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调查范文

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调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调查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契合度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以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调查,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毕业生与在校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契合度的评价。结果显示,总体评价较高,契合度也正在不断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对接人才市场需求。为此,提出了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更新专业知识内容;促进能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增强学生发展后劲;适当增加理论教学课时,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契合度;对比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一、引言

长江大学作为地方性一本高校,其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农科优势明显,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连续多年获得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每年考研率不超过10%。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更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调查的组织与过程

为了解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课题组对在校的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在校生获得了179份样本,毕业生获得了281份样本,通过对比,了解二者对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对接效果的评价,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找准方向。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内容、专业学习培养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习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从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的帮助等方面调查了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以及所存在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相应分析。由于毕业生已经参加工作,对相关契合度的判断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而在校生对相关契合度的判断则是基于自身的观察与了解。

1.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专业知识结构在总体上决定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哪些课程。专业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将对学生的成才与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对该选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表1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知识结构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评价总体上还算可以,尽管评价“高”的比例不高,但评价为“低”的比例也不高。相对而言,在校生的评价高一些,但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差异也不是非常明显。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供给侧改革。

2.专业知识内容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专业知识结构一旦确定下来,学生能否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调查样本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知识内容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评价结果见表2。表2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知识内容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评价与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评价总体上非常类似,契合度不高,评价“高”的比例不高,但评价为“低”的比例也不高。相对而言,在校生的评价高一些,但差异也不是非常明显。由此可见,不仅课程体系与专业知识结构需要优化,同时,专业知识内容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工作能力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学生毕业之后是需要工作的,在校期间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其未来的工作能力。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所培养起来的工作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到底如何?对此,调查样本学生对其的评价结果见表3。表3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学习中从表3可以发现,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大,特别是评价为“一般”的比例,二者都为50%左右,评价为“高”的比例都不超过30%,评价为“低”的比例都超过两成。由此可以大致得出结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工作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其可能的原因是专业知识结构与内容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4.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学习能力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以期未来获得更多其他的知识和能力。对此,调查样本学生对其的评价结果见表4。表4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学习中培养的通过表4可以发现,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此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评价为“高”的比例都在30%左右,相差不到1%,评价为“一般”的比例都在50%左右,评价为“低”的比例都在20%左右,二者对每个选项的评价结果都相差不到1%。通过比较每个选项的结果,由此可以大致得出结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学习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尽管不是很高,但相对而言还算比较高。

5.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其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转化提升为创新能力。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是凭空练就的,也是需要通过学习的。因此,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调查样本学生对其的评价结果见表5。表5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学习中培养的表5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大,评价为“高”的比例都低于30%,相差2%左右,评价为“一般”的比例都低于50%,相差2%,评价为“低”的比例都在30%左右,相差4%左右。对比三个选项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中培养的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性不足,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6.实习与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分析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主要取决于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内容,他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实习与实践教学既是专业知识结构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专业知识结构和内容的一种检验。对此,调查样本学生对其的评价结果见表6。表6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实习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评价为“高”的比例相差14%左右,评价为“低”的比例相差19%左右,评价为“一般”的比例相差4%左右。也就是说,对于该选项,在校生的满意度高于毕业生,不满意度低于毕业生。这说明,学校在实习与实践教学方面正在不断改进,而且也得到了在校生的认可。

7.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内容,以及通过实习与实践教学所获得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最终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对此,调查样本学生对其的评价结果见表7。表7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表7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满意度比较高,因为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评价为“没有帮助”都没有超过10%,而评价为“有帮助,但不大”都超过一半,评价为“有帮助”都在40%左右,而且在校生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毕业生,这也说明近年来,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职业)规划”非常重视,并在不断完善,已得到学生的认同。

四、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调查,总体结论是:尽管学校在实习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有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在校生的认可,但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内容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由此导致了专业学习中所培养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种能力与市场需求契合度偏低,影响了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对接人才市场需求。

1.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其就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农林行业和相关领域[1],但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偏重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跨学科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只有“农学概论”和“林学概论”两门选修课程。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很大变化,比如养殖业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发展迅猛,食品安全得到更加重视,农村三产融合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地位凸显等等。因此,需要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增设相关课程,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突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行业特色,树立专业品牌,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强的专业归属感和对口岗位就业的优势权[2]。

2.促进能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结合通识教育,加强能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因此,需要将能力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要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每个环节,促进能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3]。

3.适当增加理论教学课时,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方式近年来虽然多次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了实习与实践的课时,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理论课时已经是不能再压缩了。所以,要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必要从理论教学入手,创新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理论转化能力。尽管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提了多年,但是效果并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在理论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满堂灌,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因为有很多比较好的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不会用,也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苦于学时不够,需要利用有效的学时拉进度。因此,建议适当增加理论教学课时,以便教师有适当的学时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不仅要优化课程设置,更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这就涉及到谁来上课,如何把课上好的问题[4]。因此,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外引。可从校外招聘一批高水平的专任教师。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比较注重引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主要是从其科研方面进行考核,有意无意地放宽了教学方面的考核。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因此,不可片面理解“双一流”建设的深刻内涵,要把本科教育放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二是内培。就是将现有师资队伍定期外派进修与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开拓视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三是加强考核。在聘期或年度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其科研成果,更应重视考核其教学情况,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陈旧、墨守成规、学生反映强烈、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应建立淘汰或转岗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红勋,柯水发,邵瑞,贺超.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98~2003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04):29-33.

[2]贺超,刘靖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05):31-37.

[3]陈少雄.农科类大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的分析与思考[J].南方农村,2018,34(03):50-55.

[4]唐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8,(01):19-22.

作者:何蒲明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