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阅读推广实践分析与研究范文

高校阅读推广实践分析与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阅读推广实践分析与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阅读推广实践分析与研究

摘要:阅读不仅是知识技能获取的重要渠道,更是民族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希望。一个国家的文化希望集中体现在这个社会新生群体———大学生身上,对于他们需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文章针对目前高校阅读推广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大学生需求的推广对策,以期真正推动这一群体的演进,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意识成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关键词:大学生;需求视角;高校教育;阅读推广

引言

4•32世界读书日,作为国家倡导全民读书的一个象征日,已经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党和国家把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在社会形成读书的氛围和风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更是代表了新的阅读方向,他们的阅读水平及带动力对国家科技进步、文化未来建设和发展将起到核心作用。因此,对于他们阅读行为的研究,成为阅读社会一个极具价值的议题。

一、高校阅读推广实践活动概述

(一)阅读推广的意义阅读是读者通过视觉从文字、图片等有形载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数据形式传播的无形的视觉材料也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是由读者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行为。[1]高校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的图书及馆藏文献资料,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在高校展开阅读推广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指引学生深入至阅读中,以此来养成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打开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有助于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最终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内容形式上要将阅读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深化高校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还应将阅读与学分制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把它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当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健康阅读的目标,并使之制度化。如何才能实现上述的目标呢?有观点认为,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和阅读有关联的推广机构,创建良好的阅读交流场所,使读者可以畅所欲言。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来不断地完善阅读的模式,使阅读不至于僵化。而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尽最大的限度来建设符合大学生阅读、符合学校情况的阅读推广体系,并在该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激励作用促使师生能够并愿意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及时地进行引导,对于表现良好的阅读者进行鼓励,借此不断地提高阅读者的水平和知识素养。

(三)推广途径1.图书馆推荐这是一种最基本也最普遍的阅读推广途径,它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随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社交平台等的上线,图书推荐更加便利,通过馆内公告、新书推送、专题书架等途径,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图书的推荐和阅读指导工作。[3]2.成立读书会以会员招募的形式为组织成立的读书组织。大学生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平日和书之间发生的故事,做会员之间的图书推荐,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等形式加深学生图书推广,形成一个良性的闭路循环。读书会办的较为成功的大学,还会按周期印制会员刊物。例如郑州大学的《读书声》、重庆大学的《砚溪》等就是读书会创办的综合性期刊,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读书收获,还有生活感悟,既有文学自创,也有学术见解,是值得推荐的读书会范例。3.名家讲座高校在邀请学术专家、作家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者名家以个人的学识、生活的经验可以为学生讲述书籍,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缓解因为没时间读书而带来的压力,启迪阅读的智慧。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将名家讲座设置为常态化的服务项目,在这里除了图书推荐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艺术交流等。4.有奖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展现特长、发挥潜力,还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同学为了获得竞赛的好成绩,大量的查阅文献。这是一种间接的阅读推荐途径。南京中医药大学敬文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每年4月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书香浸润好时光”的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讲座、竞赛与活动,如“我眼中的图书馆”摄影比赛、“我与图书”征文比赛、“倦书归巢”、“古籍寻宝”等活动。尤其是“信息检索大赛”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结合运用,完美的演绎了“互联网+”技术平台的魅力,也真正的提高了学生检索、分享、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的作用,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分析

(一)阅读分类与阅读方式大学生的阅读分类多样,大致分类为应急信息查阅、专业学术学习、零星时间的阅读、专业外的休闲学习。这四种需求是相互交叉的,每个学生都有至少两类需求,其中,应急查询是需求最高的一种,其次是零星阅读和专业学术学习,这些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备基础,使得专业类的图书仍然是阅读需求中的最高频次。[4]而学生对于专业类书籍的大需求量和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要想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一专多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阅读方式上,学生的阅读已经从纸质媒体的单一渠道转向了移动媒体的阅读,它们快捷方便,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额限制,阅读的内容也以文本+图片为主。移动方式的阅读则又有了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能够更好的吸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二)阅读需求与专业学科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能力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专业阅读学习上,博士生阅读的连续性长,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零散化阅读时间较多。文科生的阅读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是工具书、外语书、百科知识、主题讲座和科技信息。理科生的阅读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是外语书、百科知识、工具书、科技信息和主题讲座。工科生的阅读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是科技信息、外语书、工具书、主题讲座和百科知识。从排序上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对外语书的需求都非常高,除此以外,其他的需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三)新旧阅读载体的结合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增多、移动网络的发达,对于大学生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首选的移动阅读工具,90%以上的学生选择智能手机作为阅读工具。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在专业性上更胜一筹,但是因为价格比较高,所以在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略低。数字阅读资源承载量是任何纸质载体都不能取代的,它的资源形式多样,既有图片也有文字,既有音频也有视频,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是传统纸质阅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智能终端让大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零散,使阅读成为一种快餐行为,一直是被旧有载体诟病的劣势。

