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打假体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朱镶基总理指出,当前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自从1992年全国开展了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中打假工作以来,打假的力度不断加大,成果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发育尚未成熟、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仍然存在、行政壁垒还未打破,以及市场监管不够有力等原因,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活动仍十分猖撅,一些单位和个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继续采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品。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份报告,估计我国每年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值价约1300亿,这个数字大体与当年走私数目差不多。前不久,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要“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的行为”。当前,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已经实行了垂直管理,这为进一步加大全市打假工作的力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打假工作机制,是体现“用铁腕抓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近年来本市打假主要成果
上海在1992年8月建立了由市技监、工商、公安、检察、法院、卫生、烟酒专卖等执法部门组成的全市打假联席会议,同时在市技监局内设立了市打假办公室,这标志着上海打假工作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体系,由此全市打假工作重权出击,给予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厉的打击。本市先后开展了“端窝打点”、“清拒台”、“三大战役”、“三重一大”、“查市场、保两节”等一系列打假行动,使违法分子闻风丧胆,打假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据统计,自1992年8月一1999年12月,全市共计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标售总额达7亿多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售总额3.7亿多元,罚没总额1.9亿多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3451个,取缔不法摊商9831个,查封不法商店3033家,结案33538起。为加大打假力度,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本市共判决147名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其中10年以内的146人,1人被判无期徒刑,从而有力地打击制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秋序。序。为加大打假的声势,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在此期间,本市共开展了13次假冒伪劣商品现场梢毁活动,共计现场梢毁各类假冒伪劣商品453.3万件、6t假药和1500kg散装烟丝,值价约735万元;举办公判大会5次,判决制假售假违法人员26人。进一步形成假冒伪劣产品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针对上海名牌产品被假冒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市积极开展了“打假、保名优”的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打假主力军的作用,结合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大打击假冒名牌产品行为的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本市名牌的质量声誉。1995年根据线索,我局先后三次派出执法人员与上海某皮鞋厂人员组成打假专门小组奔赴西安、常州等地,与当地执法机构联系,查处了假冒该厂生产的名牌皮鞋的案件,为企业挽回了声誉,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八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地配合上海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打假活动。1999年针对上海4家糖果生产企业的奶糖在福建、安徽等地被大量假冒的情况,我局给予了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带队与地方部门共商打假方案,并多次派出执法人员赶赴上述地区与当地技监部门开展了联手打假行动,根据吴邦国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在国家局有关领导的亲自指挥下,在上述地区开展联手打假专项行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制假售假活动,使4家糖果厂2000年年初销售额比1999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一8%。在主动出击打假主战场的同时,为提高本市名牌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遏制异地生产、销售假冒本市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我局加强与外省市和地区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全国技监系统的整体优势,联手扶优治劣、共保名牌。1995年底,根据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打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经国家技监局和市政府领导的同意,我们邀请了30个省、市和地区的技术监督部门的打假代表共聚上海,召开“联合打假治劣、携手质量监督”研讨会,首次联合向全国发出了“质量监督联手共抓、深入打假依法共治、名牌产品扶治共保,建立网络信息共享、行业新风团结共创”的倡议书,呼吁加强各省、市、地区的联手合作,排除地方、部门、行业保护势力的干扰和队力,秉公执法,堵假冒伪劣之源、截假冒伪劣之流,树立开放竞争的统一大市场经济观念。此后,本市每年召开全国联手打假会议,并于1998年正式成立华东六省一市质量监督协作网,初步与外省市形成质量监督和打假网络。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家化联合公司、冠生园等17家企业发起并成立企业打假联络会,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打假治劣、保名牌”基金,主动配合政府部门打假。
