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用工荒”问题的出现,我国已经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文章在对人口红利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红利渐失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及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在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后人口红利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老龄化
1引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问题正在加剧,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2004年春季以来,我国各地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用工荒”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大,劳动力无限供给引起的人口红利时代逐渐消失,“用工荒”现象将日益成为常态,我国将迈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此背景下,企业该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口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结构变迁视角切入,在对人口红利及人后口红利等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人口红利渐失对企业的影响及后人口红利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2文献回顾
2.1人口红利相关研究
早在1984年就有日本学者提出了“黄金年龄结构”的概念,自此,有关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人口红利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夏威夷大学的Adrewma-son教授于1997年提出来的。人口红利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大,抚养率比较低,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有利人口条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60%的阶段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倒U字形分布,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动态变化,人口红利一般要经过窗口打开、高峰期和开始关闭三个阶段。对应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先上升、到达顶点、然后开始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红利的出现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由于人口红利呈现的“中间大、两头小”特征,该特征一般表现为劳动力无限供给、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较高的储蓄率。基于上述原因人口红利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人口红利与经济之间存在着正向影响的关系。人口红利的到来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人口红利渐失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后人口红利相关研究
所谓后人口红利时代,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经济发展将不再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无限供给。在人口红利渐失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劳动力供给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及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于宁(2013)认为“后人口红利时代”就是人口红利窗口开始关闭的时期。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经济发展会带来机遇和威胁。根据胡鞍钢的看法,2010-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最高点(71.9%-71.5%),随后开始下降,结合人口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比达到了顶峰74.5%,然后开始逐步下降;2011年中国的老龄化也达到了9.1%,并且持续上升;201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值34.2%,然后开始逐步上升,从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和中国人口的总抚养比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0年达到顶峰,随之人口红利开始下降,我们称之为后人口红利时代。后人口红利时代呈现以下特征:劳动力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普通劳动者短缺成为一种常态;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企业买方市场向员工的卖方市场转换;在注重人口转移,平衡人口供求不均衡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人口呈现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率与工资水平呈U型变动关系。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必将会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智力密集转变,由出口驱动型向投资驱动、消费驱动转变。
3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普通劳动力短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已经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在此背景下,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普通劳动力短缺将日益成为常态,普通劳动力短缺势必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2人力成本上涨
人口红利渐失表明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了“刘易斯转折点”,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人口红利渐失导致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现象,势必会导致劳动力价格出现上升。人力成本不仅包括员工工资这种显性成本,而且包括招聘、培训等隐性成本。由于劳动力短缺,企业为了防止员工跳槽带来的人力资源的流失,会给员工增加薪酬,人员的频繁流动也加大了隐形成本涨幅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生产总成本的增加。
3.3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
人口红利渐失不仅使得企业雇佣足额数量员工的成本增加,而且也导致企业之间对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加剧。人口红利的渐失,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企业以往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已经不可行,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使企业由之前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降低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转而向高素质人才招聘、培养的方向发展,从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升级为对科技经营人才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企业间高素质人才争夺必将加剧。
4后人口红利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在人口红利渐失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基层员工短缺、人力资源成本增加、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等系统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已然迫在眉睫。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本研究认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后人口红利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的出口、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内部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要着重从扩大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入手,实现员工的工资主动式增长。
4.2转变企业用工政策
中国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由“哑铃型”结构逐步向“倒金字塔”结构转变,预示着中国未来劳动者供给形式的严峻性,使得企业必须合理并且高效率地使用现有劳动者,并期望在劳动者不足的情况下,低龄老龄化劳动者能够返聘,更好地为企业所用,因此,企业的用工政策应更多地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完善的企业用工政策体系。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劳务派遣公司、高校等进行合作,从而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4.3完善劳动力市场
随着中国快速老龄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出现短缺,促使中国劳动力市场由企业一方主导向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博弈转变。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也逐步完善,使得中国的劳动者能够有更多地选择,促使双方协商共谋企业的发展,使得劳动者在工资增长方面有了发言权,保障了劳动者工资增长的权益和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4.4加强教育和培训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复存在,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会进行转型发展,企业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素质,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通过建立健全职工教育的制度,通过短期学习、进修和校企合作项目等提高企业职员知识更新速度;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和科学的薪酬体系,奖惩分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企业福利政策,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个长期的共赢关系。
5结语
尽管人口渐失对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但是只要能够重视人力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工策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培训,就会实现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消除人口红利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宁.“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12):82-92.
[2]冯苏京.后人口红利时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4):69-71.
[3]孙晓芳.人口红利理论研究与扩展:中国特色人口转变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5):23-26.
[4]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14年人口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于弘文.2014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涂锦,周新,吴亦诚,等.老龄化影响了工资增长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127-129.
作者:张山虎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