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农村建设下开发人力资源范文

新农村建设下开发人力资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农村建设下开发人力资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下开发人力资源

摘要: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的可行途径,当前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就目前我国制约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就业;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好这一要务,重点在农村、在农民,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民,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有关研究表明,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既满足了新农村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双赢。

1.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低,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这样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地方高校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人员,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为农村的发展带去新技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不单单是授业解惑,更是教书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的文化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高校为农村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优秀人才,有创新思维,对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认识的比较深刻,能够实现村务的公开、公平、公正,持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1.2有利于农村经济文化政治全方面综合发展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中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短缺,而即使是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其管理能力和水平依然较低。地方高校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为乡镇企业管理层注入了新鲜血液,针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对外招商引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受营养、卫生、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民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偏低。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存在着营养不良、饮水困难、住房条件差以及卫生、医疗设施匮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地方高校为农村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服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农民传播卫生知识,引导农民科学健身,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1.3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人口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村群众。农村的生活水平现状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生活水平。所以,农村的综合发展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有利于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中国目前的小康并不是全部民众的小康,而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全方面发展,与时俱进,推动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开发人力资源的不足

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发展,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在现实环境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各地区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2.1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体系不健全总体来说,服务机制不完善是当前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政府关于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健全,对地方高校和毕业生的思想引导缺乏主动性,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机制不明确。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可以让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动力机制,即便有参与者也是在学校的组织号召下才参与的,而且这种活动大都是阶段性的、不具备长期性,成效较慢,甚至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活动中,普遍存在时间短、延续性差、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对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整个流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完善,对在服务建设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后续保障制度。

2.2定位不准确,缺乏积极性受制于舆论与利益驱使,人们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校的基本职能缺乏认识,对发挥社会职能关注度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学校侧重于学习基础理论,关于应用性研究兴趣不足。即使在开展应用性研究中,也更倾向与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更有甚者,许多地方高校存在误解,认为服务社会主要是部属重点高校的职责所在,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培养人才就可以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培养人才的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许多毕业生会认为去基层工作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觉得工资低,生活没有保障,对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定位不准确,积极性不高,致使优秀人才无法流向农村。

2.3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地方高校对服务新农村建设了解不够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认识不够透彻。认为新农村建设仅仅是需要提供农业技术支持,而这些技术支持则需要农林院校提供即可,毕竟自己并不是专业人才。其实不然,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建设,更多的是政治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建设。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单单依赖经济实力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根本则是全面提高文化水平。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每所高校的使命所在。

2.4科研项目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不同于重点部属院校,软实力和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差,再加上对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用型研究较为轻视。文科类学科主要侧重点在宏观性问题研究;理工类学科,虽然科研成果不少,然而推广应用的不多,科技转换率低下。关于一些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先进耕作方式的研究投入不足,造成了地方高校服务能力相对于重点高校较弱,无法在信息咨询和实用技术等方面更高水平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支持,减弱了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

3.提升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开发人力资源能力的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影响深远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富民工程。

3.1建立完善的机制,积极推进科教兴农战略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政策,改革地方高校提供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机制。出台惠民利农政策,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优秀项目提供帮助与支持。对于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校及毕业生,在开发优秀项目的时候,各地区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高校进行一些奖励,以此来鼓励更多的高校参与进来。对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并作出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作为坚强后盾,支持每一位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为其提供相关政策与技术帮助。加强对参与新农村建设学生的生活保障力度,确保生活无忧,集中更多精力在新农村建设上。积极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并将此作为对高校评估的一个部分,促使高校重视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新课题。

3.2政府和高校联合办学,构建农学沟通的桥梁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支持。虽然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但是,要想让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作为当地的一家之主,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权威,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上为服务新农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而地方高校则是大量汇聚了当地学术以及经济方面的优秀人才,在自身上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二者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相辅相成,可以搭建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平台,加强地方高校与农村的联系,面对面地交流科学技术,探讨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选取科技示范户,重点指导,并且发挥其渗透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稳健发展。组织进行科技知识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农学沟通的桥梁。

3.3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及创新功能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下乡进村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提升新农村的文化软实力。加大对科学种田的宣传力度,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对农民群众的问题进行解答。密切围绕科教兴国这一战略,加强对农民群众学习新技术思想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水平,与时俱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也有很多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地方。而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可能就是对传统优秀民俗的了解。经过交流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不断加以创新,可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将新型科研成果与技术带入农村,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更加适用于新农村建设。 

3.4培养专业型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以及教育资源是否可以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否切实做到服务新农村建设。在此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需求及时作出调整,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对人力资源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既懂科学技术,也要善于行政管理,还要有高文化水平,更要有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逐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专业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带去优秀的科学技术。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就业观,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学习并了解相关政策及知识,与时俱进。把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付诸行动,在国家建设和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4.结语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越加明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人力资源的基本保障、开发提高、后备力量的培养等多方面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德忠.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12(11).

[2]塔木,滑少枫.地方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探析[J].科技展望,2015(3).

[3]王鸿政.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14(10).

[4]黄鋆.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播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5]肖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

[6]冯晓宁.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0.

作者:马文婷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