这标志着政府部门打假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形成全社会、各行业行动起来,共同根除假冒伪劣商品这一恶瘤的打假氛围。此外,我局还召开了技术监督系统打假、保名牌暨签约仪式,进一步发挥企业打假的作用,加大政府与企业联手打假保名牌的工作力度。目前,已有100家名牌企业先行签定了协议书。采取“打防结合”的方针,开展了全市100条主要商业街建立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防御机制的活动,加强对本市南京路等四街四城的市场商品的监督检查和治理整顿。开展了“清拒台”活动,在自查、检查、抽查、总结工作后,表彰了一批质量体系完善、商业行为规范的经梢企业。制定和部署了创建购物放心店、放心城、放心街的计划和具体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市百六店等4家大型商厦被评为全国放心店。
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对新世界电脑城、柳营路灯具城等10个专业市场开展了整治规范工作,组织了各区、县技监部门加大对重点所辖区域内市场的监管工作力度,与100家专业市场开展创建“质量放心市场”活动进行了签约,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市场监管工作的成效受到社会的肯定,新世界电脑城、柳营路灯具城的质量规范工作还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通报表扬。对一些质量管理较差的综合贸易市场进行了整治和规范,特别是节日前的市场检查,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提高了老百姓购物放心的满意程度。在每年的‘,3.巧”期间和“质量月”中,以及重要节假日,我局专门组织一系列的专项行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整治各类市场,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一在社会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一时打假治劣呼声四起,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打假治劣声势。
二、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
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随着打假声势的扩大、打假成果的取得以及打假工作的深入,本市制假售假违法的手段和方法有了相应的“改进”,“李鬼”们的“药物”抵杭力明显“增强”,上海打假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第一,出现传授制假技术的质量违法行为。“李鬼”们知道,在上海制假风险比往年大得多,于是利用他们掌握的相关技术或原有职务之便,大肆干起了传授制假技术的匀当。他们向外地制假者提供生产设备,介绍生产原料,讲授制假“工艺”,更有甚者还为制造者推销经营渠道,提供“一条龙”的制假售假“服务”。其作案手段十分隐蔽,由此产生的制假窝点分布全国好几个省市,产生危害极大,被假冒的正牌企业苦不堪言。
第二,上海名牌被假冒情况还十分严重。制假者看好上海名牌的全国热销趋势,纷纷假冒上海名牌。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名牌产品几乎都被假冒过。上海的名牌奶糖就是其中一例,在福建和安徽的个别地区,出现了整个村庄都在生产假冒上海名牌奶糖等案例。这些假冒奶糖以糖精为原料,极少鲜奶成分,质量极其低劣。这些“劣作”在外地销售颇受“欢迎”,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秋序。这些被假冒的企业是我国糖果行业的骨干企业,年稍售额占全国的60%。但是由于近年来假冒伪劣糖果屡禁不绝,直接危及上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上海名牌企业背上了十分沉重的十字架。
第三,上海外资企业的品牌受到严重威胁。外资企业十分注重品牌效应,其产品讲求质量,被市场看好。但是这却给许多不法之徒带来了可乘之机。据1999年8月22日《参考消息》报道,国际名牌公司在全球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预算中的1/3到1/2,可能都用在中国。《人民日报》在题为《外商呼吁打假》的文章中指出,有近1/4的外商痛诉日益严重的假(仿)冒现象。据了解,上海著名外资、合资企业都饱尝“李鬼”之苦。某著名外资公司调查出他们有一种药品在市场上的30%是假的。由于产品屡遭假冒,影响了一些外商在华增资扩产的信心。以高科技产品为主的某公司外方代表直言“中国有些企业肠py(复制)水平高得很,我们真害怕”。某家著名品牌公司认为他们在中国面临的头号问题是假冒伪劣,假冒产品相当于该公司销售额的巧%一20%,往往新产品上市,即被假冒,这实在让外商“扫兴”。
第四,部分租货经营的专业市场成为假冒伪劣的集散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市场“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上千家专业市场,其中相当部分是以租赁拒台、摊位及门面方式经营的。一些专业市场质量自律机制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主要表现在:①质量责任不够明确,出租方的质量责任意识还未到位;②进货验收制度很不健全,有的干脆没有这一规范;③现场管理很不规范,标签极为混乱,欺作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市场经营者只出租门面,劝产品质量一概不管;有的怕管了质量,走了和尚,空了庙。这一松懈甚至空白的质量自律行为,给假冒伪劣产品很大的可乘之机,一些专业市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而且其物流量之大,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第五,存在化整为零、分工售假的情况。当前,制假售假者为了躲避检查,逃避法律的制裁,其制假售假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出现了化整为零,分工售假的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将实物与标签分开销售。上海出现了大量假冒塑钢材料案。不法之徒从某些塑钢批发商采购大量“三无”的伪劣塑钢胚料,再从标签“推销者”手中购得某品牌的标签,将标签贴到胚料上,就成了“正宗”名牌塑钢。这种分工售假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尤其对消费者的欺骗性更大。
第六,窝点更加隐蔽,线索极易中断。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库店分离,在拒台上摆放少量样品,即使被检查,也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在这些柜台后面却有大量库存,有的甚至放在居民家中,有的还采用电话仃货、单线联系的反侦察手段,甚至出现不是业内人士拒不出货的现象。这些窝点隐蔽性很大,售假者线索极易中断,有些窝点日歇夜做,有些窝点封闭了正门,而入口却十分难找,要内线引路才能顺利到达,这为“端窝打点”带来了很大难度,严重影响了正本清源的力度。
第七,非法对抗执法的行为有增无减。一些地区将制假看成是“效益的来路,致富的门路,经济发展的出路”,他们对执法人员十分嫉恨,再加上地方保护势力的抬头,到外地打击区域性假冒上海品牌的违法行为往往会遭到暴力的阻扰,这类案件的打假,执法人员会遇到极大危险。在本市审理案件中,行政相对人对抗执法的办法相时“文明”,从数据上看,暴力抗拒现象有所减缓,但行政相对人采用暗抗、默抗和委托律师狡杭等现象却不断增多,这对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干扰,办案效率明显降低,办案成本进一步提高。
第八,制假售假存在着区域化、集团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当前,在全国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的集散地,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列出30个地区30个市场作为全国打假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在一些地区,制假售假有的已向集团化发展,制假售劣违法活动越来越具隐蔽性和流动性,并具很强的再生和扩散力,出现了装备类产品、高档耐用消费品、电脑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被假冒的现象。
