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范文

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

[文献摘要]

造船行业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造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国如日本、韩国等,都把造船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政府通过政策性融资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业的发展。我国造船业凭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造船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行业。

[关键字]船舶;国际贸易;竞争力;中国

1、国内外船舶行业形势分析

1)全球化经济给船舶行业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运输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全球有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财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海上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使之成为安全高效的运输工具。可以明显看出,2006年市场将继续2005年下半年的调整行情,这也将继续反映在新船造价上。鉴于2005年全球新船合同订单成交总量约为5500万修正总吨,较之2004年减少2100万修正总吨,业界判断2006年全球新船订购数量将继续减少1500万至2000万修正总吨,新船订购数量与2001年持平。

对于目前国际船舶市场的变化,世界头号造船强国韩国已率先做出反应。据媒体报道,排名世界第一的韩国现代重工和排名世界第三的韩国三星重工已经分别降低了2006年的接单目标。其中,现代重工将接单目标从去年的107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三星重工则将接单目标价值定位在70亿美元,比2005年降低了10%

2)国际船舶需求状况

国际船舶市场从2003年开始的增长周期有可能在2006年结束。鉴于目前全球造船企业手持新船订单超过1亿吨,业界判断2006年新船成交量将回落至2001年水平,船价也将继续走低。中国造船业应加快提升自身实力的步伐,以在调整期内抓住更多市场机会。从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船市进入了新一轮的需求旺盛期。当时全球新船订购以干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为主打船型,但当时船价还普遍较低。随后持续三年之久的新船招标订造热,使全球造船企业累计手持新船订单量达到历史最高点。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英国劳氏船级社前不久发表的市场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2005年第三季度,全球船企手持新船订单总数已达1.007亿修正总吨(CGT)。英国专业航贸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统计也显示,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全球船企手持新船订单为1.0418亿修正总吨。“两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可以看作是这一轮市场周期量的总结,国际造船业要全部消化这么大的一批订单至少需要三年。”

3)国内相关行业支持状况

国际船舶市场从2003年开始的增长周期有可能在2006年结束。鉴于目前全球造船企业手持新船订单超过1亿吨,业界判断2006年新船成交量将回落至2001年水平,船价也将继续走低。中国造船业应加快提升自身实力的步伐,以在调整期内抓住更多市场机会。

4)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与劣势

国内船舶运力受到国际干散货贸易大幅增长的分流,更由于近期粮食转运、船舶在港口待装卸时间过长而使海上运输压力进一步增大,国内江、河、海等水上煤炭运输的运力再度吃紧,价格有所上扬。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船舶相对较低的运价水平正在受到国际市场运价接连上扬的挑战和冲击,一旦水运价格继续上涨,将增加沿海地区耗煤企业的采购成本。

2、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中国造船业方方面面的精英们聚集到中国船舶外贸发展论坛上来的时候,他们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归根结蒂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提高竞争力,让中国造船业强大起来。他们之间有的在生意上是“上帝”与“仆人”的关系,有的是竞争对手关系,有的是合作伙伴关系。但不管平时关系如何,站在WTO的门槛前,面对如何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话题时,业内人士都理智地意识到中国造船人必须团结协作,加强自律,共同迎接入世的挑战。

实际上,加强行业自律的呼声在中国造船人中已经由来已久。记得去年在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举办的船舶出口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对船舶外贸中的无序竞争和自相残杀的状况表示深深地忧虑,他们一致通过了《中国船舶出口行业暂行规范》。虽然这一公约并不具有像法律条文那样大的约束力,但它毕竟把“自律”作为一个行业的共同行动准则,作为行业倡导的一面旗帜,为船舶工业的发展引领了方向。因此,这条消息成为2000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十大新闻也就不足为怪了。

船舶工业的发展需要竞争,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但竞争应该是有序竞争,是公平竞争,任何恶性竞争都将是一柄双刃剑,在击伤对手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实际上,个别企业已经饱尝了恶性竞争带来的苦果,低价从别人手里夺来的订单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效益,反而使企业陷于连年亏损的泥淖之中。

无序竞争并不是船舶行业的“发明”和“专利”,国内许多行业在起步与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壮大,人们的自律意识也逐渐觉醒,通过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使得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水涨船高,行业发展上去了,企业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WTO已经来到我们家门口,尽快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同愿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科研开发能力等等都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停止自残、降低内耗就是制止进一步瓦解自身竞争力。

