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公民公德意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德意识,就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民公德意识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社会现代化,人的素质必须首先现代化。人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其中道德品质又是最基本的。不具备良好品德的人,即便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造福现代社会。而道德品质的最低层次要求,便是要有公德意识。
我们的公德水平还有待提高,公德意识也亟待增强。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情况归咎于实行市场经济。其实,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与社会公德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对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塑造,既需要市场经济,又需要道德修养。市场塑造的目的在于造就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要求相应的、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向上性格、独立创造思维的现代人,而道德修养的意义在于避免把人沦为金钱的奴隶。市场经济既为社会公德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深切呼唤着公德建设。没有社会公德的辅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不可能建筑起来,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都将是畸形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经济建设我们搞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
提高社会公德水平,要从普遍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人素质抓起。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公民生活小事入手抓,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可以有所作为。如行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上车时要排队礼让,日常生活中要照顾邻里休息,要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等等,人人遵守了这些行为准则,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就会逐渐提高,个人在社会上的利益也就受到尊重和维护。相反,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公共准则都不遵守,很难想象他对他人和社会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义勇为”英雄、辽宁省鞍山市图书馆副馆长白雪洁说得好:“人与人在关键问题上的态度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基础不同。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平时做事不讲公德的人会在危争关头以鲜血印证良知。从这个意义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应该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以此培育、提高个人素质,使体现社会主义文明的行为规范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选择;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个人的素质,包括文化与家庭教养,良知与正义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发扬光大打好基础。
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公德意识,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矛盾现象,有些人一面抱怨环境卫生差,但他自己往往又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一面感叹人情淡漠,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又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一面指责服务态度差,但当他为别人服务时又态度粗暴。在笔者所在的高校,有一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热情、憧憬和自信,放弃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导致高文化层次与低水平公德意识之间的落差愈见明显。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我们社会中的多数人有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只是由于长期的忽视和习惯,以及不能脚踏实地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见小善而不为”,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公德意识减弱,有形无形地污染和损害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只要我们增强了公德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就会变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良好、纯洁的道德风尚。
增强公德意识,首先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公德意识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公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从孩子抓起,常抓不懈。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其次,要充分发挥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公德意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人的社会准则,社会舆论的褒贬对它起着重要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有助于培养人们树立良好公德意识,培养自尊自爱之心。这是新闻、文化、出版单位责无旁贷的职责。再次,要制定出社会公德在不同场合下的一些具体规范。离开明确、直接的规范教育,即使是学历高的人也不一定有相应的公德水平。前几年,北京市制定了《首都市公民文明公约》、广州市编印了《社会公德四字歌》、黄石市制定了《市民学习手册》,最近国家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目的即在于此。“德”与“法”二者虽在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中有各自的范畴,但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一些社会公德劝诫、约束难以奏效的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的“缺德”行为,纳入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是完全必要的。
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从提高公民的素质入手,从每个人自己做起,培育公德意识,使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