第九,上海注册,外地生产的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一些外地厂家看好“上海”牌,利用“上海”名称效应打“上海”牌,他们往拄将企业在上海注册,而将产品放在原地生产。由于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等原因,部分产品的质量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被抽到判为质量不合格,在上海却只找到一个经营部;有的甚至将注册地放在居民家中或在各类开发区内,成为本地空壳单位。如电光源质量检验中心1999年对全国电光源产品进行检测时,发现有5个这样的空壳公司,由于该中心人力有限和空壳公司法人极难找到等原因,这5个不合格品至今没人“认领”,成为“悬案”。这样的产品不仅复查困难,而且降低了上海的全国监督抽查合格率,甚至侵害“上海”品牌及其声誉,对社会危害极大。
第十,仿冒产品日趋严重。一些制假售假违法分子饱受了多年被打假的“磨炼”,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深深感到采用明火执仗的假冒商标、标识、厂名、厂址,被查处的危险大、概率大,因此他们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在外包装或商标上做得极为相似,而确有自己的厂名、厂址,把造假变为仿冒。这类法律、法规上难以界定的行为,既可继续蒙骗广大消费者,又可设法躲避执法部门,一箭双雕,用心可谓“良苦”。
第十一,假冒和涂改检验报告现象值得关注。近年来,一些商家质量意识在提高,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建立起了质量防御机制,凡进这些商家销售的商品都要进行检查(诸如质量检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明和资质),这为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商店设置了屏障。然而,售假者“不畏其难”,偏偏干起了伪造、涂改检验报告的勾当,甚至买通一些意志脆弱的检验机构出具假报告。这使一些品牌商家产生了很多苦恼,据了解市百一店、新世界、华联,还有农工商、联华等超市发现这类假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必须用“火眼金睛”去辫别,有的却一时难以辫别。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秋序和市场准入机制。为假冒伪劣行为变化趋势又增添新的一笔。
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对上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危害
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秋序,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妨碍了扩大内需和出口创汇,严重阻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1、严重影响上海产品的声誉。本市大量名优产品被外地不法分子假冒。据了解上海的名牌自行车以及金笔等产品均被假冒过;上海某套司生产的名牌洗头膏在河南市场上被大量假冒,假冒品竟占据了当地市场70%;同样打着“上海经济区”等已废止使用名称的假冒伪劣羊毛衫、低压电器等产品曾一度充斥市场和展览会,使用户深受其害,甚至影响人身安全。假冒伪劣产品使上海产品以及上海品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使上海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
2、阻碍上海企业的解困。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阻碍了企业的改革进程。对企业不仅导致直接的销售额和利润的重大损失,而且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信誉及其销售前景蒙上巨大阴影,带来了产品滞销、市场萎缩的严重后果。仅上述假冒某名牌洗头膏一项,该公司每年的损失就达400万元,加上其它产品被大肆假冒,估计该公司一年损失1000万元以上。又如上海某著名生产企业,由于受到日益猖撅的制假、售假的影响和干扰,该企业市场开始姜缩,销售额连年下滑,年损失梢售额高达4000万元一6000万元,损失利润500万元一70(j万元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也给深化企业改革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此外,名优产品生产企业,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断采用各种防伪技术,使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也有的企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制假者进行调查,有的卷入各类诉讼之中,使企业走入了困境。
3、扰乱了上海市场的经济秩序。上海是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济秋序。然而在有序的、公平的竞争之后,也隐藏着无序、混乱的暗流。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造成了优劣难辫,优不胜、劣不汰,这实在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扶序最大的破坏。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是利用价低质次的原材料、简陋的设备、雇佣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的,又用“回扣”、行贿等不正当的方式来销售,既侵害了被假冒的企业的利益,又侵害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使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行事的企业、个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破坏了公平竟争的市场规则,削弱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因此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4、妨碍了扩大内需和出口创汇.使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外有声望的企业一般不愿到假冒泛滥的国家和地区去制造它的产品,因此,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使国家失去一部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机会,这是其一;由于假冒商品大多是通过地下市场和私下交易,又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这是其二;国内传统的出口名优商品和著名品牌,被假胃伪劣商品毁坏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使出口量下降,外汇流失,就业机会减少,这是其三;政府为了对付制造、梢售假胃伪劣行为,耗费巨资,组织打假和进行执法等,这是其四;此外,假冒伪劣的横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群众购买欲望下降,从而导致商品市场的姜缩,企业库存积压。
