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经济下师德伦理转变探微范文

市场经济下师德伦理转变探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下师德伦理转变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下师德伦理转变探微

一、双向度师伦建设及其内涵

师伦是师生伦理的简称,是以师生关系为核心确立起来的伦理规范和礼仪,是师生关系的伦理范式,要求师生安伦尽份,行为得宜。师伦并非源自某种不可动摇的神圣根源,而是基于师生的教学行为特点,随着社会历史背景的改变而变化的。师生伦理是师生道德的行为训练场,在师生伦理场域中师生共同过一种伦理生活,以伦理行践履道德知,道德的抽象普遍性获得个体性的普遍存在。师伦建设强调实践、行动,身教胜于言教。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道德实践比道德灌输更加重要。所以说教育的德治之外还需增加一个伦治,使师伦建设从师德建设中挺拔出来。事实上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道德关系,更重要和更多的是一种伦理关系。师生伦理是一种双向度的伦理要求,包含师—生和生—师两种伦理向度,师—生伦理向度的内涵是师爱生,生—师伦理向度的内涵是生尊师。

(一)师—生伦理向度:师爱荀子对教师道德品质提出了两点明确要求:第一,“耆艾而信,可以为师”。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威信,也即德高望重是为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第二,“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教师首先要具备“善”的品质,然后才可以教育他人,对于教师提出善的要求,而教师的善首先是对学生的善,这种善就是指师爱,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师爱不同于父母子女之爱和男女情爱,父母子女之爱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男女之爱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而师生之爱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三者有明确界定,不能替代或混淆,否则就会出现乱伦的现象。譬如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体罚学生,带着父母对孩子的伦理情怀实施教学行为,结果将自己置于违法境地而不知,受到处理甚至还感到委屈,这些老师行为动机可能是善的,但却混淆了师生的爱和父母子女之爱的不同。另外还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伦之恋,则属于男女之爱和师生之爱的混淆,是师生之爱对于男女情爱的僭越。这三种不同性质的爱是有明确界限的,混淆彼此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失序或乱伦。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需要解析,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究竟如何分配的问题,是采取孔子的“爱有差等”的“仁爱”好呢?还是墨子的“爱无差”的“兼爱”好呢?根据墨子的“爱无差”原理,要求教师一视同仁的平等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这种师爱的处理方式固然博大高尚,但现实中由于人的天性好恶而难以做到。孔子的“爱有差等”原理允许教师对于不同学生喜爱程度有所区别,这符合天性易于做到,在现实中教师遇到英才总会喜爱有加,但“爱有差等”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滑向两级分化,容易造成教师偏爱优秀学生而歧视落后学生的弊端。由于“兼爱”和“仁爱”各有其合理性和弊端,笔者综合“仁爱”和“兼爱”,认为还是以“协爱”为佳,“协爱”即协调之爱,协调就是配合得好的意思,“协爱”是在“兼爱”理想目标和要求指导下的“仁爱”,是爱的一种合理分配,在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教师基本爱的基础上,适当允许教师根据个人天性有所侧重,保留“仁爱”和“兼爱”的合理性的一面,协调不合理一面,在“仁爱”和“兼爱”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达到“协爱”的中庸的至高境界。

