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食品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简述农林类高校食品专业的组成与特点,并针对如何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进行全面探讨,同时指出这些途径的不足之处,旨在为培养具备高职业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提供意见与参考。
纵观古今,食品在人类历史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古时的饔飧不饱发展到现阶段对人们对食品“色”“香”“味”“质”的挑剔与要求。中国目前休闲食品销量已破万亿,并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速,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而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努力,所以培养出具备一流职业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食品类专业隶属于工科范围,截至2018年全国统计共有296所高校开设食品专业,其中大多数是农林类院校。食品类专业交叉融合了多种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生命科学、预防医学等,在连接各个学科之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食品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艺学》《仪器分析》等核心课程,同时也必须学习《人体机能学》《动植物检疫学》《食品感官评价》等重要的选修课程,学习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对食品加工和变化的本质能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一套完整的食品加工生产链包括食品原料的采集、挑选、清洗、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此过程中的每一步出现问题,都可能是致命性的,会直接宣告食品生产加工的失败。所以食品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食品工艺学实验了解蔬果干、罐头、面包、饼干、酸奶、烤鸡、灌肠等常见食品的加工过程;通过基础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检验等实验课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精密操作的意识与操作技术,为以后的职业工作奠定基础。当今世界人口急剧增加,食品工业化正蓬勃兴起,伴随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日益关注。但由于中国工业本身起步较晚,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食品加工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等专业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空缺,这就要求食品类专业院校积极顺应时展召唤,制定科学严谨的学生培养计划,培养出有道德、懂责任、讲团结、有能力的高职业素质的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本文对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途径进行了全面阐述。
1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1.1改良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传统的授课方式大都是教师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借助话筒,幻灯片,激光笔等教学设备,站在讲台上以单口相声的形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面对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问题大多只是简单描述,不会特意深究。这种方式虽然便于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学生往往需要课后花上长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实际上的教学质量是不高的。故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教师课前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上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自由组队的方式组成小组,学生从网上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课前预习报告,上课时按照顺序由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讲解分享,老师及时进行错误指正或者补充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自觉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提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1.2改良评分标准严肃课堂教学
传统的评分标准大都以课堂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某一门课程的总成绩,这种趋于机械化的给分标准会让学生丧失主动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甚至玩手机,打瞌睡,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课堂已经屡见不鲜,如何改善这一现象也成为学校和老师头痛和关心的问题。其实应对的途径有很多,如增加强制性措施: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睡觉扣分;结合教学增加上课提问环节,并纳入平时分标准;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根据教学安排设置课程当堂小测验,完成某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进行当堂考试并纳入平时分成绩;实验课程可适当提高最终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考试内容为平时实验教学随机抽取,增加考试的不确定性,减少平时分,刺激学生认真面对每一节实验课,谨慎地进行每一项实验操作步骤等。这些途径有利于改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打瞌睡等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自觉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如此坚持学完基础课程,不但专业知识会得到充分积累,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也会慢慢养成,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
1.3落实导师体制精准管理学生
大学学习区别于高中学习重要的几点即是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上课教室,同时也没有固定的座位,更没有一个整日陪伴左右的班主任。相对自由的环境容易催生出学生的懒惰情绪,自制力差的学生便可能会沉迷网络,然后慢慢跌入堕落的深渊。因此建议落实导师责任制,即每一位导师负责院系的一部分学生,导师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推荐学生阅读食品专业辅导书籍帮助学生自学,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给出指导性意见。增加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学习心态,这在大学校园是弥足珍贵的。导师了解学生情况后,再集中向学院或学校反馈,此举措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食品专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4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很多高校会开展创新性实验,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实验项目,也可以自主创新性选题,结合专业实验项目设计与开发,科技发明或制作。创新实验可以帮助思想积极,有创新思维,同时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专业领域研究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通过参与创新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在导师的专业引导下与团队密切合作实验,在实验室中学习使用分析天平,气相、液相高效色谱仪等各种分析仪器,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得出需要的数据,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参与创新实验学生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锻炼无菌操作,精密操作等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学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也会不断增强,而这也正是食品专业人才优秀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