5、影晌社会稳定,坑害消费者利益。假冒伪劣现象虽然从其诱因来看是个经济问题,但从其危害的程度和发展势头来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因假冒伪劣商品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事件日益增多,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精神的伤害和损失,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和每个人的正常生活。例如,1999年春节期间,震惊全国的山西假酒案,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专家说,从1992年以来发生的假酒案已使10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至于劣质电器引发火灾、劣质燃气器具致人死亡、劣质建材造成房屋倒塌、劣质饮料食品引起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更为恶劣的是,假胃种子,造成粮食大面积的减产和绝收,使国家和农民利益蒙受了极大的损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深恶痛绝。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已成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强烈要求,“打假不打假、坚决不坚决、有没有实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群众琦政府部门业绩的评价标准之一。
四、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进一步落实打假工作的贪任制本市打假工作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目前市政府已将原来的市打假工作联席会议更名为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打假工作的领导。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打假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本市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区县政府参照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的模式,先后建立了区县打假工作领导小组。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区县都将打假工作列入了政府议事日程。打假工作责任制在区县得到初步落实。宝山区、阂行区等区政府每季度要召开一次打假联席会议,听取打假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打假工作,研究解决本区域内打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帮助解决打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长宁区政府在区长办会会议上专门听取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打假工作的专题汇报。徐汇区分管区长曾多次直接参与指挥打假专项行动。但是,我们感到打假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与《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决定》精神还有很大差距。新修改的铲品质量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问题上的法定职贵,这为进一步落实打假工作的责任制莫定了基础。如(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第七条款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法施行。也就是说打假是法律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假工作责任制在极个别区县还没有得到落实,个别区、县虽有打假工作领导小组,但打假工作尚未完全列入议事日程,由此看来,政府打假工作的责任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2.尽快修订完善上海的地方法规(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9月1日付诸实施,这是我国质量领域立法的一个重大成果,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由原来的51条,增加到现在的74条,其中新增加了25条,删除2条,修改了20条,近2乃的条文有所修改。新修仃的《产品质量法》,切实加强T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执法手段,特别是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加大了法律制裁的力度,这对本市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要依据《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结合上海实际,尽快修仃完善《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进一步提高《条例》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如在与《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不违背的基础上,对以租货形式梢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租场地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对制假设备的收缴给予进一步明确,对举报假冒伪劣行为的奖励给予具体规定等。总之,要尽可能的解决打假工作与法律不协调的问题,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赔偿制度,使“打不痛”“打不死”的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增强法律可操作性,通过实施重罚、重赔、重判,显示法律威慑力,让制假售假者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总之,要着力体现法律威慑力,不给违法行为以有利可图的选择。
3.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从几年来一些大案要案的实践分析,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市场之所以成为制假售假的集散地、多发地,与这些地方把制假售假作为局部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地方保护势力在一些地区还十分强大。地方保护主义不除,打假难以奏效。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出资者和直接受益者,尽管各地政府进入市场和企业不同,但是,地方政府始终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第九条针对产品质量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问题作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殉私舞弊、包庇放纵本地区、本系统发生的产品生产、梢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或者阻挠、干预依法对产品生产、梢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的这一条款为地方保护主义敲响了警钟。地方政府要依法坚持“守土有责”,建立打假领导干部责任制。对某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严重,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严重恶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涣职失职和失察的行为。