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绘本教学策略范文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绘本教学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绘本教学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绘本教学策略

[摘要]绘本作为低年段道德与法治创新性教学的载体,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托媒体,使绘本有声有色;链接生活,使绘本真实可感;丰富教法,使绘本鲜活生动;关注细节,使绘本掷地有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其中的美好寓意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策略

绘本是近年来深受儿童喜爱的叙事文体,具有图文并茂、直观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道德法治教材融入绘本元素,旨在通过趣味故事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识字量有限的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而且符合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彰显其独特的魅力,让绘本阅读浸润学生的心田,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和培养学生的智慧。

一、依托媒体,使绘本有声有色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分为正文绘本故事和副版绘本故事。正文绘本故事是教材的一个栏目,而独立连续排列的故事场景则是副版绘本故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静止的绘本故事生动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绘本故事的感受。多媒体技术中的录像、动画、配音等辅助功能,能有效地打破课堂时空的限制,让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从而创设童趣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让情感得到升华。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的朋友》时,教师可以借助录音,通过不同意境的风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春日里,绵绵细雨伴着轻柔的风拂过树梢;山野里,晨风吹散薄薄的雾霭;夜幕下,风吹树叶沙沙响;冬日里,寒风凛冽伴雪花;酷夏时,狂风吹来了惊心动魄的电闪雷鸣……伴着配乐,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不同形态的风,了解风吹的现象。这样教学,通过绘本为拓展学生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脑海中不断搜寻风的身影。

二、链接生活,使绘本真实可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纵观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有些绘本故事内容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小马虎添麻烦》,虽是以卡通图片的形式呈现情境,但也是学生真实生活的折射。道德内化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教学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马虎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将反思作为向生活学习的重要方法。对绘本故事折射出的马虎社会性危害,教师可以将新闻事件和绘本故事有机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充分意识到马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促使他们提升认识,激发自我完善的动机,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绘本故事成为他们道德成长的媒介。

三、丰富教法,使绘本鲜活生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知和行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旨在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学会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探究社会。因此,绘本教学要改变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视学生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不能停留在看故事、听故事的阶段,应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与绘本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中的《拖拉鸟》时,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基于学生了解绘本故事的前提下,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想象如果医生、农民、消防员、工人等在工作时拖拉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拖拉的危害,唤醒学生珍惜时间、负责任的意识。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对绘本故事的认识更深刻了。这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回归故事,想一想如果拖拉鸟改掉了拖拉的坏习惯,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编故事《拖拉鸟不拖拉》,充分发挥绘本故事的德育功能。

四、聚焦细节,使绘本掷地有声

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学生不仅要从整体上了解绘本故事的大致内容和叙述线索,更要用心体会绘本故事内在的细节,读懂细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绘本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善于挖掘绘本故事中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细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细节进行探究,用“放大镜”将绘本故事细节放大,释放绘本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如一年级下册中的《温暖的“接力棒”》,这一绘本故事与小诗共同织就了“你帮我,我帮你”的温暖爱心链,故事语言虽不多,但是故事展现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读者心中,聚焦一个个细节:雨天里的一把伞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桥梁;主动上前弯腰助人的举动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妈妈慧欣满意的微笑彰显了家庭爱的教育的传承……学生在细节中领悟助人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互助是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正常状态,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和友善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人就是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共同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与温暖。这与鲁洁教授的观点一致:“教材注意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关注启蒙性,合理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德育和法治内容,突出内容的基础性和风格的童趣性,以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法治观念,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儿童为根本方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说教是一种索然无味且低效率的教学方式。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将一个个精彩的绘本故事贯穿其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绘本故事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其中的美好寓意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

作者:陶文静 单位: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