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范文

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者职业核心能力的强弱、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否符合用人要求等都成为企业用人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准。构建立体“三堂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应该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三堂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一、构建“校园职场化”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就业者职业核心能力的强弱、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否符合用人的要求等成为企业重要的用人标准,更是人才职业竞争、发展和成功晋升的重要因素。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从看重学历到看重能力,从重视表现到重视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强调特定能力到强调核心能力。因此,强化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校园职场化”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更是从机制和制度的层面上强化了对高职生的素质教育,能极大地推进职高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基于“三堂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

1.“三堂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需要是保证高职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发展的导向是职业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学生通过学校设立的三个课堂汲取知识:理论教育是第一课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则是校园的第二、第三课堂。构建立体“三堂融合”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把校园环境、企业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效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创建一个开放式、体验式的教育环境,这应当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2.职业素质教育与第一课堂有效融合

第一课堂要充分体现职业性。职业素质教育除了需要系统的理论课程外,还应该全面渗透于相应的专业课程中。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除了阐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相应职业领域中的先进性与重要性,还应强调学生所学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内涵与职业价值,着力展望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必要性,努力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教育是特定精神和能力内化的过程,更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践行的知识。“双师型”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具有职场体验和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极具价值。因此,高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职场经验和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士,使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堂要体现职业素质的参与性。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的完美衔接是进一步推动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条件。为突出第二课堂的参与性,应针对不同岗位的需要,依托专业及专业群,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平台,设置职业规划设计、专业素质拓展、职业心理塑造等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求职择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职业素质

为增强职业素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明确职业重点和努力方向,要鼓励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主动体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岗位职责,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校与企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实习环境,并依据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制订并不断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

三、结语

职业高校应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积极营造职场环境下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视觉、触觉以及心理感觉等维度感受职场氛围。基于实施“三堂融合”,高职院校应立体化构建真实的“校园职场化”氛围,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开放式、体验式教育环境,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得到内化。

参考文献:

[1]赵学通.高职院校文化使命: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3(9).

[2]邱学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王鸿烨;林燚宁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