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经验分析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经验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经验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经验分析

[摘要]城市管理是以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为导向,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实施管理等的活动。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核心是市政管理。城市管理的变化离不开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和管理模式的演变逻辑,有助于从中掌握武汉城市管理的经验,为推动武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武汉市;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以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为导向,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实施管理等的活动。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核心是市政管理。城市管理的变化离不开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和管理模式的演变逻辑,有助于从中掌握武汉城市管理的经验,为推动武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的现状分析

武汉城市管理与全国城市管理发展的大背景趋于一致。1949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政府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1978年至1992年期间,城市管理处于放松管制阶段,主体开始有所增加。1992年至2002年期间,城市管理进入市场化管理阶段,社会组织、企业等通过市场购买服务,加入到城市管理的主体中。2002年至今,城市管理进入强调服务与治理阶段,呈现出复合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理念创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在这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要不要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由谁来管、以什么样方式管等三个核心问题。生活在武汉的市民对城市管理最有发言权。为此,笔者通过采取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城市管理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400份,问卷中设置了对以前武汉城市管理的印象,武汉城市管理的变化(含交通社会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经数据分析,调查情况如下:

(一)武汉城市管理印象调查方面认为过去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的比重占67%,认为过去城市管理较好的占12%,觉得一般的占19%,不了解的占2%。95%的群众认为现在的城市管理有显著进步,0.2%的群众认为变化不大,4.8%的群众认为变化较小。其中交通变化方面,99.8%的市民认为交通变化大,0.2%市民认为交通变化小。在市容市貌方面,卫生环境、治安环境、市民素质认为好的占比分别达到86%、85%、70%。城市规划方面,53%的市民认为城市规划设计好,42%的市民认为城市规划设计一般,5%的市民认为城市规划设计差。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76%的市民认为建设好,20%的市民认为建设一般,4%的市民认为建设差。关于武汉城市管理与北上广深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调查对象回答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设计布局、城市区块分布、城市品位、城市特点、城市卫生及社会公共服务和外来人口的管理上。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对武汉城市管理印象越来越好,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道路、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显著变化。大部分市民对武汉城市建设的未来充满信心,觉得有很大的潜力和实力缩小与北上广深的距离,也充分认识到了武汉发展的独特优势,对武汉城市管理寄予较高的期望。当然,从调查情况来看,武汉的城市管理也存在多方面问题,表现为城市管理的统一规划、精细管理、信息运用等与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武汉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管理中也面临着城市人口激增、网络社会、市民素质参差不齐、“老武汉人”与“新武汉人”相互融入等现实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构建“大城管”体制梳理武汉城市管理的历史,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侧面能看城市管理的发展变化。2002年,武汉成立了城管执法局来管理游离市场外的小摊小贩,那时的城管员主要是以暴制暴,追的小贩到处跑,有时城管与小贩之间还会发生剧烈的肢体冲突。城管带有少许匪气,踢炉子掀摊子罚票子的现象比较普遍。2010年,武汉城管开始注重执法、依法管理,执法理念转变为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大城管的改革是武汉城市管理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武汉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构建“大城管”体制,破除职能交叉、重复执法、“多龙治水”等现象。规划建设水务环保食品药品等10多个部门中涉及城市管理的综合执10法权归并到城管委,城管委统一指挥监督考核。城管委可以代表市长大胆指挥各个局。城管委管辖的范围涵盖了基础设施交通市容环保园林绿化湖泊保护等方面。引入了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科学考核城管工作。2011年7月来,武汉城管刮起一阵“城管革命”风,接连实施洁面冲凉减肥瘦身穿衣戴帽交通畅通文明行为机制创新“六大工程”,开展了十大重点环境整治战役和十大文化创意景观建设工程的“双十”行动,细化上千项工作。加强法制建设,全国首创《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武汉城市综合管理手册》等。因为城市管理更为规范,曾经报道《白天上街当城管,晚上占道摆地摊》中的情况不再出现了。鲜花执法、眼神执法、下跪执法、卧底练摊等一个个刺激眼球的名词亦不再出现。

