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需求的建筑设计专业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改革
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青海省建筑设计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设想是: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基础够用,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确立了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1.2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1)课程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结合建筑设计职业岗位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围绕职业岗位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围绕建筑师岗位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以美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穿插互动、相互支撑、配合,培养学生综合岗位适应能力的全新课程体系。美术系列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三大构成、建筑绘画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学生徒手表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计算机系列课程包括AutodeskCAD,SketchUP,3DMAX,PS等,这类课程与设计类课程穿插互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协同设计及图形表达的技术能力;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建筑设计与表达、城市规划、建筑施工图设计与编制、建筑节能设计与计算等,培养学生建筑设计核心技术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以三大系列课程为核心,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2)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的教师们大胆改革创新,采用了多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边讲边练、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加趋近于“职业建筑师”的岗位标准,拟将建筑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典型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使学生能够做中学,教师能够做中教,协同推进教师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共同提升,达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增加三赢的良好效果。
1.3教学内容的改革该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求毕业生近期岗位是建筑师助理、施工图绘图员、效果图绘图员、建筑企业现场技术员。3~5年后可发展成为职业建筑师,远期可考取国家注册2级建筑师,承担中小型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等重要岗位。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无疑是核心。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适应高职适度、够用,满足相关岗位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并与建筑设计市场的技术需求密切相关。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认真梳理教学内容,弱理论,强实践。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大课程体系。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与表达、建筑节能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图设计与编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的小课程。这些课程中,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与表达课程,偏重设计思维及手工表达能力培养,课程的完成应加强与美术系列课程的互动、配合,建筑节能及计算、建筑施工图设计与编制课程,偏重建筑设计技术与计算机协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完成应加强与计算机系列课程的互动与配合。
2结语与建议
总之,应密切关注地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需求,紧贴地区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大胆创新,扎实推进改革进程,把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建设提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在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中,确定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是构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模式的基本保证;打造一支高素质、校企共建的教学团队,是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重视建筑师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探索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专业改革获得完胜的关键。
作者:王延存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