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让职业素质的培养进入高职的课程、课本与课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开发职业素质培养提升课程,明确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与教育内容是高职眼下职业素质培养进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理念的层面上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为高职界普遍认同,但落实到具体的培养计划、开设的具体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则目标与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要使得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是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而且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关注当前高职教改的一个热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径,开发项目课程结构式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改变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体系模式,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项目特色性。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成长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学的东西有用”“让学生学起来的”的问题,成为当今高职教改的主流方向。但整体来看高职项目化教改,仍然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开发的是能力训练课程,在推动由学科结构向项目结构“脱胎换骨”的项目序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依然游离于能力训练项目之外,没有进入体系的项目规划之中。这样的项目化课改势必不能解决好素质提升的问题。所以,要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在关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有效性的同时,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也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从顶层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始,梳理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寻找合适的学习项目载体,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围绕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项目,并纳入项目结构式专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学院化工大类的专业,可以开发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学习训练项目,有意识的通过素质训练学习项目,营造职业素质的培养环境,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纳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为主的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项目载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有零落不自觉的素质培养状态变为自主的有计划的素质提升过程,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与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为职业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加大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培养水平的考核与评估,不断完善高职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素质评价机制、个性特长评价机制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建立符合高职学职业素质基本要求的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障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中,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材模式的改革推进很快,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高职课程、课本、课堂的生动性与有效性,而且全方位地开发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与之配套的评价模式的变革方面,却很少涉及。目前项目化课程改革中涉及的考核模式,依然强调理论认知,重视能力评价,轻视综合素质。因为在各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中,对素质的评价一直比较难。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式等等,因为评价指向是个软性指标,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不好定量客观描述、评判,所以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好操作,多数学校大都采用班主任、辅导员、学工部门为主体评价的德育全面衡量原则,给出一个很“宽泛”的评价等第,作为各种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评价不仅起不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反而成为考而优则优评价机制的陪衬。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条改革之路还必须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推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评估制度,建立由学生、企业、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方(第三方评价)为主体,学生能力评价、职业素质评价、个性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以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兴趣、特长、潜力等设置多层次、开放性、具有选择性的考核形式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通过机制与制度来明确职业素质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以考核和评估来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重视,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作者:陈向平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