(二)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武汉在城市管理中特别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智慧城市”“智慧”相呼应的是“智慧城管”概念的提出,这是城市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比如武汉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万吨,餐厨垃圾达2000多吨,要管理1000多个社区,近2000个村湾,300多条主次干道,3000多条马路,5000多公里的道路,管理事项有300多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旧的管理方式,则无法实现管理的有序发展。为此,城市管理整合共享包括公安视频在内的监控资源,实现了与公安、规划等部门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新增工地固定视频监控,车载无线视频,车载GPS定位,并细化城管通、处置通等终端使用功能,新增执法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了以指挥中心为依托,公众服务、日常监管、应急指挥、决策分析四大运营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城管系统。近几年,武汉市开通了市长(区长)热线、城市留言板,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创新了有问题电话反馈、线上线下互动反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017年武汉首次开展全市中层处(科)室和基层站所“十优满意单位”“十差不满意单位”单位评选活动,其实质就是将政府的行为纳入统一管理,由市民对政府的行政、处罚、服务和管理等行为通过回复评议短信或扫描单位微信二维码作出评价。2018年,武汉“双评议”活动持续时间更长、参评范围扩大,通过年底评出的四十个“十优”“十差”切实撬动了基层作风转变。“双评议”网络评议平台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互动的信息桥梁,对整治“新衙门”作风、提高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让武汉城市管理插上了智能的翅膀。

(三)“红色引擎”工程融入城市管理2017年,武汉市政府推出的“红色引擎”工程,将党建寓于基层管理中,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党建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创新之举。如强化“红色引领”是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带动社区建设,为社区减负,社区干部全部沉到网格,直接面对面服务群众。培育“红色头雁”要求城市基层骨干队伍按照“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标准选配。激活“红色细胞”则主要是通过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建设“红色阵地”,使其成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阵地、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打造“红色物业”让物业工作者队伍建设成为党的工作者队伍,新建、重组或引进一批公益性物业公司,采取“低价有偿”方式,为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的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红色引擎”工程探索了党建引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解决了一些仅仅依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强化了城市管理,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长期无人管、长期管不了的城市管理痛点。

三、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管理的基本经验

(一)城市管理理念:

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曾经有相当一段时期,武汉在外人的思维定势中就是一个“大县城”,甚至比喻为“大农村”。城市管理摊大饼,摊子大,脏乱差现象较普遍。武汉市民被冠之“脾气暴躁”、“狡黠”等性格印象,武汉城市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事实上,城市管理本身也呈现出高度复杂、高度关联、快速变化、高度风险等特征,原有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靠控制、惩罚等下策治标不治本,而精细化管理则成为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城市精细化管理不仅要落实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重要的是着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如在规划上,要有超前的眼光,注重统筹规划、长远谋划。在公共服务上,要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有效地方法满足市民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要有完整的标准、流程化管理模式,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和事。如公交站台如何设置更合理,智慧公交如何更好地便民,地铁书店、公园绿化、湖泊治理、图书馆博物馆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智慧管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都需要精细化的思维。

(二)城市管理方式:

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部门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提高效能。政府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民主法治高效透明等理念融入到政府管理中。如以前市民反映较多的公交司机粗暴、市民性格火爆等现象,近几年通过大力加强城市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文化教育、营造氛围、提高市民素质,变管理为服务。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武汉城市管理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柔性管理原则,尽最大限度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践行群众路线,听民声察民意汇民智传民情,关怀城市弱势群体,以感召和凝聚作用增进群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如武汉建立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关怀中心),为老年朋友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城市志愿者精神,突出武汉志愿者在城市管理的作用。现在武汉市举办的大型活动像武汉马拉松比赛、武汉军运会等等,都会大量招募志愿者,开展热情服务。道路交通疏导也增加了大量的城市志愿者,成为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城市管理目标:

由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变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相差甚远。城市管理政府是唯一主体,而城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广泛参与的。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管理更多的是依靠社会控制力量,政府通过对社会资源、社会空间严密控制,实施严格管制和发号施令等办法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缺乏生机与活力,管理方式较生硬机械。而今强调的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要义。城市治理是单一决策到多因素决策,依赖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政府可以把大量日常的、一般性的管理事务、治安事务和维持生活秩序等事务交给基层的居委会和居民,引导居民开展自治。政府则主要是帮助建立社区组织协调关系,指导建立上层制度。不同的城市主体定位是不一样的,政府主要是做好指导与服务,市民、居民主要是做好自治,企业社会组织则是根据自身职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综上,在城市治理中需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城市的影响与口碑尽一份力。在城市治理中,维护城市稳定是城市管理最基础的价值追求,扫黑除恶、打击破坏社会秩序等方面要加强,为城市管理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法治建设不可或缺,需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立法,严格执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柳青.武汉城市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实践•探索,2012(5).

[2]宋扬扬,蒋向荣.对城市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2016(34).

[3]贺莉.超大城市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N].社会科学报,2018-3-29.

作者:杨真真 单位:中共武汉市洪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