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引进版图书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发展特点
回顾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出版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引进理念的根本性转折20世纪70年代,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对引进版环保类图书还存在一些不客观的评价,如《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中译本的前言写道:“这本书散布了许多错误的、反动的论点,迎合了超级大国和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出版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在这一领域与帝、修、反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作为反面教材,供领导和有关同志批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摆脱了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对国外版环保类图书的评价逐渐科学客观,引进了大量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技术、环境哲学、环保科普的图书,尤其是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引导下,我国引进的环保类图书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更加多样化,对于我国了解和学习国际环境保护的先进水平和成功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2.服务对象日趋大众化上个世纪,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主要关注于对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介绍,表现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是纯文字版本,以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士和相关工作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出版形式日益丰富,文字与图画结合、文字书配光盘和网络学习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了普通读者对环保类图书的兴趣,诸如“我们爱地球系列”《地球编年史》等环保科普类图书通过讲故事、看漫画等方式,以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的语言,深受小读者的喜爱,有利于青少年深刻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和养成良好的日常环保习惯。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士拓展至大众群体,充分体现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图书出版方向。
3.由单行本书为主向丛书、系列书转变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规模效益,出版社密切关注国际环境出版的风云变幻,将同一或近似主题的图书组合成体系,丛书、套书、系列书逐渐成为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重要出版形式,如“绿岛译丛”“青鸟译丛”“国际环境译丛”等丛书系列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国外环境保护的前沿理念、思想和实践,有利于国内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关于这一主题的环境科学知识,促使人们辩证理性地看待和思考全球环境问题。
4.出版时间越来越同步近年来,我国出版社积极拓展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和版权机构等多渠道的合作对话,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在出版的时间上与原版国越来越同步,尤其是对于全球共同关注的火山、地震、温室效应等环境热点问题图书,采用同步推出的方式出版发行,比如《火山喷出的是什么》《地震笔记本》《全球变暖的发现》《地球科学前沿———从地震到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否定者》等及时呼应重大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图书同步引进,使我国读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全球最新资讯和把握国际环境科学的前沿动态,同时也有利于出版社赢得市场份额。
二、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存在的问题
无疑,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市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读者视野,带动了本土作者的创作,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市场还不够成熟,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从国别来看,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来源国十分有限,引进最多是美国,其次是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上国家占我国环保类图书引进国的70%以上,语言种类大部分为英语,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少有人问津。实际上,瑞士、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俄罗斯以及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多经典、新颖的环保理念和经验,这些优秀作品在国内翻译的比例很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我国翻译人才队伍存在结构失衡、小语种翻译人才极度匮乏有关,也与我国对外开放重点关注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导向有关。环保类图书引进国别过于狭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读者的视野,也容易导致出版社因资源集中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从选题来看,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存在选题重复与遗漏并存、大众图书和学术经典失衡的现象。目前我国图书翻译出版市场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往往有重复出版的现象,比如近年来关于介绍地球的图书就有《我们的地球》《揭秘地球》《地球密码》等十余种中译本。一些已进入公共版权而又有稳定读者群的外国经典著作存在“炒冷饭”的情况,如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中译本有25本之多,仅在2002年至2005年3年内就出版了10余种。从主题的结构来看,科普类、少儿类环保畅销图书的引进占了大部分比重,学术类、专业类的环保类图书引进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诚然,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通俗化不是故事化,精品不是孤芳自赏,具有丰富基础、涉及前沿问题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理念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这种过于追求市场化的图书引进出版导向既会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导致很多学术前沿、先进思想在国内得不到关注和传播,未免有遗珠之憾。最后,从内容来看,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专业术语翻译错误,部分译文晦涩难懂,与我国大众的阅读习惯不相适应,使得译著比原版减色不少,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名词和科学术语,如果翻译不正确,或者不联系上下文而直接翻译,很容易造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情况。比如,“absorption”既有“吸收”的意思,也有“吸附”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和知识背景下,应有不同的翻译。再比如,现在有一种处置城市垃圾的新技术,它将事先未经过分类和加工的固体垃圾放入一个控制系统中统一焚烧,国际上给这种新技术冠以一个名词———“massburn”,其科学的中文翻译应为“大规模混合焚烧”,而一些书籍中直译为“大量燃烧”或者“大规模焚烧”,使得该术语背后的全面含义得不到充分显现。
