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化下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网络营销》是高等电子商务、营销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网上购物的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网络营销市场中,打破了传统购物受空间和时间局限的弊端,给消费者与商家带来更多机会和便利。基于此《网络营销》已然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课程。本文首先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目前这一课程体系与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特征,最后结合个人看法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强化《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营销;信息化背景;课程体系;教学;策略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云计算、大数据、APP、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地应用到企业市场营销中,不仅拓展了企业销售途径,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网络市场中的比较和选择机会,网络营销也就营运而生,迎来了属于网络市场营销繁荣发展时代。《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涉及营销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统计学、法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融合渗透以及交叉的综合性课程,高校紧跟时展趋势,重视《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改革创新,有助于高校专业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现阶段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问题,优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成为各大高校关注和思考的紧要问题。
1《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课程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成果在最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乎于学生整体专业水平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或者讲解网络营销的环境研究、基本理论知识、网络营销的发展与起源等,也涉及网络促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等内容,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高校设立《网络营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重组的学习、分析和研究网络营销实践及理论知识,了解当今社会网络营销的现状,可以准确掌握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与主要趋势,提升学生营销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电子商务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营销素养。
2《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现状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越来越重视《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地位,一定程度了提高了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带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网络营销》总课程约在32课时左右,实验课在其中仅仅占有约8课时的比重份额,而理论基础课程则占据了约24个课时的比重份额,《网络营销》教学以直复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在理论课程授课中侧重于介绍网络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战略执行及规划等知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2存在的问题
2.2.1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欠缺,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由于每学期需要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48课时《网络营销》课程知识,计算下来《网络营销》这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每个星期学生只有三节课时间在课堂上学习,显然《网络营销》课程安排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师面临着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讲解更多课程知识的压力,所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引入真实教学案例进行互动、说明和教学补充,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多处于被动“听讲”的局面,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能不断地跟随教师讲解记笔记,课后背笔记,缺少自主学习空间,削弱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2.2.2重理论、轻实践,实训平台少实训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这就要求《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均要从实训应用为向导的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要注重网络营销策略的讲解,也要通过必要的充足实训给学生提供验证和实践理论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与《网络营销》课程的本质初衷相违背,形成了《网络营销》教育的一个突出牛角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实训,枯燥沉闷的理论知识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在这种教学设计和模式下,毕业后会反映出“书呆子”的现象,找工作难度加大,无法满足当代市场和电子商务实际岗位的需求,缺乏实践教学与实训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不利于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2.2.3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内容陈旧我国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研究与开设时间相较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稍晚,对于这门新兴课程缺少教育经验,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研究仍旧处于不断尝试、探索和改革创新的阶段,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统一标准,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网络营销》课程高素质、高水准教师比较欠缺,这种欠缺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教师数量上的欠缺,不能满足学校《网络营销》教学的需求,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工作量,也影响了学校《网络营销》的教学质量。其二是教学水平的欠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灌输式地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介绍的教学案例多为过去的经典案例,存在与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学习旧时代的案例不能起到有效指导和辅助学习的作用,甚至还会带来反作用,局限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材虽然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托,不过部分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学生学习后发现无法使用到实际生活中,难以和现实接轨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影响了《网络营销》教学有效性。
2.2.4模拟教学软件的局限性现阶段,国内高校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多为购买浙科、奥派、卓越等模拟教学软件来开展,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通过网上流量统计分析、网上拍卖、网络广告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发送电子邮件等虚拟实验来体会网络营销的一些具体操作,不过过度依赖虚拟软件也会受软件虚拟性、封闭性、单一性、机械性局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2.5真实网络环境不足上文提及《网络营销》课程模拟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影响《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真实网络环境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现实工作岗位上相关业务内容、要求和流程的熟悉与体验。有些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师让学生在问道网上直接调研某个产品的网络影响市场,或者在百度网上自行练习网站流量的统计操作,虽然提高了教学实践性,也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降低了模拟软件的购买成本,不过相关网站由于商业机密等因素不能给学生呈现全部的真实网络环境,只可以实施有限的实践训练项目。例如,学生无法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了解网站后台管理层面的操作,难以掌握网站的后台运行、诊断优化等,所以进行了仅限于网站表面操作项目,真实网络环境不够充足。
2.2.6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不合理高校开设《网络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与教学中关注学生网上创业能力、网站推广能力、网页制作能力、广告应用能力、资源利用思维、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也要如此,依托教材为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眼界。然而当代高校很少做到这些,《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中综合性知识的融入与渗透讲解较少,教学内容由计算机方面和营销学方面内容组成,学生没有接受到系统、科学的消费心理、沟通谈判绩效、营销礼仪等知识的教学,因此学生的软实力有所欠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平不佳。
