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浅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摘要:
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建工作中起着基础的地位,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在新时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实现学校适度超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大学生在新时期具有新的特点,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在新形势下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
学生党支部;高校;党建工作;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党支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最为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在学生中的“战斗堡垒”。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建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高度的政治导向性和组织约束力,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调动全体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优秀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利用学生党支部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对于在新时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实现学校适度超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也不断发生变化。现在的大学生主要由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青年组成,特点主要体现为“高、大、快、强”,即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在价值取向、社会奉献、创新实践等方面,与其之前的大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开展也应根据大学生的新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第一,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和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每个大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他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差异较大,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存在较大差异,采取单一的教育模式很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既对其自身的成长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国家的未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生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方法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在思考问题、处理事务的行为方式也可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的重要观点,建设好学生党支部,使学生党员具有正确的“三观”。
第二,奉献精神有所淡化。新时期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大学生被家长过分溺爱,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索取大于奉献的现象,无私奉献精神有所淡化。而且还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强调奉献精神,与现在的市场经济不相符,强调功利性和现实性,导致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则难以承受。
第三,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实践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传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不强,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程度不够,缺少主动创的激情和动力。同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对其所学的知识如何用于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则理解不够,难以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创新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存在的不足
高校党支部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来武装党员、教育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强化党员学生在价值观上的正确取向,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党支部作为“桥头堡”,其在构筑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系统性的思想教育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互动性低,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往往在形式上轰轰烈烈,但作用却不突出,虎头蛇尾[2]。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与实践有机结合不够。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二是学校和各个学院开设的业余党校。首先,对于思想政治必修课程而言,虽然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的只是部分党建思想理论知识,却很少有机会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必然会导致党建思想教育的不深刻,甚至无法深得其精髓。其次,对于学校或学院的业余党校学习而言,尽管除了理论学习以外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但总体来看仍然是以学习为主,其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相对比较单一,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第二,高校党支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人才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虽然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实现了较大的跨越,一般的高校学生党员数达到了在校学生数量的5%~8%,这对于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以及大力发展和培养优秀学生党员的工作要求来说,数量仍然偏少,但在这种情况下仍难免会出现少数党支部在人才筛选过程中把关不严,导致一些动机上存在严重功利主义、投机思想以及一些不达标的学生进入党组织。第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创新不足。据调查,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的主力军。互联网作为一种快捷、广泛、开放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组织形式等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没有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重新定位,教育活动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例会讨论、报纸材料等灌输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不能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效果,导致党支部组织作用弱化,吸引力和凝聚力下降[3]。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创新与完善
不断创新和完善学习教育方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启发式的互动教育,鼓励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学习与研究,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广大学生党员能够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不断增强认识,加深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有效推进党建工作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学校在完善党支部规范性的制度基础上,要根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相关条例与制度,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党建学习工作,通过党建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积极性,将党员学生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挥党支部应有的组织性、先进性作用。构建学生党建工作干部培训制度。培养优秀的党建工作干部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基础,拥有一支优秀的党建工作干部队伍,才能将党支部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实现党支部工作应有的目的。加强对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制定和完善中长期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党建课题研究,理论选题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在研究中学习,从实践中总结。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能够保障党支部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从道德、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考核结果要与学生的思想鉴定、评奖评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一整套配合紧密、科学高效、约束有力的激励监督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自律和责任意识。构建完善的工作运行保障体系。若要取得高校党支部工作的预期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保障体系,确保高校党支部工作能够长效运行和落到实处。学校党委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相关工作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并配套大学生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切实保障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序顺利推进[4]。
四、结论与建议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大学生党支部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切实增强党性意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结合热点问题和采用新颖的方式,灵活开展党支部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保持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同时,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通过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基础,提高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并在学生党支部的引导下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公德教育为主体的系列活动,每一次党支部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都抓紧机会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少一些枯燥说教的主题教育,而多一些时事主题,这样可以激发这一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博党支部,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中,组织了以“与改革同向,与法治同行”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调动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团日活动,联系理论与实践。党团日活动是切实团结党员学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党团日活动,提高党员学生的组织性和积极性。在组织党团活动时可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比如在“九一八”、建军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时间点,党支部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党团日活动,强化党员对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认识,只有通过丰富的党团日活动的实践才能让青年党团成员对组织有感性认识,有深刻的理解,既可以丰富高校党员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加深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新时期发展理念的理解与思考。同时,通过一系列党团活动的开展,无疑会大大增进党员间的感情,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也为思想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三,发挥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结对帮带活动。高校党支部可以挑选优秀的党员骨干与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帮带,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团结能力,努力将更多的新党员培养成党内优秀骨干。同时,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党员能够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而教育和引导其他青年,达到互相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充分发挥报纸、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的作用,采用广受大学生们喜爱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学校和党团组织中先进团队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争做“四有”青年。在学校内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鼓舞和引导他们在党团组织中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四,发挥党支部党员干部的专长,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所应有的要求。在高校政策和体制的保障下,在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除此之外,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党团组织积极开展阳光健身运动,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氛围,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五,充分发掘大学生党支部党员的积极因素,增强主人翁意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党员的特点和优势,力争在实现每个人价值的同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组织活动,让个体在充足的实践锻炼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譬如根据学生党员的兴趣爱好不同,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充分开发和激励个体优势,使成员个体的优势得到张扬。这样做使得学生们不仅分享了别人的经验,也通过自己的展示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实现了从点到面的组织凝聚力的培养目的,不仅使每个学生党员都能为支部建设出力,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完成团队工作。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循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赵瑞丹.浅议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33):319.
[2]张冲,王松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探析[J].学理论,2014(30):97-98.
[3]黄蓉生.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15-19.
[4]吴晓庆,兰天.高校学生党建运行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104-106.
作者:傅帅雄 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