2结合校园文化活动
2.1创建食品社团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食品类专业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依据所学专业可创建各种与食品相关的社团。如寿司协会定期举办美食制做活动、食品卫生委员会协助学校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管理、青年志愿者协会进入社区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等。在社团群体中学生不仅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展开活动,给他人传播正能量,还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享受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学生不仅能够增强专业认同感,还能感受到食品专业肩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2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食品类专业院校可根据教学安排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可举办实验技能大赛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在高压状态下的心理素质,提高操作的稳定性;举办品酒大赛,加强学生对酒的口感,度数的理解与认识;举办饼干制作比赛,考验学生对面团发酵理论和烘焙原理的理解与操作;举办食品营销大赛,学生在创业基地自主制作食品,然后在学校内摆点销售,锻炼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与表达沟通的能力。综上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优秀的职业素养。
2.3举办食品文化艺术节增强食品专业影响力
以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两年一度的食品文化艺术节是极具食科院特色的大型科技文化艺术节,旨在弘扬食品文化艺术和宣传食品专业特色。食品不在以单一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向全校师生展示食品独有的人文风情与知识魅力。食品专业学子可以在艺术节的筹划举办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建立专业自信感与荣誉感。同时,亦以此提高食品专业在学校、社会的影响力,丰富广大同学的课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全校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在新时代的建设号召下,高校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普及。学生毕业找工作应聘也不再是单一不变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助创业。为紧跟时展,各院校可与合作公司或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基地,公司企业人员进行监督,院校安排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递交创业项目获得企业和导师的允许立项后,方可开始项目实施。再以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为例,“创客吧”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创立,学生会创业主席协助管理。学生创业团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制做蛋糕、饼干、酸奶等食品面向全校师生销售,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现实,不但锻炼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制做食品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个人创业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4做好专业实习安排
专业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一课,对于食品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之前的理论课还是实验操作学习,学生全部都是在学校中完成,而专业实习的场地就可能是学生们将来毕业工作的地方。生产车间、食品研发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机构等都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场地。离开实验室舒适的环境,学生们或许要面对潮湿的生产车间,或许要整日在实验室忙于研究新的产品配方,又或许要整日做着食品检验。实习和实训能锻炼学生在陌生环境下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最真实地了解将来面临的工作,了解最真实的职场生活,实习实践也能让学生找到自身不足,同时也吸取了大量实践经验应对将来的面试和工作。因此,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可采取校内预实习,校外正式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学生的实习模式。在到企业正式实习前,先在校内学习了解实习公司的管理方式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减少学生在实习过程受伤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减少学生错误操作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对学生和企业均有益处。
5讨论与小结
食品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途径多种多样,但也难免会有缺点。比如让学生上台讲课,老师纠错补充只适用于难度低的教学内容,针对较难的问题由老师讲解,学生还是要机械式地被动聆听;导师责任制虽然可以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但实际上也受限于导师的数量,当导师数量较少时,负责的学生数量自然增多,也难免会疏于管理;学校食品社团开展的活动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活动本身的设置大多是以吸引学生眼球,娱乐性质为主,并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同的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程度不同,专业能力也有差距,因此并不能仅通过一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后采取一种或多种途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成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企业或科研人才,投身国家食品大工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晟,罗佳瑶,侯爱香.全面发掘第二课堂促进食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8,34(7):148-151.
[2]郑旭,侯爱香.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8,34(8):176-177.
[3]李璐雨,黄卫萍,杨欢.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培养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6(7):181-182.
[4]刘昊天.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2):80-82.
[5]徐永霞,赵洪雷,李学鹏,等.高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新型合作模式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55(1):80-84.
作者:唐忠海 吴卫国 郭时印 林曙 刘素纯 秦博闻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