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形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所以人首先成为劳动力,经过培训学习,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源,所以不是所有劳动者都可以是人力资源。而把人力资源进行劳动力价值创造,从而以价值的形式来表现,就成了人力资本,因此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还存在着差距。人力资本是企业家追逐的目标,就像追逐剩余价值一样。市场证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无形劳动能为企业带来成倍增长的剩余价值,如科技发明、科研成果等,所以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家看准的目标。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所以现代市场和企业的激烈竞争进而转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劳动力资源技能不高,再加上科技日新月异,更加拉大了技术差距,使劳动力资源变得更加贫瘠,从而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双重矛盾问题,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而且这一矛盾问题愈演愈烈,以至于年年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招工难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是如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呢?我们知道,企业利润的根本来源是人力成本小于人力产出的差额,人力成本是指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成本,涉及到招聘、挑选、培训、报酬等费用。人力产出是指企业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具体表现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创新性。一个企业的人力价值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人力资本存量是指经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对于企业来说,每个员工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但是,并非人力资本存量大,便一定可为企业创造价值,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人力资本利用率问题。对于有一定资本存量的员工,衡量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关键要看其人力资本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就越大,给企业创造的利润也就越多。
2.人力资源开发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现代企业发展是智力与技术的较量,产品换代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企业产品从制造走向创造,因此就需要科技支撑,需要智力型和技术型的劳动人才,这是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挑战,也是形成劳动力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创造型和科技型人才缺乏。所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还远远跟不上企业和科技发展需求。
3.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跟不上企业招工需求劳动力技能仅仅是皮毛技能,真正能用到企业产品制造上的很少,所以企业仍然招不到产业工人。这是我国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电子企业,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还行,要是进入电脑编程和智能化操作就不行了,再如家政服务,现在各大城市需要的家政服务是懂医学、餐饮、教育的复合型劳动力,而我们的劳动力资源大部分只懂一门或者连一门都不懂,因而也就被用人单位淘汰掉,从而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4.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跟不上企业招工需求这里的广度不仅仅指劳动力是复合型人才,更主要的是专业技能更专业更实用。我国的劳动力具有劳动技能的人才往往只掌握一门技术,如电工、焊工、瓦工等,这种单一技能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现代企业发展如产品制造,从设计、材料研发、制造、产品维修、售后服务等具有一系列技术流程,因此只有懂得多门技术才能胜任。所以劳动技能广度跟不上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分析
1.农民工劳动技能不高导致就业难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低下,劳动技能不高是导致就业难用工难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点,正是由于农民工缺乏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所以企业难以选择所需要的农民工,既使企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农民工也只能望岗兴叹。而人力资源开发是开发和培养有劳动技能的工人,对于没有技能底子的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培养,费时费力,收效不佳,加大用工成本。从而使开发也变成了难题。
2.“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矛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矛盾,一方面,不少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满工人;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矛盾: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二是提高劳动者薪酬待遇;三是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是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解决对策
1.校企衔接校企合作学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地方,学科充足教学门类多样,能满足各类企业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校企合作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企业与高校科研基地的合作,从产品设计、材料、工艺、制造等,这样有利于产品科技的转化,从而缩短企业研发时间,争夺有力的市场环境。二是企业与技术院校合作,将学校成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我国的学校是一个庞大的人才教育基地,因此学生也就成了庞大的就业大军,只要学校以实践教学、科研教学、技能教学为主,就能满足企业需要各类人才的要求。这样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又能开发产品、创造产品。从而实现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互利共赢。如今年五月份我市组织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洽谈活动就是这一事例的很好明证。
2.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虽然学生是就业的主力军又是高素质人才,可以缩短企业的培训时间降低费用,但是我国的企业种类繁多,除了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企业外,还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技术和科研的支撑,因此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加工了,正所谓我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所以农民工必须有技术和文化才能适应。首先做好农民工技能种类的培训,让农民工成为复合型人才而不再是单一技能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农民工素质提高。二是深层次培训,不但要让农民工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技能还要专业精湛,从而为企业需要做好用工储备。
3.做好企业员工管理有了人才储备,接下来就是如何用人管理人才的环节了,为此做好人才激励机制管理:(1)精神激励。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的精神激励任务,就是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发挥员工的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精神。在给予员工鼓励的同时,帮助其从各方面消除消极影响,以使大家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2)任务激励。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领导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长处、性格及特点,分配不同任务,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辅之建立既富有挑战性、又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且尽可能把个人利益包容到集体目标中。这样会极大地激发起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3)参与激励。现代企业员工,特别是那些知识型员工都有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满足员工的自尊心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员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展现自己的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感受到自己在企业这个群体中是重要的一员。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培训、人员激励等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作者:胡凌华 单位:河南省上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