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规律调控的基础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础研究作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存在着自主机制的子系统,同样也受着这三大规律的约束和支配。
(一)市场规律使科技资源得到合理调配,使基础研究得到梅定支持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基础研究采取的是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显示过可以集中力量解决某些重大科技间题的优点,但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科学性与灵活性不够等问题,宏观上造成不能根据基础研究自身发展的特点而合理地调配人、财、物。在组织结构方面,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十分严重,各个科技系统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使整个基础研究运作系统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在科技人才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对研究人员限制太多,不能合理流动,一方面大量的科技人员局部积压,整体上却又缺乏大量科技人才。建立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与竞争规律基础上的市场机制,在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的界限,建立统一协调资助渠道的基础上,通过自发地调节、引导科技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最高的部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自1982年开始实施的我国科学基金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行政拨款的科技拨款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又符合自然科学自身发展规律,使我国的基础研究得到稳定、持久、深入地支持.
(二)竟争机制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快速提高科学创新是基础研究之本,没有基础研究创新性的突破,就没有明天技术应用的重大发展。但基础研究只有在充分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定时期不间断地研究工作的积累,才有可能取得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需要有利于交流的环境,需要研究者间思想火花的“碰撞”,需要不同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碰撞”、“融合”促进新思想的产生,进而推动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旧的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僵化,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相互隔阂,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与公平的学术竞争,以及投资渠道散乱等问题,不利于基础研究的高速发展。而竞争机制通过奖励先进,打击落后,优存劣汰,一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机智进取、冒险拚搏和勤奋创业的精神,推动基础研究向前发展。我国科学基金制的“自由申请、同行评议、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资助原则正是市场竞争机制在新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上的具体体现,它打破了旧科研体制,解除了条块分割和互不沟通的弊端,解放科研人员的生产力,根据国家需要与科研人员科研活动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调整了人、财、物的配置。通过竞争,保证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长期和稳定的支持.在我国科学基金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十多年里,我国各类科学基金组织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就超过四万项,使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三)运用市场机制能够对基础研究进行自动润整,促进基础研究的断陈代谢由于基础研究的实用目的性不明确,在探索阶段不易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集中攻关”。从微观上来说,基础研究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很强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劳动,受思维方式、工作条件、研究工作积累,甚至受个人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都能跟上基础研究发展的步伐,而新思路、新观点的产生有很大的随意性。研究工作什么时侯有突破、什么人的研究工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很难确定.正是这种研究成果与研究人员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很难用管理其他产业劳动的管理方式,去指定什么人、在什么时侯、从事什么研究。基础研究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始终使研究队伍保持较高的水平,基础研究工作维持一个适当的发展规模,与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相适应.因此,只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供求与价值规律,才能有效地从宏观上对我国的基础研究实施有效地调控。作为基础研究主要资助渠道的我国科学基金资助系统,尽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通过运用控制资助强度与资助率这一供求手段,已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我国基础研究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在控制研究规模、稳定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市场规律对我国基础研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促进高技术领域内的探索,做好基础理论和技术储备工作,国家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对拨款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基础研究实行国家拨款和科学基金相结合的制度,并相继实施了“863”计划、攀登计划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计划。在研究基地的建设方面,国家自1984年开始,逐步在大学和研究所投资建设了一批拥有先进仪器设备和良好学术环境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在科技人员的管理方面,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管理政策,全面实行了技术职务聘任制,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在这个基础上,我国通过科学基金的资助,稳定了一批由高等院校和部分科研院所料研人员为骨干力量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一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然而,要使这个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效能,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使其更加完善。
(一)发展和完替我国科学基金制,运用资助手段宏观调控我国的基础研究我国的科学基金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学基金、行业科学基金在内的,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资助范围,相对完整的科学基金资助格局,科学基金己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作为基础研究运行机制中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通过维持适度的资助率,保证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具有一定的竞争度,从而自然地将那些缺乏新思想、跟不上学科发展步伐、不适合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调整出基础研究队伍,同时为那些有潜力、有能力、思路新的研究人员创造机遇.但由于我国科学基金的投入长期偏低,造成基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以199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情况为例,尽管目前科学基金经费70肠用于资助面_上项目,但仅有17肠左右的项目获得资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个项目年人均资助经费也仅有0.38万元(每个项目的研究时间按三年计)。因此大幅度增加科学基金经费,是新型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能否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只有在科学基金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科学基金组织才能充分运用资助手段,通过调整资助率和竞争强度,来达到宏观调控基础研究的目的.
