成全球网络治理体系,积极维护网络的共同安全,以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把握新时代的总体要求,明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立足于人类文明进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信息文明。信息文明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信息文明进程中运用好大数据,从更高层次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参考文献:

[1][2][3][4][5][6][7][9][10][11][12][13][1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1).

[15][16].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1).

作者:邱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