三、基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推广现状

(一)缺乏前期的兴趣调查和推广的意识研究显示,阅读推广活动常常被许多学校看成是一个“闪光点”,对于将其看为是对当代高校生人才质量培养的基本服务的观点却寥寥无几。若想做到完美地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就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下功夫,让他们自觉并积极地参加这个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推广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不应只限制在单一的模式中,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将传统模式和当代流行二者完美结合,将当代精品书籍和经典书籍二者完美结合,尽最大限度做到既接地气又注重保留经典,从而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应该对宣传的渠道进行创新改进,利用当代流行的新媒体如微信和网络社区等来加大其影响力,从根本上来提高宣传的效果。表1是某高校关于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的调查,从最后得出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于阅读推广的项目有着多样化的需要,进一步证明了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应当采取多元化、创新的形式。

(二)缺乏自主能动的因素和沟通机制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总是呈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本位主义思想,让推广者承担了组织和引导的角色,他们并未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合作者的位置上,所以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没有完全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心理动机和阅读行为,常常把活动做成了单向输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高校并没有承担起真正的引领作用,没有对周边的社会组织产生影响力。图2是2016年CNNIC对大学生阅读心理动机的调查,反映了大学生阅读心理动机的多样性。通过做这样一个调查,活动举办者才能够针对性地推出项目,保证活动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三)缺乏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和奖惩机制推广活动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体现在多样化的形式上,就内部机制的建立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活动热热闹闹的开展之后,留下了什么?应该反思什么?很难落实到文字上,并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发挥作用。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常年处在互相模仿的阶段,形式陈旧、内容单调,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评价就没有奖惩,没有奖惩就一定会存在懈怠,存在于推广活动中的“痼疾”是不可能得到根治与修复的。[5]

四、基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阅读推广对策

(一)强化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意识高校要自觉地承担起一种使命,那就是在阅读越来越快餐化和通俗化的当下,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改变急功近利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读书育人的功能。所有的推广活动都要以“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书香人生”这些关键词作为背景板,把其变成高校推广活动中的轴心和特色,为每一次的活动树立独立的意识形态,才能让学生对高校的推广活动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积极培育阅读兴趣和反馈机制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是以图书为主体,读者为客体,单向的推广死板、沉闷、以行政指令为依据,会压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本就和纸质阅读渐行渐远的大学生更加浮躁。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也得不到及时反馈。而完整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了活动前的策划、活动的实施和活动后的反馈。一般来说,活动后的反馈更加重要,所以要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整个活动的策划书、活动图片、校刊报道和参与者的反馈留言。学校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将需要收集和已经收集的信息到学校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让师生分享、取长补短。供更多同学老师来分享,也从侧面宣传和促进了推广活动的影响面。

(三)建立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机制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开展过程和开展效果上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比对,以此判断活动的实际进行效果。所以高校要针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制定评价指标,还要注意把与校内组织、校外组织的合作情况纳入到参考范围,然后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机制。每一个评价机制单独占有一个分值,既能单独对比,也能获得总分之后进行一个总评比,发现本校在此方面的特色和不足,在之后的推广活动中扬长避短。当然,阅读推广评价活动不应该是偶发行为,而要被列入到制度中,短至每月,长至每年都有固定的程序进行测评。读者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被单独列为一项评价机制,这是一项动态化的观察指标,在推广活动结束之后,要对大学生阅读的频率、时长做记录,获取一个主观的指标,在广泛搜集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信息或数据的基础上,评价出阅读推广活动各个阶段的效果,识别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完善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的监测和评价报告,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创造条件。[6]

(四)完善阅读推广体系提高阅读意识如何推广高校的阅读活动呢?答案便是:科学合理。切合读者需求,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模式。高校是一个机构,它的作用是为国家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更应该积极响应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发挥作用。若想要使阅读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稳步发展,就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推广体系,在形式上进一步地丰富化。关于实现科学推广的一系列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更是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两方面的关键课题。要调动全体师生的阅读热情,不应该只是局限在一个角度,多角度和全方位是当今阅读推广的目标之一,从而逐步地使其融合为适应校情的阅读推广模式。借助网络信息化发展下的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平台,全面实现推广。如何保证愉快地阅读呢?答案就是加大阅读形式的创新和改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特定的某个时间点如传统节假日、空闲时间、课后时间等,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茶室或者咖啡屋等地方的优势,合理地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润物细无声。同时建立阅读交流栏,设立交流场所供师生进行研究探讨,增强阅读氛围。

五、结束语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民数字阅读时代,高校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的引领地,其对阅读的推广活动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担负起读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组织上成立机构,完善各项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积极引入数字技术,加强数字资源的使用培训,使高校的推广活动走向完整、深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图书馆阅读保障机制,指导阅读活动有序长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琳皓.大学生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图书馆界,2017(01):83-86.

[2]章小童,柯佳秀,阮建海.国内高校阅读推广评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6):52-57.

[3]李东升,王华玉.区域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与需求的研究[J].图书馆界,2017(03):20-25.

[4]严贝妮,汪东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05):87-92.

[5]周萌,宋仁君,刘晓琳.大学生手机阅读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情报探索,2017(01):96-100.

[6]阮朝辉.构建我国高等院校阅读推广“5W”新模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7):31-35.

作者:徐燕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