三、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市场化发展举措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清晰预见,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类图书市场空间还很大,出版社要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加强规范和发展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出版工作,在开放和引进中吸收、再创新,提升中国本土环保类图书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1.引进多语种优秀图书,丰富国内图书市场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上引进版环保类图书大多是欧美语系的现状,出版社可以在引进的语种上做文章,在继续关注美、日、英发达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类图书的同时,也要培养和重用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以及其他国家语言等多语种优秀翻译人才,引进出版其他国家的经典作品。比如引进有关北欧国家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和技术,介绍巴西、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创新理念、新能源战略或者可供我国反思的失败教训,还可以关注马尔代夫、图瓦卢、瑙鲁等因气温上升可能被淹没的地势低洼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和反应,甚至可以关注非洲落后的部落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污染蔓延的种种解释等,这些语言和国别的多样性会带来思想观念和环保视角的多样性,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读者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借鉴和思考。
2.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情,拓宽选题渠道出版社要把握国际环境保护动态和中国环境问题现状,有针对性地引进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和现实意义的环保类图书。笔者通过查阅市场上已有的引进版环保类图书,认为今后有必要侧重引进出版以下几类选题的书籍:(1)环境政治类图书。在国外,环境民主和绿色政治已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主题,引进这类图书有助于我国改变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有机融合。(2)反映城市化进程的环保类图书。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如何避免发达国家和拉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破坏教训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比如2008年,一位哈佛教授撰写的著作———《TheConcreteDragon》(《水泥巨龙》)就直接探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要应对的生态、能源、交通各方面的问题,可惜我国目前还没有引进出版该书。(3)关于环境保护市场化政策和手段的图书。可以启发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企业主动重视和投入环境保护。(4)关于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图书。应尽力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需要。以上主题是为了纠正目前我国引进版环保类图书过于偏重市场化、通俗化的现状,有助于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也许在短期内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出版社不仅要迎合大众读者口味,还要善于创造市场需求,这些应用类理论图书如果翻译到位,做成精品,就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经典和标杆,最终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购买,从长远看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此外,对于一些反映全球关注热点和重大环境事件的图书,出版社要注意了解国内同行对该选题的引进情况,避免同质化重复引进,或者在同类主题中选择出版具有差异化、视角独特、科学价值更高的图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建立出版社的比较优势。
3.建立专业翻译标准,提升译著质量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还要求译者具有专业背景和文化背景,对关键的术语和概念要有科学理解,同时结合中国语境,确保译文基本做到“信、雅、达”,否则翻译过于急促、粗糙,即使国外优秀环保类图书被引进后,也会因译者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严重影响书稿的质量,导致市场销售不畅和引进版权的浪费。具有前瞻眼光的出版社应该组织一批专家撰写专业的环保名词翻译词典,可以先从常用的英文词典入手,为实用性强、新颖的专业名词冠以明确、固定的中文译名,这样既能减少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翻译不统一的现象,方便我国读者阅读理解,而且有利于出版社在环保类图书出版中建立行业标准。此外,专门的环境科学出版社或者有志于在环保类图书市场有所突破的出版社有必要成立一个具有学术背景的顾问团或评审团,对引进版环保类图书的翻译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图书出版的专业水准。
4.以进带出,推动中国环保类图书走向世界出版社要以引进促进原创,挖掘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生态思想和民族原生态的保护理念,追踪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积极回应国际组织要求的创新做法,抓住外国人对古老、神秘、开放中国的兴趣点,运用生动语言、活泼图画和形式多样的媒介手段,依托国家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中国原创类环保图书的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化领域的话语权,这是开放的最终目的,也是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国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基石。(本文来自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