(二)生—师伦理向度:生尊生尊即学生尊重教师,属于生—师向度的伦理规定。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西方文化也有对于教师尊重的要求,如柏拉图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柏拉图对教师的这种爱就是尊重,但他将这种尊重区分为对教师的人格尊重与真理尊重,这种区分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学术创新和科技发展。西方国家师生伦理都以尊重真理为教学的最高伦理要求,学生对教师的人格尊重降为其次,这与中国传统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师生伦理观念对于教师的人格尊重与学术尊重缺乏区分,笼统一致,认为尊重教师理所应当包括尊重教师的学术观点,“吾爱吾师,即吾爱真理”,违背教师的学术就是对教师的人格的不尊重,这种传统观念带来学术思想的保守性和不利于学术创新的弊端。如今这种情况依然大量存在,学术创新需要包容精神,所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师生共同改变传统观念,区分对于教师的人格尊重和真理尊重,伪尊和盲从都不利于创新。古代中国有单向度强调生尊师伦理向度的传统,而对于师爱生伦理向度考虑不足,造成师道尊严过强的现象,学生完全处于依附地位,教师至上,书本至上,为教师之命是从,这是造成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和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师德建设则矫枉过正,单向度过分强调师爱生伦理要求,对于生尊师又考虑不足,甚至较早一段时期还将教师称为“臭老九”,造成教师长期处于经济和社会地位尊重度很低下的状态,难以吸引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任教,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威望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以上两者各走极端,缺乏统一,这也是当前师生伦理失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以师爱为逻辑起点建构师爱生尊的师生双向度伦理统一体师爱生尊是师生关系秩序的伦理区分规定,还要通过使情感和仪式相互应合的礼节或礼数来约束师生以能够恰当立身行事。譬如,作为教师“礼”的规定:关心学生生活,记住学生的名字、熟悉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及特长等,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则能够因材施教;作为学生的“礼”的要求:见面打招呼、上课下课的起立致意及公交车让座等,学生的情通过“礼”得到充分的表现,行为因为有礼而恰当得宜。正如《诗经》上说:“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不是孤立不相关的,要辩证来对待。这种关系是有一个逻辑起点的,这个起点是以师爱在先的。为什么不是生尊在先呢?为什么不能颠倒呢?这种逻辑关系基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对等决定的。教师在学术上天然处于较高地位而学生处于较低地位。首先要求教师爱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然后回报以对教师的尊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又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师的爱的回报,如此这般良性循环构成和谐的师生伦理生活。这里有一个逻辑推理,就是假如某个教师不爱学生,那么学生也是可以不回报以尊重的。但如果首先要求学生对教师尊重,以此为预设起点,然后教师再回报以爱,那么教师会认为对那些对自己不尊重的或调皮不听话的学生的不爱就是合理的,从而造成对落后学生的歧视就是合理的了。在这个意义上说,缺少生尊的学生的存在在伦理是允许的,而缺少师爱的教师的存在在伦理是不被允许的,师爱和生尊的伦理要求是不对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较高决定了要求教师首先爱学生,即师—生伦理向度作为逻辑起点是合理的。以师爱为逻辑起点建构师爱生尊的师生双向度伦理统一体,要求我们要在师爱和生尊两个方面同时建设,强调师爱的同时加强生尊建设,将师爱生和生尊师两个向度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要求师生共同过这样一种伦理生活,通过“礼”实践“伦”,实现“生活即教育”。正如孔子弟子子贡谈实践仁德的方法所说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师生共同在师爱生尊的师生伦理场域中得以教养,实现情、理、法的统一。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师生伦理建构的可能路径是什么呢?

二、师伦建设的可能路径

师生伦理体系的建设,要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体现时代精神并把握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教育伦理矛盾。当前,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时展的基本问题,是思考和确立教育伦理体系的重要社会背景。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师生伦理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努力探讨师生伦理体系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问题。“教育伦理体系建设既不能简单迎合、也不能简单排斥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应认真研究并主动适应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生伦理建构需要在扬弃中国传统教育伦理和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专业教师伦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师生伦理。

(一)传承和挖掘中国传统师生伦理的优秀资源

1.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师生平等的伦理思想孔子师生平等的言行在《论语》中并不少见,主要体现为师生平等和孔子对所有学生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他与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从不因自己是老师、年龄大,就压制学生的意见。相反,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颜回的言听计从还提出批评,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所以弟子敢于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反对意见。譬如刚直的子路对孔子面见南子提出严厉批评,还曾经讥讽孔子过于迂阔,孔子并不因此而厌恶子路。弟子漆雕开未听孔子之言出仕,孔子不但不批评,反而高兴。这都反映了孔门平等的师生关系。另外孔子对学生也一视同仁,不亲亲疏疏。他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出身、不同年龄的学生,都按“有教无类”的原则,不歧视、不偏爱,同样要求和对待,就是自己的儿子孔鲤也不例外。弟子陈亢怀疑孔子对孔鲤有偏私,对儿子教授的比弟子多,经调查没有,于是喜悦地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孔子本主张“亲亲以仁民”,对孔鲤应与他人不同,但在师生关系上,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学生与儿子同样看待,是十分可贵的。荀子强调学生绝对遵从教师,主张“师云亦云,则是知若师也。”他说:“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把教师作为礼义的化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是一切的准则,学生不遵从教师就是离师叛道,不遵照教师的规定去做而自行其是就会干出一些悖乱狂妄之事。荀子强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尊严,完全把学生置于从属地位,这是战国后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思想在师生关系中的反映。他把封建社会所要求的尊君卑民和绝对服从精神贯注到师生关系中去了,从而抛弃了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平等的积极思想,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应当摈弃的。