恶性竞争搞垮一个行业的例子并不鲜见,船舶行业也吃尽了恶性竞争的苦头,现在是到了让船舶行业成熟起来,大家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时候了。在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举办的船舶外贸发展论坛上,行业自律的问题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会议通过的《倡议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1)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国际竞争力分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国或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用国际竞争力反映一国的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就如同把它看作一个球,通过314个指标的每一个均匀分布的棱面,综合起来成为优化的球体。从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的实际差距与聚集关联看,目前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设计。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分析,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的分析,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品质的好坏,有很多技术上领先、价格不贵、使用也方便的产品没有在市场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当一些企业获得领导地位之后,二线企业也不是无所作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只要企业能够在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建立优势,就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因素间的互动性、不可分离性和隐含性特点,使得我们几乎不能对企业竞争力的状况作出实质性的评价。正因为如此,企业竞争力结构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企业竞争力还是仅仅停留在对资源要素的研究方面。我认为,对于能力要素及其有机结合构成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培育,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能力要素的角度看,企业竞争力是由管理力和市场力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竞争优势的能量源。由于其内部二力的层级结构之间的有机作用,使得企业竞争力得以动态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竞争优势。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统领性的竞争力,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主要方面和环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基于知识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和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此说法认为公司由知识基础构成,这些知识基础是通过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内生的,是难以在企业边界以外传递和扩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蕴藏于企业的人才、文化与过程之中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能力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按照核心竞争力研究权威詹姆斯·迈天的说法,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基于资源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多种资源的集合体,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和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

3)制约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1)国际市场细分与企业定位

据高雄港一份“全球航运发展与船型大型化对港埠之影响”研究报告指出,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时代,因货柜化运输促使贸易更加便捷,全球航运发展受到船舶大型化、航线轴心化、港埠深水化与装卸自动化等影响,而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全球航运目前发展趋势包括全球供应链物流分工体系的形成、全球货柜枢纽港的出现、亚洲中国大陆市场的持续热络及企业整合的航运发展趋势等。由于货柜化运输的发展,航运公司已从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整合,由以往港至港的运输服务,转移到户至户的运输服务,未来经营者必须提供全面性的物流服务,才能因应与满足顾客的需求。另全球货柜业务因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有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导致全球航运体系中,出现如香港、新加坡与上海等货柜枢纽港。

2)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呼吁业界同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合作,实现船舶外贸、船舶工业的整体联动,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五点倡议分别是:

一、重塑船舶外贸行业组织。为了保护行业利益,保护企业利益,有必要搭建一个业内同行聚集活动的舞台,定期组织召开中国船舶外贸发展论坛,并完善其组织形式,经常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政府扶持船舶外贸的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协调行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主动为政府有关部门出谋划策,反映企业呼声,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论坛、商会,在行业内形成交流、磋商、协调、评价机制,促进行业自律、行业规范,促进相互间的能力渗透和整合,使局部行为接受整体调控的约束;并以增强行业实力为宗旨,先易后难地理顺行业秩序。

二、抓紧研究加入WTO后的应对策略。对WTO有关条款及规定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充分利用入世有利时机和一切有效手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船舶及配套产品,高起点、高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鉴于我国常规船舶低价出口局面一时难以改变,须跟踪国外关于船舶出口争端的进展情况,完善船舶出口的监测预警系统,力争把可能出现的反倾销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合作,做大、做强船舶外贸。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取胜,单兵作战力量单薄,危险性大,合作是必然的选择。要发展在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实施行业内的人才、资源、信息等强强联合,着力倡导协作型竞争、有序竞争、错位竞争,提升质量、提升技术、提升效益,形成具有不同企业特色、独立品牌的外贸产品,发挥合力效应和品牌效应,强化市场拓展能力。

四、纵向拉动,提高船舶配套能力。船舶产品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可同步发展国内主要设备厂商的技术和制造能力。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基础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必须通过政府扶持、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等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提高船舶和相关设备的专业化设计制造水平,使建造的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具有真正的高附加值含义和高技术配套制造能力的含义。

五、发挥专业贸易公司的优势。专业贸易公司具有广泛的客户网络,良好的上下游协作关系,一定的融资实力,丰富的市场开拓经验,这些优势是行业的财富,在内涵上应有更多的充实。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6、总结

WTO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是”,也难以回答为“否”,其实是“天使”还是“魔鬼”,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如果我们在各个方面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措施,那么迎来的肯定是“天使”;反之,自大自傲不做任何准备、自怨自艾。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航运交通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