(二)完替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甚础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肠基础研究工作除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保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总体装备水平低,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各研究机构缺乏一个完善的科研保障系统为研究工作服务,这些状况无法与当代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相适应。但鉴于基础研究自身所具有的分散性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国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造现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因而国家及有关部门重点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选择具备一定实验条件和工作基础的实验室予以重点投资,重点扶植,建立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以求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开放公用,创造一种适宜开展合作交流的内部小气侯。重点开放实验室设立十年来,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成为我国新型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由于重点实验室均依托j立某个单位,需要在后勤及其他方自得到依托单位的强有力的支持,因而必须照顾到依托单位的利益;
2.受学术界的门户主义的影响,造成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具有较大的倾向性,甚至只是名义上的开放;
3.各类科学基金项目对重点实验室的利用率太低,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在研重点项目对重点实验呈的利用率仅有25.54肠。而在研的面上项目对重点实验室的利用率则更低,还不到7肠。因此,必须深化改革,通过采取合并、选点补建等措施,重新调整我国各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其次应大幅度增加对重点实验室的投入,使重点实验室具有充足的运作经费,以脱离依托单位,形成真正的独立;第三,重点实验室除由少数管理人员和一批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保障实验室的运作外,不再增设固定人员;第四,重点实验室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学术环境,积极作好宣传工作,走出去主动吸引国内、国外和不同年龄层次的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第五,应规定研究人员进入重点实验室,必须承担有科学基金项目,或在规定的限期内争取到或参与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否则必须退出重点实验室,给进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以促进竞争,促进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此不仅有利于打破门户主义对重点实验室的垄断,提高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度和利用率,同时达到配合科学基金组织运用竟争规律对基础研究实施有效地宏观调控的目的。
(三)完普基础研究队伍建设,使之与基础研究的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优化基础研究队伍的结构,始终保持基础研究队伍的精千性,是当前完善基础研究队伍建设的核』合内容,是以往旧的管理模式所无法做到的。因此,根据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研究队伍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新陈代谢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的科技队伍流动体制为基础研究队伍创造良好的代谢环境第一,通过建立完善研究人员互聘制、客座教授制等,制定更加宽松的人才管理政策,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研究机制,以促进人才和智力的流动,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第二,结合国家“211”计划、跨世纪人才计划等,改变当前我国科研与教育相脱离的状况,加强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中的地位,形成高等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等科技系统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并同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制,为基础研究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的优秀科研人员,为基础研究的新陈代谢提供新鲜血液。第三,通过流向企业、创办实体,发展第三产业,转向教育事业,进入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科技劳务输出以及有条件地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各类、各级研究人员创造各种流通渠道,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引导科研人员流向适当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2.完善利益机制为基础研究队伍的新陈代谢提供动力要稳住基础研究队伍,使基础研究人员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工作,说到底要靠利益机制,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待遇。然而以目前国家的经济条件,全面大幅度地提高研究人员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不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在适当提高知识分子基本收入水平的同时,将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其所承担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应根据其承担基础研究项目的类别以及在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量的大小,按不同水平付以较高的项目津贴,使各类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或从事应用开发研究、或从事基础研究、或积极进取争当学科带头人,或默默奉献甘当配角,并能够以此获得相应的社会待遇和经济待遇.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使各类科研人员自动分流,从而达到适时调整、优化基础研究队伍,始终保持一支精干的基础研究队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