地方保护有认识问题、利益机制问题和干部腐败问题,只有依法综合治理,上海名牌、上海产品才能有市场、有出路。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近年来,全市技监系统一直将市场监管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市场监管就内容而言,是一个“打防”兼施的管理体系。单就专业市场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出现,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类交易市场10多万个,上海截至1997年底已办理登记的各类市场达110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956个,生产资料市场132个,生产要素市场16个,消费品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1997年成交额达665.13亿元。目前,一个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种经济形式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而且到目前为止,市场的数量还在上升,成交额明显增长,已经出现了市场多元化、商品流通多渠道、经营方式多样化等计划经济条件下所没有的新机制、新形势。面对这一变化,针对这些市场物流量大,辐射面广,经营方式灵活,质量自律机制不完善,成交速度快等特点,我们感到以这类交易市场为重点,囊括整个市场的市场监管体系,有待于建立和完善。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专业市场的质量主体、质量责任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假冒伪劣商品乘虚而入,个别专业市场已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如不加大监管力度,这一假冒伪劣的温床有蔓延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之一。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我们要以此为目的,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市场质量行为,保证公平竞争,使商品市场适应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五、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打假工作机制
1.联手打假的外部协调机制,着力加强五大“联手”面叶当前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执法部门要研究方法和对策,切实提高打假的有效性。这几年打假工作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开展“联手”打假,对形成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态势,增强打假的力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假售假规律性的特点,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联手”打假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打假整体合力,保证打假的有效性,使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当前应着力加强以下五个方面“联手”,进一步体现打假的整体效能。①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手企业是打假的主体,“假冒不假冒,企业最知道”。被假冒企业对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最深恶痛绝,他们为维护本企业名牌信誉和质量形象,不惜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展打假活动。为此,行政执法部门要与企业联起手来,企业对假冒产品的跟踪可及时准确掌握可靠的案源,由行政执法部门运用法律的武器对假冒产品重拳出击,这样才能使打假工作“打得准、打得狠”。此外,通过与企业的联手打假,有助于引导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加强对联营、外协、定牌加工产品的质量管理,增强企业品牌管理意识。因此行政部门与企业联手,不仅更好地体现了政府部门“扶优治劣”工作原则,而且为打假工作取得有效战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名优企业打假联络网,加快外资企业打假联络站的建设,加紧企业防伪技术的推广,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生产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网络互通,加快打假信息的传递速度,着力为企业打假工作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撑和有力的法律保障。②加强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之间的联手每个行政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职能,在查处打假案件上,也有各自相应的法律依据。如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烟草等部门分别依据《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开展行政执法。对于一个制假售假违法案件,往往触及多个法律、法规和执法主体,然而各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职能往往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交叉。因此,只有各行政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造假、销假违法行为无处逃避。为加大惩治力度,对触犯刑法的,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移送司法部门予以审判。在对待案件相对人管制上,公安要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起来,行使公安职能,打假案件才能得以顺利查处下去。上海这几年来因假冒伪劣行为被判刑的案件,无不是行政、司法部门联手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联手,才能更好地避免行政壁垒,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体现综合执法的强大威慑力,实现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综合治理。③加强省市之间的联手对制假售假者来说,为了逃避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惩处,往往采取流窜或异地生产、销售的作案方式,只有形成跨省市联手打假治劣网络,采取联动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假冒伪劣商品蔓延的势头。现在上海产品被外省市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我们只有依托当地有关部门开展联手打假,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共同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只要假冒伪劣商品不管出现在哪里,各地都能较及时地打下去,制假售假者就会失去“据点”、失去空间。