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需求下的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机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科研和社会就业提供了保障。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扣市场的变化形势,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阐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当前校企融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对如何进一步建设校企融合机制建设给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市场需求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每年有多达几十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环境不是很乐观,而我国经济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这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学生的专业与就业不对口,这也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紧扣市场经济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为学生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校企融合教学,这个机制联合了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切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良好就业。理论上讲,校企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要。但是从目前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不够融洽,融合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如何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导向,进一步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机制,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高校体系中属于专科院校,大部分属于民办院校,少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创办。这些职业教育院校的普通特点是办学资金来源较少,获得国家的教育资金补贴也较少,校区面积小,基础设施较差。但是自从引进校企合作机制以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得到了拓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建了大量的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同时也在教学上对院校提出了大量的来自市场的实际指导意见,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和教学水平,为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出一个光明的方向。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合作的企业在行业里一般具有较高的发言权,对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知。高等职业院校接受这些企业的建议,科学编写教材,合理安排教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市场的需求。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弥补了院校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间的落差,形成一个健全的专业教学体系。而来自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的保证也为院校打造了专业品牌影响力。学生报考职业教育院校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业,而校企融合机制打造了教学和就业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就业做出了切实的贡献。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企业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企业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这是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企业、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企业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三、当前校企融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企合作机制不够重视。校企融合机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和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各方面对于该机制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未能对此机制的健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院校依然受传统办学思维的束缚,不能放下身段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而企业在进行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利益价值,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企业很难提高对合作机制的重视程度。其次,政府没有对学校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缺乏动力。最后,家长对社会变化的认识不够,对校企合作机制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在指导孩子选报专业的时候避开了相关的校企合作专业,为合作机制的生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校企间未达到有效合作。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缺乏严格的制度保证。企业没有较多责任来参与人才培养,而政府也缺乏对企业的政策诱导。其次是参与校企合作会为企业带来较多的任务量。在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这些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困扰,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会增加企业部分的人力物力成本。所以这就造成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热情企业冷淡的积极性不均衡的情况。而企业在与院校的合作过程只是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和实训机会,这远远未达到我们对校企融合机制的预期。
四、基于市场需求下的进一步校企融合机制建设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深刻认识到校企融合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加强校企融合机制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的融合,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要认识到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他们实现就业的最有力的保证。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院校在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发言权,也为校企融合机制打造了一块开门转。院校定向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学校要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积极听取企业来自市场的专业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要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对职业教育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切实指导。
2.强化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在校企合作机制中,院校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企业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显性的利益交换。而政府要保证这种利益交换的有序进行,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对参与校企融合机制的企业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让企业有动力参与到校企合作机制中,推动校企融合机制的健全发展。政府在资源分配和行政上有强大的执行权威,要利用这些力量完善对企业和院校的评价机制。对那些校企融合程度较高的院校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合适宣传,让院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这样专业的职业教育院校中。对企业也要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肯定企业在教育领域中做出的贡献,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
3.发展多样化的合作方式。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是订单培养。在这个模式下企业与学校签订一个培养协议,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一些训练场地和设备上的支持,同时对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学校则依据企业提供的培养指标,定向地为企业培养高适应性的技术人员。这样的合作方式层次较浅,校企融合力度还不够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都属于民办,有部分盈利性质色彩,与企业有共同之处。这样企业和学校在经济成分上可以有更加深度的合作,比如让企业和院校进行相互入股,让院校和企业形成一个共生的经济体,共同为彼此的发展出力。同时院校还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和专业影响力,建立校办工厂。可以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使其向校办工厂的方向发展。校办工厂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训练的场地需求,也能让学校主动向市场进行专业调研,让学校的专业建设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实现了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实训的有机统一。这方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学习。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发展校企融合模式,切实把握市场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高等教育领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树戈.佛山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张湘宁.探究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新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作者:刘俊泽 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