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

《党史文苑杂志》2014年第十四期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潮。此时研究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随着中国国情和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在同党内“左”倾错误思想斗争的基础上形成思想,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范式。新中国成立后为普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托苏联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模式,开创了以教科书为主体的研究范式。而自改革开放30余年来打破了过去单一视域、单一模式的路径而转向多元视域、多种范式,大致可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研究的创新(教科书改革)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范式;文本———文献学解读范式;对话范式;反思的问题学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思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拓展和部门哲学范式;出场学范式”[2],这几种范式在成熟程度和取得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差异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研究的创新(教科书改革)是20世纪随着苏联解体发展形成的范式。改革开放推动着哲学的改革,并以新的视野和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但是这种范式缺乏完整的历史视域,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补剂,而这种补剂可以通过文本文献学解读范式得到支持。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都是通过前苏联翻译得来的,缺乏对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的研究,我们所引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长期以来得不到原始原著的有效支持,缺乏本真的生命力,对外国学者所出版的书籍也缺少必要的研究,这样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多依赖二手资料,成为外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附庸。文本———文献学解读范式可以让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理论。对于不同的读者,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研究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差异和分歧需要读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结合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反思和反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也是同当时不同的思想路线战斗而形成的,当今的对话范式也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的范式,但对话范式仅仅是涉及到思想的碰撞,要深层次了解当代中国的实践问题,需反思问题学范式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把“问题中的哲学”转变为“哲学中的问题”,恰当地运用哲学反思全球经济化,环境和生态,公平和正义,信息化时代等重大问题。对于当代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反思,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实际作用。长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解决中国问题,并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相比研究理论更具有实际意义,它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这条道路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并且随着对问题的开阔性研究就会涉及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对话,这样就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扩展和部门哲学研究范式。例如军事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的开辟,都说明了同一条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向实践世界,而对于出场学范式来说,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怎样的方式出场是其中心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转换的当代意义

哲学研究范式作为时代课题的思维把握方式,可以很好地对现实问题提供解决的路径。研究范式不是一个死的模型,它必将随着人们的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创新和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则是研究者根据不断发展的历史现实并对相应的时代课题作出恰当的反应,而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实世界产生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转换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创新与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得到补充和发展。其一,一种研究范式总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理解观察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的本质,无论哪种理论研究都不可能包括世界上所有的认识,它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并不存在唯一全能的社会理论。其二,任何哲学理论都只是研究范式的一种,在此之中存在着“求同存异”的关系。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和认知,研究范式也是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当前的研究范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主要可分为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思想比较文化对话范式和时代问题研究范式三种,各种研究范式虽然具有不同的研究特点,但都从总体上推动中国哲学理论的发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范式之间的根本切合点。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创新和转换可以丰富哲学研究范式的内容,而且可以批判在研究范式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错误的倾向。在这里我们所谓的“范式转换”,目的是为了更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形态,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并在此过程中克服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出现的教条主义、宗教主义、形式主义,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吸引力和战斗力。研究范式的创新和转换也能够更好地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科学性等特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人类解放学说的真实意图。在创新过程中固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分歧和意见,这就需要研究者们用宽广的心胸去接受一系列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创新方法会引发不同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转换的实践意义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物的统一,而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最大的实践莫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从中国当代的实践中寻找问题,并从时代的角度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哲学的回答。如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后现代思潮的解构下和自由主义的侵蚀下,已然失去了对中国时代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仅仅成为哲学研究工作者的话语和文字。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炼出反映中国实际特点的“中国问题”,而实际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状况令人堪忧,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国问题”,而且是在学术界里兜圈子,也没有很好地提出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日益艰难,哲学家和人民大众对当前状况都表现出一种很不满的情绪。针对此状况,目前的研究者很有必要改变哲学的研究范式,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时代的定位。哲学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而研究范式也应当与时代相适应,体现哲学的根本性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并守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核。每种研究范式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哲学批判的对象不限于对象,而且包括哲学本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发展与其批判精神是分不开的,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摆脱困境,需要每个研究者踏踏实实的工作与不断的探索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大多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患了“失语症”,甚至有边缘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活世界的,以百姓话语去影响群众,有生命力的理论都必须奠基于现实,研究现实并不是简单地研究现有,而是要把握现有背后的深刻规律。“哲学家应该限制自己的道德劝说在公民的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该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中,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总结人民和生活。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益成果不足,存在很多缺陷,这就好比马克思曾经对德国哲学的缺点所做的批评:“不懂得通俗易懂的,它在自身的内部进行的隐秘活动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超出常规的不切实际的行为。”[4]P219这种危境在当代中国也表现得淋淋尽致,只是追求哲学体系的完美,煞有介事地叙说一些理论空腔,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作者:杨安白小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