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调查与基原动物的研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市售海马掺伪、掺假情况
市场调查发现,市售海马掺伪、掺重、加工不规范等现象较为突出,非药典种海马销售比例大,市售品种共13个,其中仅有4个为药典收载的正品种。市售海马掺重物多以水泥、胶状物、土壤等为主;掺重时用注射器将液体掺重物从海马尾部、腹部、背部等不同部位注入海马的腹部,有甚者则灌满整个海马身体,待其凝固后,即可增加海马质量;掺重海马多为中小体型海马,掺重量最高达100%。市售海马品种名称与药典记载名称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如市售“小海马”是根据其体型较小被称为“小海马”,是不同种海马幼体统称,包含了多个海马种。而药典收载小海马H.japonicus是1个种,由于其成体体型相对于其他4个药典收载种较小,称之为小海马。
2市售海马的基原动物鉴定
市售海马共有13种,其中包括正品大海马H.kuda、刺海马H.his-tris、三斑海马H.trimaculatus、线纹海马H.kelloggi4种,尚有9种海马未被药典收载。对市售13种海马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并列出海马简图(图1)及每个种的海马主要鉴别点。
3结果与讨论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市售海马共有13个种,其中包括药典所收载的4个种,未见小海马H.japoni-cus销售;海马药材市场药典品种占药材总销售量的50%左右,其中三斑海马占海马药材总销售量的26.37%,为主要的流通品种;但是非药典品种也占海马药材总销售量的50%左右,此现象值得注意。此外,非药典种H.borboniensis占总销售量超过10%,主要分布在西非海域,留尼汪、毛里求斯和南非海域,目前在成都和安国市场均有发现,值得注意;非药典种es占总销售量也超过10%,主要分布在中西太平洋区,包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海域,本次调查在成都市场有发现,值得注意。除药典收载的5种海马我国有分布外,其余9种海马我国均无分布,目前市售海马超过半数以上来自进口,主要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西非等国家。同时三斑海马H.trimaculatus掺伪现象尤为突出;其他品种销售量较平均,部分商品药材存在掺假现象。在进行销售时,并没有严格规范的分类销售标准,销售现状混乱,多认为海马外形完整、平整少刺、个大、表面干净为质优。这种现象不利于海马药材质量控制以及海马相关研究,应加强海马销售标准研究并建立相应标准。
历版《中国药典》关于大海马H.kuda的名称均有误,H.kuda的中文名应为管海马,且管海马与药材大海马描述一致,药典使用的中文名称有误,建议药典进行修订。同时药典关于海马的性状描述项不够完善,只有一些简单、不具指导意义的描述,每个种的海马均无特征性描述,如表面颜色、颊刺、脸刺、节纹是否增粗等以构成独特的鉴别点。同时,在对线纹海马、大海马、刺海马的体长进行描述时并没有标注清楚体长的标准定义,数值多为新鲜海马长度,而海马药材其尾部大多卷曲、长度减少,最大长度为15cm(长度是从头部顶端到尾部底端垂直长度,若尾部卷曲则为卷曲部分最底端),所以药典中长度标准还有待明确。
同时,药典在对海马进行描述时没有进行雌雄性的区别描述,有些海马品种其雌雄性具有不同的鉴别点,如三斑海马雄性1,4,7躯干环的3个黑斑明显、有育儿袋,而雌性有时这3个黑斑是不可见、没有育儿袋,因而在进行描述时有些海马品种应针对雌雄性的差异分开进行描述。由于海马类药材均以干燥全体入药,多数药材保持了原动物的基本性状特征,有的种类根据其特征容易区别,如三斑海马的1,4,7躯干环上的黑斑;刺海马的刺尖锐而突出;虎尾海马(es的直译名)的形似虎尾条纹的尾部等(活体动物该特征明显,药材多数不明显);但有些品种较易混淆,如H.barbouri,es,H.erectus三者的眼部均有纹路,外观形状较为接近不易区别。同时部分药材经过加工、清洗、漂白后鉴别增大了鉴别难度,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以上问题均严重影响海马的临床药效和用药安全,为了更好的对海马进行质量控制和建立海马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发新的鉴定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海马质量控制标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中国药典》需要进一步完善海马的性状描述项以加强对海马的质量控制,下一步建议药典对海马的【性状】项做如下修订,线纹海马:药材表面黄白色、灰白色,吻增厚;眼棘突出,颊刺呈钩状,冠前区较为平坦,没有明显冠前刺;躯干部狭窄且光滑,体环增厚,躯干刺短较圆滑。刺海马:药材表面黄白色、暗棕色,吻长;眼棘、冠前刺、鼻刺突出而尖锐,颊刺呈钩状;头冠矮小,顶端具4~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身体狭窄,躯干部棘长、尖锐,顶端有黑斑点,腹部延展边缘为黑色,尾部棘长且均等长。管海马(原为大海马):药材表面呈黑褐色,吻增厚,无鼻刺;脸颊扩大,冠向后倾斜;全身光滑无刺,全身体环交接处增大呈按钮状。三斑海马:药材表面呈棕褐色,雌性海马头部眼眶周围及吻上具明显褐色斑马样纹路;颊刺钩状;躯干1,4,7环上各有1个黑斑,有时雌性此特征不明显。以上种类海马雌性均无育儿袋。
同时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市售海马药材品种数远远大于中国药典所收载的5种海马,而古代本草又没有明确说明海马药材来源,现代海马相关研究亦不能说明要用海马的具体品种,所以是否可以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及海马资源现状来完善或扩大海马药材来源至海马属的一些近似种,如石斛药材为同一属的近似种或栽培品。
作者:温珑莲李军德万德光任艳国锦琳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