2.师爱生尊的伦理思想在中国历代教育家中,孔子堪称热爱学生的典范。他不仅在品德、学业上关心学生进步,对弟子子路、子贡、宰我等都曾有严厉的督促批评,而且在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备至。原宪家贫,孔子就给予物质生活上的照顾,使他能致力于学习;学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并多次向他人袒露惋惜之情。关爱学生,无私无隐,体现了大教育家的崇高情怀,是孔子伟大人格的表征之一。孔子对学生的无私关爱,也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尊重。诚如孟子所言:“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当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故意诽谤孔子时,子贡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竭力维护老师的声望。孔子死后,弟子们如丧考妣,以丧父之礼待之,服丧三年,子贡守庐却达六年之久。这种服丧本属封建礼制,并不足取,但它反映了孔门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3.教学相长的辩证伦理思想教学相长既是著名的教学原则,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基本关系。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又反过来促进教。形成教师、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辩证关系。孔子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是深刻的。他已注意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琢磨、相互启发以增长知识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对学生启发诱导的一面;“起予者商也”,则是学生对孔子启发的一面。这里包含了师生间相互学习的因素。《学记》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映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学习的辩证关系。这种学习不限于专业知识,也包括道德修养,师生相互启发促进的传统师生伦理思想对重建适合市场经济的当代师伦有着重要作用。

20世纪70至80年代,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儒家文化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结合。新加坡前教育部长吴庆瑞认为:“东亚“四小龙”经济成功的共同点是:都同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接受了儒家伦理价值观的熏陶,从而培养了一批具有儒家良好行为准则的人。”这也充分说明儒家伦理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重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师生伦理是合理的、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理应深入挖掘传统师生伦理的优秀资源,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致力于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场经济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推动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巨大发展,也催生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现今中国也将建立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改革的目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建构当代师伦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尤其当今市场经济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其教师专业伦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

1.师尊生高于师爱生的师生平等伦理思想美国的教师专业伦理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承诺,不仅在这个方面作了大篇幅的内容阐述,并且把它以单独模块的方式加以列出。在其具体内容中则充分体现了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关心与爱护,这真正体现了美国在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理念,这与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师生平等伦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代中国师生伦理强调教师关爱学生第一位,尊重学生位居其次,关爱大于或者代替尊重,这种师生伦理机制最大的弊端是容易造成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足够尊重,甚至出现较多的歧视体罚学生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摆脱对于教师的依附性地位。师生人格的相互尊重是合理的,理应成为今天师伦建设的必然要求。

2.有制度保证的教师专业伦理“美国的教师专业伦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既有系统、完整的规范内容,又有较强的制度保障。”譬如在美国教师伦理中,还把教师应避免借职权之便谋取私利列入其中,这对于反对“教师腐败”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美国为其教师专业伦理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序言”部分指出:“教育工作者都愿意遵守这一最高伦理标准”;全美教育协会及其分会详定:对于违反守则任一条款的惩处为开除会籍,而这项由国家教育协会及其分会所指定的条款应于任何形式下强制执行。美国教师联盟则在“教师对团体的承诺”部分中明确指出:“教师若违反伦理信条会感到沮丧,并要求对老师的指控都应以书面呈现给执行委员会评鉴。”这就为教师专业伦理的实施提供了比较严格的制度保障,确保教师专业的“底线伦理”得到遵守。建构有制度保证的教师专业伦理对于我国师伦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美国教师伦理具有清晰的结构层次、可操作性强具体来说,美国的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具有清晰的结构层次,不仅有一定的理想激励性,而且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总的原则上,能够从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又注重全面协调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人伦关系。如在师生关系上,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专业方面,又体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强调对专业的真诚与热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方面较强的操作性是指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制定是以法律为准绳的,结合教师行业特点运用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来调节教师工作中设计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而且在具体内容上偏重教师的外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细化、分化的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提出相应的伦理准则,并且在语言表述上多采用限制性语言,清晰、明确、具体,因而,美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国由于尊师重道的传统,对教师职业和教师形象有过分崇高的倾向,这成为我国制定教师道德规范的主要依据,缺乏坚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如我国于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个方面,内容过于笼统、抽象,将教师的道德规范与非道德规范、教师行业的道德规范与一般的公德规范、教育伦理规范与其它伦理规范等混为一谈,缺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体现。更重要的是由于缺少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惩戒措施,很容易使我国的教师道德规范成为一纸空文,在实践中丧失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传承传统教育伦理的优秀资源、借鉴美国专业教师伦理的合理内核是重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当代中国师伦的可能路径,我们对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制定的经验的借鉴也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盲目推崇与照搬。师伦的重建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其理念的转变、制定过程的规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从师德建设向师伦建设转向又是极为现实迫切的,建构以师爱生尊为核心原理的双向度师生伦理是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全的某种回应。

作者:王发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