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战时期的煤炭开采范文

抗战时期的煤炭开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抗战时期的煤炭开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抗战时期的煤炭开采

《传承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边区煤炭开采政策的实施

抗战爆发之后,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的同时,边区工业建设也逐步开展起来。边区自给工业经济建设的开展,使煤炭成为边区工业建设的重要能源。边区机关单位、学校、部队和群众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以及边区政府对工业建设实施扶持和帮助的政策刺激了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边区政府为促进边区煤炭业的开采和生产,陆续在各产煤区建立了一些公营煤矿,一些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和部队在大生产运动中也建立了煤矿,以进行煤炭的开采和生产。同时,在边区政府对煤炭开采实施鼓励和帮助政策下,一些私人纷纷投资或合资开办煤窑,煤炭开采的规模逐步扩大,产量逐渐增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如延安煤区1938年只有5个煤矿矿井,1943年发展到了25个。

边区煤炭开采的分布较广,逐步形成了延安煤区、关中煤区、子长煤区、绥德煤区等4个相对集中的主产煤矿区。这些煤区又根据矿井和煤窑的集中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煤区。从1941年开始,边区工业建设以及群众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煤矿业的较快发展。由于边区政府对私人投资和经营煤炭业给予保护和扶持的政策,并“发动和组织私人的资金,用到煤的开采上去”,私营煤矿逐步得到迅速发展,在边区的各煤区中私营煤矿矿井占了大多数。据边区建设厅的统计,1942年边区共有煤矿矿井85个,其中私营的矿井68个,占80%,公营的只有17个,占20%。到1943年,煤矿矿井发展到100个,职工达1891人,每月生产煤炭6700吨。

为促进边区煤炭工业的发展,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性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在煤炭开采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私营煤炭的生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具体政策。如鼓励私人投资煤炭开发和生产、给予资金贷款、减免税收、组织生产、技术指导、收购其生产的煤炭等政策,同时还合理调整劳资关系,推动劳资关系的进步,促进煤炭生产的发展。如在1944年初,关中煤区衣食村私营煤矿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生严重困难,边区政府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衣食村成立煤炭公司,发放无息贷款边币100多万元,帮助私人业主恢复生产和解决煤炭工人的生活困难;1945年又贷款边币200多万元,帮助煤矿改进采煤技术,提高运煤工艺,使煤炭的产量成倍提高,衣食村私营煤炭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虽然边区煤炭的开采和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煤炭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煤炭开采技术落后、生产设施简单落后、煤炭运输上的困难以及边区工业生产、群众生活、党政军机关学校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等原因,各煤区生产的煤炭还不能够满足边区的需求,亟需继续增产。如延安市民和各工厂等“总共每月需用煤375万斤,而延安煤区每月煤炭产量仅261万斤,尚差消耗量的三分之一”。边区生产的煤炭大部分为边区自用,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煤区周边群众生活需要,部分输出外界。关中煤区、绥德煤区生产的煤炭向外界输出地较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输困难。从以上边区煤矿矿井和产量的增加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边区工农业生产对煤炭的需求。尽管如此,边区对煤炭的开发生产促进了边区煤炭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边区煤炭开采的重要作用

根据边区工业生产建设的需要和边区群众对煤炭的需求,边区制定和实施了对煤炭开发和生产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对煤炭的开发和生产,煤炭的产量有较大的增长,为工业部门提供了生产燃料。边区煤炭的开发和生产不仅逐步形成了边区煤炭生产产业,壮大了边区的经济实力,而且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为边区工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煤炭的开发和生产对边区的冶炼工业、机器工业、军事工业、纺织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对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边区工业建设中新型建立工业都是以煤炭作为燃料和能源的,特别是军事工业和冶炼工业的生产。

绥德产盐区与煤炭开采区边区相邻,为食盐的熬制和生产提供了便利。煤炭的开采和生产不仅为边区军民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也在军事上支持了抗战,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边区煤炭的开采和生产不仅为边区工业建设提供了能源,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生活燃料,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煤炭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生产能源和原料,也是边区军民日常生活中做饭取暖的燃料。同时政府在煤炭生产中,也注重对私营煤炭企业通过合理调整劳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来改善煤炭工人的生活,煤炭工人的生活水平一般都比农民高。据1940年边区建设厅的统计,煤炭工人的工资1940年比1939年增加了一倍。

作者:王晋林单位:甘肃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