只有这样,打假合力才能真正形成,打假的整体效果才更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要更好地坚持跨省市联手打假工作会议制度,与外省市更好地建立起打假协作关系,组建精干的打假分队,在人力、物力上更好地支持帮助企业赴外省市打假。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打假活动,这是深入有效开展打假的社会基拙。与新闻媒体联手打假,可以形成强大的典论声势,有力地揭露和扦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更好地教育群众。正如有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分子所言,“被查处、罚款不要紧,东西被查墩后还可以再做,但是,被新闻一曝光,就全完了”。由此可见新闻典论的威力。要建立起大案要案新闻报道制度,对影响大、危害重的大案要案要及时通过新闻舆论报道,起到报道一个,震动一批,教育一批的作用。⑤把打假与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城市造假的行为已开始向城乡结合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转移。为使制假售假行为无缝可钻,堵绝源头,应把打假工作下沉至社区,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在各区、县争创文明街道、文明小区(社区)的活动中把不参与、积极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建立社区防假抵假机制,清除制假售假的滋生地,构筑人民群防群治抵假的大堤。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参与社区、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签定共建协定等形式,将技监服务送到社区、乡镇,将质量知识送到社区、乡镇,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产品质量社会监督员队伍,设立社会举报信箱,实现打假治劣“全民皆兵”、“群防群治”。
2.完善统一领导的内部管理机制,着手建立五项管理制度①建立执法协调指挥制度。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垂直管理以后,为加大打假力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打假合力正在形成。就目前而言,统一执法协调的制度正在建立,但要逐步完善提高指挥能力,实现有限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集中优势兵力,体现各区县、各部门合力打假的优势。此外,要指导各区、县形成打假工作的机制,对于各区、县出现的“发现地”和“发源地”问题进行统一的协调,对区域性的大案要案,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总之,要通过建立统一协调制度,来统筹规划全市打假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和设备的添置,做到统一形象、统一纪律、统一行动,更好地体现本市打假力度,营造打假声势。②建立执法人员定期轮训制度。定期轮训是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一课,面对区、县执法人员素质与打假形势任务不能完全适应的状况,应当编制相应的执法人员培训教材和计划。按照执法指挥人员和一般执法人员等不同层次,每年对各类执法人员轮训一次,并适时开展轮岗培训,挂职锻炼,力求两年内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队伍的整体形象有显著提高。③建立案情和案例分析制度。组建市案情、案例分析小组,定期分析打假动态,对重大案情、重要案例,从适用法律条款、处罚量度、行动方案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案例处理的主动权,对全市联动或区域互动的重大案情要按规定召开基层执法指挥人员参加的案情分析会,共同分析案情,具体部署行动方案。对于涉及执法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要召开执法人员参加的案例分析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全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增强案件处理的全市统一性。④建立信息上报制度。打假信息的及时沟通,重要案件的及时曝光是体现打假声势和力度的重要“闭环”工作。信息上下不通,职能部门信息不灵,体现打假力度的案件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布是当前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打假信息上报制度,做到信息上报及时、准确,要时信息的内容和质量作一个相关规定,使打假工作能顺利闭环。要建立打假信息互联网,做到市与区、县之间、区、县之间以及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⑤建立执法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对区、县的执法工作进行考核,制定考核细则,劝优秀的单位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
3.完善质量自律的市场防御机制,健全五大体系
①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打假不是最终目标,而是行政手段。针时市场上假冒伪劣横行,我们运用法律的武器,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在市场上建立起质量自律的防御机制。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的是无形的机制和有形的交易地点。商业网点作为一个交易场地,是有形市场的细胞,市场质量机制的完善,首先要靠商业网点建立起良好的质量自律机制,这是打假工作体现“打”“防”兼治的重要环节。当前,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商业业态也在不断调整当中,从70年代小型综合商场发展到80年代大型百货商厦,直到90年代名牌专卖和大型以及连锁超市,还有专业市场的兴起,当前市场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不断影响着质量自律机制的建设,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市场规律。面对这一变化,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市场监督工作的基拙性环节,是完善质量自律假冒伪劣防御机制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面对WTO以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对本市商业业态布局及调整趋势,除了主要商业街以外,其它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各类业态的物流量等了解甚少,这不利于我们打假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不利于整个市场规范的工作决策,因此必须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测控各类业态的物流量,了解各类消费层次购物所选择的业态,掌握各类业态自律的变化规律,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确定市场监管的重点和监管方式,为市场监督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只有打得准,才能打得狠,这样才能体现市场监管的力度。这将对整个市场经济秋序的完善和规范产生积极的作用。
