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农科研究生是农业科技领域的后备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提高农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三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生群体构成比较复杂,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呈现不同性和多样性,加之农科研究生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要重新把握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导师作用、强化实践环节几个层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用,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国家科技力量的主要资源库。作为接受顶端教育的研究生是未来发展中坚力量,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领军队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科研究生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对农科研究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所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备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具有端正的政治观念、优良的道德情操、过硬的学术品德,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生力量、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研究生的队伍状况和思想特点
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是既具有学生身份,又以科研为主业的研究人员,其身份具有特殊性,其队伍状况和思想呈现如下特征。
(一)研究生队伍状况及其特征1.层次高。研究生是已经接受了本科教育,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群体。研究生教育学业标准高,从社会发展看,研究生是未来科技的重要支撑力量,社会对研究生教育期待值高。2.身份特殊。研究生的学业形式是在补充必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研工作完成学业。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是在某一学科方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取得创新性成果为要求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一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或专业实践,因而相对比较分散。此外,由于研究生年龄大,社会阅历不同,因而思想的成熟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生的组织性相对本、专科学生而言较弱,思想工作和管理难度较大。3.类别多,构成复杂。按培养层次,研究生分为博士生和硕士生;按类型,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按学位,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按就业去向,研究生分为定向生和非定向生。研究生中既有应届生,也有工作多年的往届生,学业和科研压力大,就业、婚恋、家庭以及经济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加之学校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生关怀的断层,使得研究生队伍思想和心理问题呈现高发的态势。综上,由于研究生群体生源构成、学历层次、培养形式、学习目的存在很大差异性,造成这个群体构成比较复杂,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呈现不同性和多样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既不同于一般本、专科学生思想工作,也不同于全职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因而,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仅按照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思想教育的一般规律进行,必须符合研究生的特征开展。
(二)农科研究生的特殊性农科研究生除具有研究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殊性。一是由于农业是更贴近国计民生的领域,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要求的迫切,对包括农科研究生在内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期待和职业要求相应提高,相应加大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压力。二是农科属于艰苦的行业,无论是在学期间还是今后职业发展,农科毕业的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工作都意味着条件艰苦和更多的付出。三是与工业、经济、医学等领域相比,由于涉及“三农”的科技型的、大型的企业相对较少,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农科研究生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施展才华的岗位相对较少,造成农科研究生的就业期待和担忧更为强烈。四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科毕业生特别是工作在农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中受到的尊重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其待遇也相对较低,因而农科研究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向往度不高,农科毕业的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行业内流失情况相对比较严重。
二、农科研究生的使命和新时代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期待
党的报告绘就了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明确了新时代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其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居于前两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2],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如所强调的“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研究生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就读的研究生年龄都在二十多岁,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新时代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对新时代有更高的期望。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新时展呼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高科技人才。作为农业科技高端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农科研究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做好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农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扣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1]笔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站在培养国家创新战略后备军的更高层面,按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符合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适应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培养要求来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以下3个方面。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高科技的领军人才,研究生更应当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和领会,不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更应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和贯彻,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对于研究生,坚守科学道德,坚持学术诚信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一环,在研究生品德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从基础的学术品德教育开始。分析以往的案例可以看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往往来自于主体的道德欠缺。学术道德出现问题与职业操守缺失归根结底都是做人品行的问题。研究生学术不端、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是研究生培养中显露出的最明显和最普遍的问题,但又是知识分子的大忌。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对于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
