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范文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

摘要: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已经成为当前电子商务市场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市场份额仍在逐渐扩大,在整个市场经济当中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研究了其基本特征;其次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模式;最后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希望有助于持续提升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以此为基础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应用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移动电子终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并且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各种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在当前网络信号几乎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消费者基本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移动电子商务渠道进行购物、在线支付以及其他种类的交易活动、金融活动或者综合服务活动等。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易达成的几率,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1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概述及其特征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以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商务新形式,这种商务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互动营销模式,它涉及的商务种类也非常多,包括银行业务、证券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疗等。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商务平台来实现上述操作,比如在进行银行业务交易时,通常需要使用银行APP或者一些金融交易软件,而证券交易的开展也需要专业的APP才能实现,当然,其他诸如车票预定、购物、无线医疗也需要依靠各种专业或综合性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才能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从网络上搜索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甚至一些无目的的商品浏览行为也会促成一些即兴购物交易的成功,因此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各种商品的交易量,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移动终端具备移动通信、电子支付等多项功能,因此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各种类型的交易,或办理银行业务等,因此其具有非常明显的便利性特征。第二,移动电子商务几乎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各种类型的交易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第三,与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更高,比如在银行交易方面,银行为客户提供密钥、信息加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防护手段,因此交易的安全性能够获得比较有力的保障。第四,移动电子商务借助移动网络开展,因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第五,我国移动手机终端的用户超过4亿,其普及率远高于计算机,而且包含了大量消费能力较高的中高端用户,因此其市场潜力非常大。第六,由于移动电子商务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便利性、安全性等特点,因此非常易于推广使用。第七,随着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提升,用户在访问方式、支付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应用一些符合自身个性的访问、支付等方式,因此其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点。

2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

2.1移动二维码

移动二维码是当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营销模式。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包括产品信息、企业信息等,而将这些信息融入到二维码中后,用户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能获得其中蕴含的诸多信息。企业或商家可以利用线下营销的机会,通过抽奖或赠送产品等方式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其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比如网点或微信活动群等,使这些消费者成为其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潜在客户资源,从而促进其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2.2短信营销

短信营销也是当前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短信营销,就是在短信中加入企业或商家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地址,经过合适的编辑之后将其群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如果对其感兴趣就可以直接点击短信中的网络地址快速登录相应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进而在平台上进行相应的交易或购物等行为。5G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短信营销这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应用短信营销模式时,营销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筛选出具有潜在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作为营销目标对象,这样可以提升短信营销的成功率。

2.3移动商圈

移动商圈是当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所谓移动商圈就是将多个商家聚集到一个大型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下,创造一种类似于现实社会中的商业步行街的虚拟网络购物环境。在移动商圈中,商家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产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对多家产品的对比来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商家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信息推送等功能,向消费者实时推送店铺的优惠活动、促销信息等内容。其实,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都是这种类型的移动商圈,经过多年发展,这些移动商圈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每日的成交量非常惊人,足见移动商圈的发展速度之快。

2.4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当前,我国的搜索引擎提供商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网民也已经习惯通过各种类型的搜索引擎来搜索各种问题,或者通过网络搜索来寻找合适的商品或服务等,各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浏览器等大多通过自己开发或者与搜索服务提供商合作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搜索功能,让网民可以方便的应用此功能查找各种信息或商品。而商家通过对用户搜索信息的分析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从而通过各种形势的信息推送来向其推荐自己的产品,不仅方便了用户快速购买到合适的商品,而且还提升了商家的产品销售量。

2.5无线网站

无线网站营销也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所谓无线网站营销就是企业或商家通过创建无线WAP网站的形式来开展营销。企业创建的WAP网站通常具有综合性的功能,包括企业信息展示、在线互动、产品营销等功能。通过企业建立的网站,消费者不止可以了解相关产品的信息,还可以对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了解,从而确定企业的实力、信誉等,而这些信息可以辅助消费者作出更加正确的产品购买决定。企业通过短信、微信或者其他广告宣传方式将WAP网站的地址发送给消费者,可以简单的挖掘出更多的客户群体,增加企业产品销量,并提升其经营效益。

3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额未来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移动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实现电子商务的移动化,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其已经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包括医疗、住宿、美妆等。下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第一,移动电子商务呈现O2O化的趋势。无论是任何商业模式,服务和产品始终是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最佳方法,而移动电子商务O2O化的发展趋势恰好证明了这一点。O2O是一种线上线下全覆盖的产品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不仅能够以更加快捷的方式、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产品,还能同时享受到与之相关的线下服务,真正给予消费者最佳的购物体验。第二,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社交化的发展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快速方便的沟通交流,这就给商家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带来了便利。而且商家还可以通过这些移动社交媒体来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第三,移动电子商务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商务模式也在增多,企业可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这样有助于企业突出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满足相关目标客户的消费需求,比如开展定制化的服务模式。第四,移动电子商务呈现智慧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移动电子商务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的特点,并且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第五,体验化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一大缺点就是消费者不能通过真实的接触、体验来了解产品的具体功能特点,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电商推出了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在线下体验店可以对相关商品进行实地的了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作出正确的商品购买决策。比如,苏宁易购开设的苏宁云店,利用“所见即商品”的全新情景化布展模式让消费者对线上商品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这一方式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促进了其线上商城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主流的一种商务发展形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包括购物、办理银行业务等。随着移动电商的技术不断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也在不断增多,比如移动二维码、短信营销、移动商圈、无线网站等。另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O2O化、社交化、个性化、智慧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顺应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各个移动电商应当对自己的商务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吕金秋.关于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8(34).

[2]刘琼.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9).

[3]邓天阳.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J].现代商业,2017(14).

[4]邓堃.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7(6).

[5]于灥.对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1).

[6]代艳.浅析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J].现代商业,2016(21).

[7]马百年.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其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7).

作者:冯炜雯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