2.2.7考核导向不明确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科举时代便深远地影响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直到今天我国教育工作中的应试教育色彩都非常浓重,这也充分体现在了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和教学中,各大高校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学习成果,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有些学生考试成绩高,理论知识记忆扎实,但是却不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这些“优等生”在毕业后,纵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很好适应工作环境、岗位操作要求等,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考核导向不明确的问题需要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继续科学合理地进行优化,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明确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学习的正确方向和侧重点,从而为学生网络营销素养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3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特征
3.1信息丰富,传播成本低廉
各行各业在信息化时代下传播信息的成本显著降低,人们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移动设备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成本更加低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
3.2传播群体年轻化,与学生身份相符
年轻一代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与能力更强,对微视频、微博、微信等非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更便利了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网络信息传播的群体中年轻一代的比例很大。高校学生正符合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年龄特征,这也是在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优势,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条件。
3.3传播方式瞬时性
信息传播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要特征,也是一个主要优势,人们使用多种多样的网络平台或者软件传播信息,能够根据自己需求及时在互联网上搜索、表情包、视频、新闻报道等内容,传播方式具有瞬时性,推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育工作带来了改革创新的机遇。3.4传播媒介多样化近年来,社会发展正朝着多样化的趋势转变,媒介也由以往的单一化逐渐过渡为多样化,QQ、社区等传播信息的媒介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不过这一过程中的微商现象愈加严重,看待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分清利弊,不可盲目消费。
3.5传播范围广泛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不同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传播信息,实现多对多、一对多的联系互动方式,呈现出信息时代传播范围广泛性的特征。
4信息化背景下强化《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有效策略
4.1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高校在设置《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结合国情和学情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教材,确保课程教学和相关参考书目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具有良好的先进性,避免出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学生大三时才会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学生对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学相关核心内容已经有了一定掌握,考虑到《网络营销》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增加教学内容中地实战型知识,引入更多案例讲解,将案例与理论结合在一起,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中的案例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导课阶段为学生播放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5分钟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4.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新型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应用到高校教学工作中,可以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所以,高校《网络营销》教学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的内容,将实验模块可以划分为多个小项目,这一过程不可以仅有教师独立进行,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划分实验项目,自行组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学习,教师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关注,发挥自身引导与组织作用,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不断积累项目实施经验,总结项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水平。
4.3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想要在更多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肯定和认可。《网络营销》课程教师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与学校一起组织开展互联网创业大赛,呼吁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制定出相对应的奖励办法,比如给一等奖获得者颁布荣誉证书和一些小物质奖品,或者将比赛优异者的成果纳入到《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总成绩中,这些措施都会更吸引学生重视比赛,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投入到互联网创业大赛中,有营销虚拟产品的、有营销家乡特色食物的,在创业中将实践与理论有效融合到了一起,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4加强校企合作
有效的校企合作项目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和实训机会,很多高校都积极与当地企业联系沟通,确立起校企合作关系,达到了双赢的局面。《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也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当地电子商务企业或者网络营销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在企业内部观看到真正的业务流程、岗位环境,了解相关职业的从业需求,在实践环境中弥补虚拟教学软件的不足,学生在企业网站的管理实习中,可以看到一个网站的后台管理情况,熟悉真实的网络环境,渐渐地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产生努力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4.5搭设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搭设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增加当代社会热门的APP营销、微视频营销等实训内容,让学生可以更清楚掌握网络营销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学会最新、最适用的网络营销实践技巧。其次,创新实践教学环境,除了增加校企合作和互联网创业大赛外,教师还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环境,比如当学生到社会中进行面对面的市场调研、指导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社会上相关的活动、协会等,提高实践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与锻炼营销礼仪、调研技巧等,为今后的网络营销策略制定夯实基础。最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教师要转变师生地位和关系,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一起教学,给学生能够走上讲台交流分享自身实践体会和心得的机会,鼓励学生组建团队一起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方案论证、创意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6引导学生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学习
传统单一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提高学生预习效率,课后教师在微信群内就课堂上某个难点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很大促进作用。
4.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大《网络营销》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积极招聘高素质、高水准、教学理念现代化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给学校《网络营销》教师队伍注入鲜活生命力。另一方面尽可能给《网络营销》课程教师提供到企业参观、外校交流、专业培养等相关活动机会,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让教师可以时刻走在社会发展前沿,保证教学的先进性。
4.8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方式,学校要积极做出调整应对,将学生日常学习成果、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任务成绩、相关活动成绩、期终考试等纳入到课程考核中,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模式,调整各项考核要素所占据的比重,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有所学、有所得、有所用。
5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营销》课程是互联网时代高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和课程教师要深入分析目前课程体系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强化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慧梅.基于i博导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科学,2018(21).
[2]洪紫如.《网络营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
[3]徐言.中职网络营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9).
[4]李玉清.基于网络营销课程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07).
[5]苏芷菡.中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创新[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8(04).
[6]冯静.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推广课程的设计[J].职业,2017(32).
[7]周海荣.浅探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中的运用途径[J].魅力中国,2016(49).
作者:李娜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