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融媒体中学生社会主义意识认同分析范文

融媒体中学生社会主义意识认同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融媒体中学生社会主义意识认同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融媒体中学生社会主义意识认同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宣教方式,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融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既有共同点和不同媒体间的互补优势从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诸多传播媒介间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1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机遇

1)融媒体时代信息内容丰富、信息传播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平台。融媒体时代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形成电视、广播、手机、自媒体等诸多媒体的交融与互动,信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且形式多样化,使得信息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借助融媒体环境下的不同媒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同时可以整合诸多媒介的传播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手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程度。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单一、分散的传播网络转变为多点、多形态的传播网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源通过多种媒介向学生传播,其利用价值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有效拓展了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平台。

2)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传播层级、关系、主体的泛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自主性。融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创设了一种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改变了媒体人与受众群体的主客体关系,媒体人与受众的界限划分正逐步淡化并消失。融媒体环境视域下,学生可以多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自主性。

3)融媒体时代环境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效性。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贴吧、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实时的交互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在融媒体环境下虚拟建构的情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主客体的现实身份、角色均被虚拟化,学生可以在虚拟建构的环境中,采用匿名方式真实的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可以借助新媒体建构的虚拟情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升信任度,缩小人际交往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加强引导,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效性。

2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挑战

1)融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容易带来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融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特点,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传播信息,造成了信息内容的复杂化。在宽松的话语环境氛围中,多种意识形态的交流碰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消解,容易致使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带来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增加了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的难度。

2)融媒体时代现实性与虚拟环境的交互,学生角色和人格频繁发生转变,容易引发心理危机的出现。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度,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创造性发挥。但是,基于网络虚拟环境,部分学生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迷于网络时空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造成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疏远,产生心理危机。融媒体环境下,学生在协调现实与虚拟的过程中如在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频繁转换中无法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易诱发人格障碍和心理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3)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阅读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提出挑战。融媒体时代信息主要借助手机、微信等载体加以传播,囿于载体自身的局限性,无法为受众提供完整、系统、有深度的论述。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碎片化阅读”接收的是不完整、断断续续的信息,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扰乱高校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体系和逻辑体系,造成学生价值混乱,弱化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效性。

4)融媒体时代载体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高要求。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载体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尤其是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认同度高,这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仅要接触多样化的媒介、迅速获取信息,还要解读媒介、批判性的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媒介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扩展思路。

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应该在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宣教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宣教平台,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手段和方式,开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新局面。

1)顺应融媒体发展,拓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新平台。融媒体理念强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变传统单一的竞争力为多媒体共同竞争力,从而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广阔平台。在融媒体理念的支撑下,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手段和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互,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融媒体氛围,并致力于将融媒体打造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的第二课堂,拓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新平台。

2)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的自主性。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主客体之间的定位发生转变,尊重学生主体性,基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内在发展规律与要求,充分利用融媒体覆盖面广、互动性强、黏度高的特点,帮助大学生获取、筛选、评价复杂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全过程。

3)创设良好的圈群文化,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融媒体时代媒介载体众多,在宽松的话语环境中,个体的自由自主性得到创造性发挥,不同的意识型态激荡碰撞,容易造成众声喧哗的圈群文化,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这就要求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快速占领融媒体阵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性与虚拟环境的交互,学生角色和人格频繁发生转变,容易引发心理危机,这就要求教育者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引领工作,帮助学生协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顺利完成虚拟与现实的角色转变。

4)提升宣教工作者媒介素养,打造复合型、专家型宣教工作队伍。融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价值多样、传播速度快,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信息鉴别能力,正确把握、利用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资源。一方面,学生要充分认识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复杂性,增强辨别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提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教工作者要建设性的理解、运用丰富的媒介资源,加强自身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评价、引导能力,打造一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专家型思想政治宣教队伍,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工作。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融媒体环境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工作要积极占领融媒体阵地,利用融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提升宣教工作主客体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发展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切实强化融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107-109.

[2]杨新莹,李军松,闫文.“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构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8(10).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4]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71-74.

作者:黄高峰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