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实施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实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案例教学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实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实施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营销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许多技巧性的操作若不通过案例形式就难于清楚地表达出来。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通过参与辩论,学生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将他们的所持观点变得更趋完整,且使之能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竞争状况、消费者特点以及企业资源联系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案例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4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案例教学摆脱了“唯一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针对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都会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通过思想上的碰撞,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楚,识别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让学生懂得,由于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为解决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案,面对两难困境时,并无绝对完美的解决之道,也无绝对的“标准答案”,可能“合适的”就是“有效的”。这种多元化的答案选择,开拓了学生思路,调动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恰当与否,既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其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

2.1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

2.1.1学生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弥补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考虑到讨论效果,每个小组大约每5人一组比较合适,多了会缩短小组成员发言或交流的时间,达不到沟通思想观点的效果;太少了则不利于相互讨论启发,集思广益。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共同推选出小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完成。为了便于讨论和互相提问,各小组在教室里按顺序就坐,这样做也方便平时过程性考核的记录。

2.1.2案例选择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选择还应兼顾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适合国情,同时,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设置一些难易不同的决策点或值得探究的问题。

2.1.3讨论形式

在课堂讨论案例时,为了使讨论具有针对性和竞争性,每次以两个小组的发言为主,其他小组成员就发言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或发表个人观点,然后对两组的表现进行评比。这样既可以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

2.1.4案例分析思路

案例可以从两个思路进行讨论,一是对案例中体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进而评价或提出改进建议,该思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二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背景,自行设计一套营销策划方案,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出优缺点,该思路注重知识的运用,强化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2.2案例教学过程

2.2.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应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特别是课堂发言的小组,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内容进行准备,其他小组还要准备对发言小组提出问题。

2.2.2课堂讨论

中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也许学生来学习时只有几个问题,学习后会变成更多个问题。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增多,思路会开阔,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会增强,决策能力也会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两个发言小组到讲台上陈述小组观点或现场展示策划方案。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主讲,其他成员补充,配合其它方式,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第二,双方辩论。双方就对方观点进行辩论,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有不同意见,并进行提问,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搜集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解释,表达己方观点和理由。第三,班上其他同学就两个小组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或提问,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的观点及掌握的资料进行解答,若不能解答,可请求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

2.2.3点评与总结

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教师点评时,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可以表达观点但不进行简单判断,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讨论能够继续,比如“还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案吗?”“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等。

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存需要改进的环节等。总结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简单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发言主要观点,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第二,对学生容易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结合案例中的情况再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第三,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尽量不要放过每个学生的创新和精彩之处,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2.2.4撰写报告

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又是一次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和具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报告。同时,也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回答诸如“我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另外,撰写案例报告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3.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注意角色转换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维持课堂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是总结者,对学生发言作必要的点评、总结和归类,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另外,教师也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3.2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开拓他们的视野,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

3.3对课堂讨论实施科学地引导与控制

3.3.1合理掌握课堂节奏

案例课堂教学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得直接操纵课堂进度,但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却是必要的。若节奏过快,会使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惶惑,若节奏过于缓慢,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懈怠情绪,若节奏“等速”又可能成为一首“催眠曲”。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进程情况和学生的情绪及时地调节课堂节奏,使案例教学课堂紧凑而又有吸引力。

3.3.2有效掌控课堂的发言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对于那些腼腆、内向、发言较少的学生,给以鼓励,帮助改掉怯场的弱点;对于少数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学生,则必须进行适当地教育。由于课时所限,对于发言时间过长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限制,以平衡发言机会。教师尤其要注意对现场的把握,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作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

3.4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评分标准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肯定。教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一,小组各个成员准备情况

一般要求小组长汇报其成员分工和配合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成员预先讨论的表现给予初步的评分。这做法能够促使学生支持小组长的工作,积极预习案例,认真思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案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堂现场讨论情况

教师从外表姿势、课件质量、分析条理、口头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综合考虑并记录其得分。案例本身没有惟一的答案,重要的是在论述问题时能够做到:逻辑性,就是符合企业营销理论的内在逻辑,不能本末倒置或自相矛盾;理由充分性,不管观点是否与别人一致,都应该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让人感到合情合理;创新性,就是对问题有自己系统的看法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第三,课后撰写案例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进行再思考,一周内将全部案例材料上交,包括具体案例及其补充材料、小组分析内容、问题及其回答、演讲稿、尚需继续探讨的问题等等,教师根据报告质量评分。综合上面考核内容,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表现进行评价,一般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并在教学日志上进行记录,作为平时成绩,学期末根据教学日志上的各等级的记录次数,结合期末考核情况,最后评定学生的课程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