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规律贷款风险度测定范文

市场规律贷款风险度测定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规律贷款风险度测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场规律贷款风险度测定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所累积形成的金融风险愈来愈受到关注,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金融风险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中国金融业要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相接轨,要按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特别是随着国内市场的深入发展,农业银行如何依据市场规律,建立和健全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本文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建立和健全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银行信贷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业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贷款余额以每年平均21%的速度递增,国企流动资金大部分由银行提供,提供多种融资,让市场蓬勃发展,增加了企业资金来源等等,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告别了短缺经济,形成了买方市场,但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日渐显露,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已严重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作面临着支持经济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双重任务,其本身就决定了它应当有进有退,建立和完善一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中的问题,这是重大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要靠制度创新,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信贷营运机制,做到进退自由,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世界产业演变的趋势和贷款风险度,力求比较准确地划分贷款支持类、适度支持类、限制和退出类企业和行业,以指导行业信贷决策,信贷业务要不失时机地从衰退产业、行业、劣质企业、市场萎缩的产品和重复建设中退出来,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促使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农业银行化解风险,自身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信贷面临重新市场定位,需要建立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不少人认为是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一大块后的确为农业银行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利于农业银行轻装上阵和商业化改革,但是剥离后农业银行是存差行,信贷资金面临如何运用的问题,即信贷资金投向和投量的问题,哪些企业该投、哪些企业不该投或退出即信贷准入和退出的问题,我们要很好总结历史教训,建立和健全科学的信贷投入和退出机制,摈弃过去拍脑袋放贷跪着上门收贷的恶劣做法,否则我们就会重新背上新的不良资产包袱,防范金融风险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建立信贷进入退出机制是规避风险的需要。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有效保证存款人的支付要求,避免支付危机所造成的破产倒闭,从而促使经营者在努力改善资产结构、审慎放贷、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当前银行风险表面看是支付挤兑流动性风险,而实质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问题,信贷资金本息收不回必然导致支付危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高信贷资金质量入手,建立和健全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着手,防止主观主义盲目决策,最终导致信贷资金损失。

4、密切银企关系的需要。传统的银企关系是建立在资金供给制的基础上,只要企业需要资金银行就得供给。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资金供给已为资金借贷所取代,银企双方作为两个不同利益的市场主体之间是互相等价交换的不同主体,对于农业银行来说,支持企业的信贷投入是按照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择优扶持的,在企业改制中为更好地密切银企关系农业银行为更利于密切银企关系,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存量,优化结构,按照市场规律通过多种形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处于困境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密切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关系双发展,农业银行必须在信贷准入和退出上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特别是科学的决策机制,即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条件下农业银行信贷应准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农业银行信贷应果断退出,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又会回到“拍脑袋”决策放贷的老路上。

二、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应坚持的原则

由于这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行为,其本质是为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农业银行对经济、对金融制度的贡献率,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为保证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的必要性和客观性,因此它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而排除主观性和随意性,以保证这一机制运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市场性原则。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属于市场行为,在信贷准入和退出方式或手段选择上要体现市场原则依据市场规律,摈弃行政干预或长官意志的不当行为,并以市场为基础,这已是市场经济国家共同的做法。

2、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基于银企关系的特殊性,信贷准入和退出可以说是一种两难选择,特别是信贷退出尤其如此,信贷退出的关键在于防范风险,但是这一行为又不可避免地恶化银企关系,政银关系,企业认为银行抛弃他们了开户也往别的行开了,地方政府认为农业银行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了,因此,对待这一问题应坚持风险最小化原则,把这一行为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程度内。

3、适时原则。及时恰当地信贷准入和退出可以有效地进行竞争,争夺黄金客户,有效地降低处理风险的成本,在信贷风险明显暴露的情况下,才采取措施,这对于保护农行的债权利益已为时已晚,对即将形成呆坏账的信贷资产处理犹如救火一般,必须准确果断,但也要选择市场退出的恰当时机。

4、“适度”原则,应坚持加强信贷监管为主,市场退出为辅,尽量少退出原则,信贷退出只有到了不得已情况下才使用,为了尽量减少退出时的负面影响,对于信贷退出的不同企业应很好区别对待,对有影响的国有大中企业可以暂不退出,可先在一些有问题的中小企业中实施以减少对农行形象的损害。但是不论大中小哪一企业只要是有造成银行信贷资金巨大损失的可能性时,信贷就该果断退出,做到该出手(准入)时就出手,该退出时就收手,绝不能眼睁睁坐等信贷资金的损失。

三、依据市场规律,农业银行信贷准入和退出的策略分析

1、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来决定信贷准入和退出行业及领域,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信贷投向和政策导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效益为核心,以安全运营为前提,从而适时地科学地进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以期取得最佳效益。当前要把国家的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结合起来,优化贷款的行业投向。第一,近期应继续加大对能源、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产业的拓展力度,并将支持的重点集中在行业管理体制明确、项目所在地区发展前景良好、预期回报率高,促使措施落实的项目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财务状况,从严控制地方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第二,重视农业信贷的投入,要以存单质押小额贷款为中心增加农业的有效投入,带动农村各类低风险贷款业务的拓展,要择优支持优质高效农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三,要突破所有制的限制,积极支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依据个私经济贷款运作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个私经济贷款份额。第四,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转换的新形势,对纺织、煤炭、建材、钢铁、汽车等行业的贷款,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淘汰、禁止、限期整改的不同要求,抓紧进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保全信贷资产,要认真执行乡镇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审批权集中到总行及技改项目按授权分别集中到总行和省分行两级审批的规定,切实把好审批关。