(三)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更应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高校研究生教育要注重研究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索、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品质教育,培养研究生把自身融入新时代国家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勇气和信念,勇于担当,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目前,在人才战略驱动下,各地各部门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为广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能的平台、岗位。由于求贤若渴,各地各单位对引进人才特别是对博士毕业生争相给出了高额待遇和优惠条件,也因而成就了部分研究生索要条件,争取利益的机会。学校研究生教育还应强化研究生“讲奉献、有作为”的内容教育,引导研究生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用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成就一番事业。研究生教育不能把研究生培养成把索取放在第一位,把奉献放在其后,不论自己的水平和作为如何,仅把学历当筹码,向国家、向社会、向单位索取待遇和条件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对于农科研究生,要把服务“三农”,立足在农业领域满足城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己任,发挥专业优势,在本职岗位上有建树、有作为。要培养农科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职业心态,准确认识和把握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自己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找准国家发展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以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积极、乐观、开放、合作的心态对待岗位工作。农科研究生思想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既要立志高远,又要立足平实,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有创新前沿的科研业绩,又有广阔视野的青年知识分子,这成为农科研究生的育人要求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四、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做好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农林高校针对农科研究生的实际,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方案,整体规划、统一实施。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配合,结合农林学科培养规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一)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中,党员占很大比例。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十年间研究生党员的比例一直居50%以上。党员队伍的状况直接显示研究生队伍的状况。因此加强党员队伍政治建设,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品德素质,对整个研究生队伍都会起到引领示范和榜样带动作用。农林学科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在坚持党建标准的前提下,既要符合科研人员的状况需求,也要符合农科研究生科研过程的要求。科研周期相对较长是农科研究生专业科研的特征,在实习实践基地多,在生产一线时间长。由于外出实习、试验时间长,外出采集数据频度高,研究生集中的时间相对较少,甚至有些研究生在短期课程学习后,全学程的大多数时间在外地,由此带来党员的管理难度相对加大。这给党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党员正常活动的开展。比如打破本科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不以简单的行政划分为依据,不再按年级或学院设立党支部的建制,而视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既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等建立党支部。比如一年级可以按课程班级组建党支部,进行党员管理,二年级以后,在研究生分散到各研究室、各实践基地后,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科研地分布重新调整党组织的建制。再比如有些专业学科研究生可以根据专业人数组建单纯由研究生构成的党支部;有些硕士生、博士生可以和导师、学科组教师共同组建党支部;还有些研究生担任“三助”工作,这些研究生就可以加入助管单位、助教班级的管理人员、本科生组建的党支部;对于研究生在外实习多的现实,研究生在外出后可以通过将党组织转移关系到实习地或在实习地建立临时党组织,保证党的覆盖面,工作的“不断线”。只有符合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党的工作才能跟上,党员管理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也有利于业务工作开展,促进支部成员的相互交流,还便于研究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情,增进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每一名研究生都归由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导师通过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的指导,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辅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2018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强调要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导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于导师与研究生经常接触,对研究生比较了解,掌握研究生思想状况,因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还承担着管理的责任,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所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导师队伍,必须唤起导师们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参与。导师做思想工作,主要是通过优秀导师的言传身教,用榜样力量示范带动研究生进步。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河北农大研究生导师李保国教授就是优秀导师典范。李保国教授不仅以爱岗敬业的师德风尚教育、感染着研究生,同时又以忘我工作的敬业进取态度鞭策、带动着研究生。他“看不得百姓受穷”,竭尽毕生精力科技扶贫的情怀,影响着一批批研究生的成长。李保国教授的严格要求,让经过艰苦付出,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社会本领的研究生,深深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价值和付出后赢得百姓尊重后的快乐,也奠定了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基础。农科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有更多的对"三农"有深厚情怀的如李保国教授一样的导师引导带领研究生,使培养的研究生有更深厚的专业感情和奉献精神,立志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生作为未来科技战线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大对其的实践教育力度。教育引导研究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研究生教育不仅要组织好培养环节中的专业实践活动,更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工作。通过实践,让研究生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农科研究生,一方面要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优化科研程序,完善科研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农科研究生在农业领域志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增强农科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研究生走出校门,尤其是让没有工作经历的农科研究生走进社会,在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中展开社会实践。通过走进农村,走进生产一线,贴近百姓,了解社会需求,进而增进对国情、社情、农情的认识,增进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增进对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与认识,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于心。农科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更需要接地气,更应符合研究生的专业实际,更需具有针对性,在专业培养中育人,在实践锻炼中育人。同时,对于农科研究生,高校还应当有目的地组织到非农行业、领域,到高科技的现代化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参观学习。通过了解不同行业的状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长见识、提高境界,为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农科研究生创造条件,为人才的全面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崔建超,伊绯,张海涛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