②建立市场监管分类管理体系在对商业业态布局和调整规律进行监控的前提下,提出市场监管的分类管理的思路。当前,商业业态发展出现了大型百货商厦、大型超市、大卖场、连锁超市、品牌专卖店、专业门店、专业市场等多种形态,其资产组合方式从原来单一的国有、集体的形式转变为外资、合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由于其资本结构的不同,管理模式也相应不同,形成多种质量自律机制并存的局面,一般来讲,国有大型百货商厦经过多年清拒台行动和打假规范工作,其质量自律机制较为完善;大型超市由于是与外商合资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式,质量自律机制较为成熟;连锁超市采用配送中心的管理质量的模式,质量行为较为规范;品牌专卖店由于品牌单一,讲求质量,质量管理较为方便,可能是目前为止质量自律机制最到位的业态;而专业市场由于采用租赁形式,经营者质量主体意识迟迟不能到位,质量自律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不同业态所带来不同难度的质量自律机制,市场监管工作必须分类管理,对不同质量自律机制,采用不同监管方式,对优秀的采用用户满意市场机制调节,时一般的要积极开展质量放心活动,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对较差的要实行打假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其建立质量自律机制。
③建立商业企业用户满意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型百货、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质量自律机制较为完善的商业业态,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运用市场无形之手来调整质量自律行为,尽量减少政府行为的干预,技术监督部门要推出一系列保护、扶持政策,而对其少作抽查,少曝光,少做行政干预。当前技术监督正在推行用户满意评价体系,这是运用市场行为规范质量行为的有效方式。要尽快建立起本市商业企业用户满意评价体系,运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促进商业企业进一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定期公布用户满意度指数来引导消费,促进商业企业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进而繁荣市场。用户满意度指数是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晴雨表,也是各类商业业态商品和服务质量改进的有力依据,它对商业企业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测定用户抱怨和重复购买等,改进质量行为,预pe.l未来利润都有着很大的效用,它是运用市场手段来提高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用户满意的评价体系,对于质量自律和市场防御机制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④建立质量放心的消费保障体系对有质量自律机制,但不是很完善的商业业态,积极开展质量放心活动,促进其质量自律行为的提高,这是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形式。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要将上海建成与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购物放心城市。质量放心是消费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是抵御假冒伪劣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政府市场监管的行政行为的具体目标。上海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放心街活动已经多年,为进一步贯彻朱镶基总理关于开展“放心街”活动指示精神,我们已制定了“351”计划,即2000年创建30条质量放心街,2001年50条,力争3年时间创建100余条放心街。与此同时,将质量放心店的创建作为放心街的工作基础,要求每条放心街至少有不少于70%的放心店,共他30%在创建或监控之中。除了“放心街”创建之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创建质量放心市场活动,力争通过3年创建100个质量放心市场和质量先进市场,以质量放心活动为动力,推动全市商业企业质量自律机制的完善,从“点、线、面”上形成质量放心消费保障体系。
⑤建立最基本的质量自律体系片质量意识薄弱、质量自律机制较差或还未形成的商业业态,要贯彻打假与规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促进其尽快地建立质量自律机制。从业态发展和质量自律机制的角度来看,上海总体情况是好的,拥有一大批质量自律机制较完善的商业企业,但在市郊及其结合部,部分专业市场、门店的质量自律机制还未建成。没有质量防御机制,必定会是无孔不入的假冒伪劣的聚集地。面时这一情况,要进一步加强打假力度,这是市场监管力度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组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专项打假工作。在市场规范上要贯彻“抓一批、促一批、打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商品质量问题严重的市场要狠狠打击,严惩不货,积极整顿,通过打假来规范;对有自律意识的市场要通过培训,帮助其建立自律机制;时于质量自律机制健全的市场要抓住典型,鼓励其他市场学习他们的经验与做法。总之,要通过打假与规范相结合,在这类市场中初步建立起一套最基本的质量自律防御体系,这是打假工作基本目的所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意识的提高,名牌战略的不断深入,“打假治劣、保护名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虽然第一阶段打假工作已结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假冒名优产品,欺骗消费者和用户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为此,还需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高举“打假治劣”的旗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对联营企业“一条龙”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产品监控;另一方面加强对商业企业的规范,正确引导消费行为。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质量,保护名牌产品的氛围,推进名牌工程、扶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促进本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国各地打假活动开展已近十年了,各部门、各地区也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假冒伪劣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为此,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以对人民,时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打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决地、坚定地、坚持地把这件“大快人心事”抓紧抓好,务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基本遏止住制假售假猖撅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