2、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信贷准入的切入点。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农业银行应抓住这个契机。第一,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重点支持和培育主体、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优势农业、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容量和经营层次。第二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积极培育名特优新产品,按照市场需求状况,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以支持扩大内需为信贷切入点,促进消费市场的启动。扩大内需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全面推出消费信贷也是农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当前,在继续发展住房信贷、汽车消费信贷和农机贷款的同时,要争取尽快推出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个人房屋装修、旅游等多种消费信贷服务。

4、以支持外向型经济为切入点,加快与国际经济的接轨。随着“入世”的迫近。与国际经济接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立足于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利用本外币配套和国际结算网络,在信贷、结算方面积极支持真正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支持有实力的外贸企业,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外资企业。

5、按信贷市场风险程度大小来决定信贷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理论依据。

(1)贷款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西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侧重于客户风险和贷款方式风险的管理,制定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担保制度并相应确定了信用、抵押、保证贷款方式不同的风险权数,但没有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给出不同的风险权数,因而就没有提出贷款风险度的概念,中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将贷款客户与贷款方式风险结合起来,提出了贷款风险的报告,我们可以根据贷款风险度大小来确定我们农业银行(包括其它商业银行)信贷的准入和退出依据,并按这一机制要求规范操作,就可以减少贷款的风险,获得尽可能的最大收益。

(2)可以将企业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相应确定风险权数。得到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对信用、保证、抵押贷款方式给出不同的风险权数,也可以得到。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低表示风险小,虽然采用较高风险的贷款方式如信用放款,其贷款的风险程度也不一定高。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高,表示风险大,但采用较低风险的贷款方式如保证或抵押贷款,其贷款风险也可以降下来。因此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与贷款方式风险系数在某种情况下存在互补性,可以用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和贷款方式风险系数的乘积来表示贷款风险度:X=T.S式中X表示贷款风险度,T表示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S表示贷款方式风险系数。公式表明,贷款风险度是贷款风险的量化指标,当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和贷款方式风险系数确定时,就可以确定贷款风险度。贷款风险度实际上是一个概率,表示的贷款风险度,它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贷款风险为0时,表示不存在贷款风险,当贷款风险度为1时,贷款风险最大,贷款风险度越高,则表明贷款的风险性越大。

(3)贷款准入和退出时确定贷款风险度的办法。在实际贷款工作中,确定贷款收益和风险损失是十分复杂的,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很多技术问题也难解决,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统计结果来确定贷款的风险度和临界风险度,从多年实践结果可知,贷款的最佳风险度确定在0.4左右的贷款,其贷款按期收回率、贷款收益都较好,贷款临界风险度在0.6以下的贷款资产质量是处于良好状态,而在0.6以上的,贷款资产质量明显恶化,贷款损失较多,因此,超过0.6就视为贷款高风险投效区,银行不能继续增加贷款退出在0.4左右银行应大胆投放即准入。

四、信贷准入和退出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每笔贷款投放前除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外,应很好地测算贷款风险度,如在0.4左右可大胆准入(投放)贷款投放后应密切注意贷款资产形态的变化,据此测出贷款资产的风险度并根据风险度从而决定是继续放贷还是退出,无论是信贷投入和退出都要科学地进行测算,切忌主观随意性地估算。

第二,真正做到农业银行信贷进出自由,关键是做好信贷基础性档案。特别是企业信用6个等级评定必须对企业的6个方面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而且必须根据企业经营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补充新材料,这就要求信贷员不断地关注企业的发展及经营情况,没有吃苦精神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第三,要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信贷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信贷在符合三性的前提下,要大胆准入,反之则坚决不投入,绝对不能重蹈过去大包大揽的愚蠢做法了。

第四,贷款投入容勿,退出不容勿,防范风险必要的退出是应当的,如何退得干净潇酒,特别是某些贷款已被“套牢”,眼看要受到损失如何退出不论是将抵押财产变现还是诉诸法律实行破产还债,那就要依据当时具体情况分析了。

第五,在信贷投放时,要把握重点环节,做到点线面结合,每个地区总有一些亮点,对于黄金客户,要重点支持,以利竞争,对于点面要适当兼顾,不能把点面所有客户都认为有风险的,要具体分析,不能因慎贷款而“惜贷”。第六,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里探讨的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即信贷准入和退出的决策机制的核心部分。从整个信贷准入和退出的机制来看,它还应包括其它机制,如信贷投入的保护机制、信贷投入的风险监督机制以及补偿机制等等,由于历年来专家学者已有所研究,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作重点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