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培养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分析当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具体的办学情况,提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从个性、知识、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
1前言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理工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培养对象为面向企业一线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装接与设备操作、调试、维修、检验与品质管理、工艺与现场管理、销售与技术支持及外协等岗位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为湖南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不断增长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需求,如何重视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
2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电子信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又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遵循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对相关电子产品和设备进行研发生产、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目前,传统的理论教学仍占主要地位,教授的课程也以“电路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师教学的中心为如何备好课,如何才能讲好一堂课,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自然会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与学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质疑,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面对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创造性思维缺失。
3基于知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就要求高校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和人才观,重视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整个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既保持核心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又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与之相适应;坚持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单从课堂上和书本中是很难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师可设计以“嵌入式迎宾机器人系列产品设计与制作”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块,紧紧围绕完成系列产品设计制作的阶段性任务所应具备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设计专业能力模块的核心课程。按照“多课程少学时”的原则设置选修课,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重视学生创新工程建设,结合信息产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推出学生实习、实践、实训与就业计划,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与研发、工艺改革与创新和社会实习与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更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工程实践、设计开发,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与学、师与生关系上要形成教学相长、双向激励的意识,建立创新文化,塑造创新氛围。定期举行“创新创业进校园”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创业培训、企业家交流、创业竞赛等,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过程创新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成为趋势和潮流。高校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引导并强化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电子信息教学的意识,要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成长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做到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指导;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通过自学、互学、评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这是因为此类实验一般涉及多门课程知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不但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合作,同电子信息企业共同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加大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力度,深入实施协同计划,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合作互惠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各类实践基地,制定完善的实践管理制度,规范各类实践基地运行机制;邀请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授课,使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既接受学校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又了解和掌握实际需求,增长实践技能。
调查发现,电子信息专业急需工程技术员、产品维修实验员、维修操作工、电子产品装接工、设计与测试助理工程师、工艺助理工程师、电子产品制图制板员、SMT操作员、单片机设计师等岗位人才,为此可组织学生到电子信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战环境中掌握各种电子信息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的零距离对接。校企深度合作发展,可实现企业、学生、学校的共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真正理解和消化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增加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可以了解当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与实际的电子信息企业岗位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从而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未来可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节约培训成本。规划职业课程,实现人尽其材设置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能力评估表来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意向职位、所需能力以及提升计划等,从而引导其制定恰当的能力提升策略,充分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向工程应用型发展,促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实行弹性学分制,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多学科融合意识,培养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人文、艺术、技术和管理多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深化学校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工作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运行机制,如构建“模块+平台”培养制度、“完全学分制”“奖学金激励机制”“全程导师制”等。这些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制度进行广泛的试点与应用,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以形成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
4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是不可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的。因此,学校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在教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悉心引导。为此,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在低年级时就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他们营造积极成才的氛围。学校只有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向民,韦岗,李正,等.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59-65.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3]瞿成明,陈晓红.创新培养模式,走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特色培养之路:安徽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10(4):11-16.
[4]胡海波,张正苏,秦进平,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04-106.
[5]金明,高燕,顾斌,等.产业转型期高职电子信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3-7.
作者:徐红丽;罗奇;雷道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