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范文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

1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WTO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WTO的加入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仅世界500强企业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者设立了办事机构,这预示着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者与合作者,也意味着中国市场需要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和创造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1.2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不仅各国间的经贸活动交流日益活跃,而且各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3]。目前,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七条标准之一是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4]。而目前普遍推行的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对熟练掌握外语的迫切需要,而既能提高外语又能传授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无疑对此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意义。

1.3教育部政策文件的出台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这些政策的提出无疑是建立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基础之上的。

1.4课程自身特点的决定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期产生于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此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多年的市场禁锢使中国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及其匮乏,且与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严重脱节。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教材多参考于西方的原版教材。加之市场营销理论更新较快,而国内的教材更新周期又相对较长,不利于学生及时吸收前沿的市场营销理论。实施双语教学可有效地把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营销理念连接起来,学生在了解国际营销最新动态的同时,也益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1.5就业市场的需求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较2009约增加20万人,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整个宏观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就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就业市场需要的是既能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又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的国际复合型营销人才。学生对学校来说就是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既然是产品就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规律。因此,如何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生产出市场急需的“营销+外语”的复合型营销人才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深刻思考与积极应对的问题。

2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

2.1观念上的忽视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涉及的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从教师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不愿主动开展双语教学,这缘于他们会考虑备课精力的投入、教学的效果、学生网上评课的结果及报酬的计算等。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考虑的是我能不能听懂、考试能否及格、是否会最终影响学分的完成,而主观上对复合型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优势认识极其不足。由此看来,没有教学双方的积极参与,将无法谈及双语教学的开展、发展乃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2师生双方在外语水平上的缺陷

由于我国英语教学机制的限制与英语学习环境的匮乏,师生双方的英语水平都较难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从教师层面来看,对英文教材的阅读、理解虽然无较大问题,但在听力与口语交流上明显力不从心,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及目标的实现。从学生层面来看,在校的英语学习基本在大学二年级截止,且绝大多数专业没有口语课与听力课,有外教的专业更是凤毛麟角。学生对于英文教材的阅读、理解不尽如人意,听力与口语能力更是“捉襟见肘”,难免要影响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2.3高品质适用教材的缺乏

双语教材的缺乏使当前许多高校双语教学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原版进口教材虽然“原汁原味”,但多数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为背景,这对于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免“水土不服”,且价格昂贵难以承受。各校教师自编教材虽然在英语程度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在内容上与国外前沿的营销理论知识契合不够,且缺少鲜活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2.4考核制度的死板

长期以来,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把精力放在考试阶段而忽视平时对学习的积累。对于双语教学来说,继续沿袭这种传统方式,无疑难以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已适应现今社会对复合型营销人才需求的目的。因此,寻求一个灵活多变的、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双语教学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2.5语言环境的缺乏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没有英语学习环境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重大障碍。英语语言环境的本质是耳濡目染,自觉参与,反复练习[5]。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r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外语学习的环境。”从现实来看,我国是非英语国家,既无天然的语言环境又无需随时随地用英语交流,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环境基本仅来源于课堂,极其缺乏参与与锻炼的机会。

3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

3.1提高教学双方的参与积极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设立激励性的奖励措施来鼓励有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投入进来。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英语使用的不同比例设置分层次的奖励制度,并设立专项基金,对课程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及提供适当的配套支持,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解决双语教师的思想包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从观念上给予教育与疏导,使其认清有效的双语教学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亦可提高英语水平,使自己在就业市场获得足够的优势与竞争力。

3.2提高师生双方的英语水平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自然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可邀请在校的外籍教师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亦可出资让双语教师在本地的外语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当然,最好能选派双语教师去英语国家进行留学。学生方面,可开设市场营销学的专业英语课,适当地增加口语学时,从专业课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其外语水平。从长期效应来看,学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应对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尤其对双语课程要进行重点介绍,使学生从入学起便进一步加深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为接受双语课程做积极的准备。

3.3编写本土化的双语教材

组织国内的专业人士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营销学双语教材,同时聘请国外的业内人士参与编写。国外专家可带来最新的营销动态,亦可保证教材英语的地道性;同时,也可把国外教材编排活泼、参与性强的优点融入进来。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提前发放相应的活页资料以便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双语教师还应推荐内容较为贴近的其他版本的中文教材作为参考书以辅助学生更好地解理教学内容。

3.4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具有外语水平的营销人才,一学期仅一次期末成绩占80%的闭卷考试显然是不适应的。应采取开卷、闭卷、口试、笔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方式。平时与期末的成绩比例可为30%和70%,甚至40%和60%或50%和50%,以鼓励学生平时课堂上多参与、多练习,从而改变学生中国式“哑巴”英语的现状以实现“营销+外语”的目标。在毕业的成绩单上对双语课要特别标注以提升就业机会。

3.5创造良好的校内语言环境

从课堂层面来看,首先,双语教师本身要能用较为流利与纯正的英语口音进行授课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教研受到这是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课堂。课间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英文歌曲或经典英文电影片段等以烘托英语学习氛围。从课外层面来看,需要校方积极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多元化的校内英语学习氛围。如校内的路标名称可为中英文对照;校内广播站可制作中英文两套节目;成立校英语协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英语活动,并开展校际间的活动;成立英语角,邀请外教不定期参加以激发学生锻炼口语的积极性;利用校园网络开辟英语论坛,为学生们交流双语课程的学习经验与心得开辟空间;论坛上还可提供各种免费下载的英语学习资料等。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虽然双语教学自在我国开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与热议,但双语教学“外语+专业”的优势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来说,无论从获得国外前沿的营销知识来看,或是提高日后国际营销活动中的语言能力来看,还是从拓展英式思维方式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来看,对学生来说都将有益。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