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虚拟对党建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各个行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铺天盖地般浸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它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党的执政环境。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一新事物为党的建设服务,趋利避害,消除网络对党的建设的负面冲击,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当前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一、网络社会对加强党的建设的影响
网络技术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执政党建设带来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国际环境上,就是西方国家一系列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利用其强大的互联网优势,不断地通过网络散步、扩张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文化生活,给社会主义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冲击。在党员队伍内部,党员干部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诱惑、腐蚀,有的出现了信仰危机,有的走向腐败堕落。在这种形式下,党的应对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
1.网络社会给党的意识形态带来挑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正越来越猛烈地占据和控制党员干部的头脑和思维,反面的势力正不断地乘虚而入。可以说,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如何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强化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道重要命题。
2.网络社会对党员组织观念带来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互相传播思想、传递信息,“网络”已逐步取代“面谈”、书信、电话等成为党员干部交流的工具,但某些交流是“私下的”、“无组织的”,这也在客观上弱化了他们与党组织的联系,增强了他们“个体化”的观念,有些党员干部还随心所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组织的控制力、向心力。
3.网络社会对党的应急反应能力带来挑战面对波涛汹涌的网络舆情,党员干部的应对能力,也在经受不同程度的考验。从华南虎事件到“表哥”杨达才事件、重庆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从贵州瓮安事件、新疆暴力反恐事件到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每一起轰动的网络事件背后,都有一些不适应网络需要的党政干部。干部在互联网上处于被动地位,有的是因执政理念落后,有的是因廉洁自律不够,有的是因舆情处置不及时等。网络时代,如何当好合格的领导干部,关系到干部队伍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形象,需要认真对待。
4.网络社会对党的组织运作带来了挑战互联网时代,4亿网民谁都可以站到舞台中间去发表言论。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冲击力增强了,影响力更大了。一个普通市民上网了解的信息,很可能比一个县委书记要充分;一些负面事件,会在第一时间被上网传播;党的任何一个动态,都可能在网上不断发酵、传播,经受群众评论。通过传统的组织命令、广电媒体等形式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要求,组织动员群众的难度空前增大。
二、加强“网络党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待网络社会,要辩证地看待其两面性,它给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建设就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中得到加强的,只有适应并掌控网络社会这一客观挑战,党的建设才能得以加强和推进。
1.加强“网络党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跟上时展的要求,把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借以推动党的现代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党建”应当是党的建设工作领域的拓展、技术创新的内容,是党顺应发展形势、提高应变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网络党建”是宣传马列主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保证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需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崭新的平台。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谁掌握了媒体话语权,谁就掌握说话的主动权,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形式、新空间、新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到真正实现。网络信息对党员干部、青少年群体等造成的思想冲击、理想冲击等,对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已经造成一定混乱,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等等。这就警醒我们必须积极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用生动的多媒体语言,自觉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借助网络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3.加强“网络党建”是适应社会发展、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手段有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网络媒体普及率较2011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38.3%;同时,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媒体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可以说,网络媒体正逐步走进每个家庭。凝聚这部分人的思想和力量,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用科学的、大众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马列主义,提高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进而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例如,理论宣传部门可以开通网络工作电话跟民众进行网络聊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与宣传,并邀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来到现场现身说法,使得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观点鲜明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又能够拉近民众之间的距离,一举两得。
4.加强“网络党建”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网络党建”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模式、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目的是使网络媒体更好地为党的建设服务,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党建是跟上时代步伐、紧抓先进要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促使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新平台、创造新模式,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力求实现党建工作的新突破,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网络党建”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网络党建”,必须结合党的建设已有的成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系统规划,推动“数字化”党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强化思想认识,增强各级党组织对“网络党建”的重视目前我国党建网站数量并不够多,层次不够高,发展也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党组织还未掌握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党建。许多干部对网络党建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不少领导干部特备是基层领导干部没有经常上网浏览动态的习惯。为此中央明确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培养,注重增强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党建,必须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党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党务干部网络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高党务干部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2.强化功能建设,发挥党建网络阵地在党建工作中的优势一是提升党能建设。首先,打造学习教育平台,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有效整合党的理论文献、党建工作动态、相关政策法规、党员先锋事迹、实用致富技术等教育内容,建立“网上图书馆”,通过分门别类,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其次,打造讨论交流平台,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探索建立党员在线、互动直播、网上票决、党员E家等平台,加强与网友间的“面对面”、“键对键”交流,增强党建对网民的吸引力。再次,打造服务管理平台,着力提高党建工作服务水平。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简化繁琐的日常业务工作,解决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环节多、速度慢的难题;不断优化管理,比如针对流动党员人数日益增多、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推广建立“网上党支部”,凝聚起分散的流动党员,为他们提供开放式、全天候服务。二要强化实用功能建设。建设党建网站,要重视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对党的最新动态要更多地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将各种信息、理念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进行同步播放,缩短了传播的时间又能够增强信息的可信度,进一步人们了解并掌握新知识、新理念。要注重亲民性,党员干部要更多地深入实践,在充分了解群众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把党的建设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更新网络思维,用通俗的网络语言,生动活泼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难题。要正视批判性,坚持做好正面导向性的宣传工作,重视网络媒体传播的批判性,不断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网络在党建工作中的“净化”作用。三要强化组织功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和部门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相互链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网络积极向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延伸,广泛“布点设站”,努力扩展网络触角。不断加强对“网上论坛”、BBS、“电子信箱”的管理,引导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潮流。
3.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党建网络阵地一是建立网络传输与质量审核机制。对于在网络上公开公布的党建信息,要指定专人担任管理员,负责信息传输,保证各级党建网站的动态更新,确保党建信息及时面向社会、形成影响。同时,对党建信息的真实性、政策性等要严格审核,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二要健全业务培训和用人机制。要定期对党员电教干部进行网络知识培训,掌握做好网上电教工作的本领。同时,要培养一支拥有较高党的政策理论水平又熟悉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宣传队伍,借助网络媒体将党的最新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宣传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上阵地。三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党建网站使用和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各栏目的管理员和具体职责、纪律要求,研究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把党建网站的使用情况纳入全年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党组织和个人创先争优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庆荣 单位: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