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人才市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湖南人才市场现状。
根据200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湖南人才市场在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深入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求职者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低下,这是湖南省长期存在的问题。
2009年11月份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1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3%,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占5.1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60.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5%,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27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大量需要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农村中被调查的16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比重仅为1.7%,高中的仅为11.4%,小学及以下的却有41.9%。
2.就业渠道市场化程度低。
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并不完善,政府对整个市场的干预是极其必要的,因而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上也仍然在扮演着劳动力分配者的角色。对于求职者而言,虽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工作搜寻的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在湖南省人才市场体系未完善之前,由于信用体系的欠缺,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可能会加重这种渠道的求职成本。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湖南省人才市场中,求职者寻找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占33.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占15.2%,与2012年相比,上升了4.3个百分点。通过广告应征和参加招聘会的占15.6%,上升了5.2个百分点。因此,进一步完善湖南人才市场的就业渠道建设是当务之急。
3.劳动者社会资本的缺乏和局限。
湖南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机构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其他渠道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有仍有很大一部分求职者仍然通过传统就业渠道寻找工作。传统的就业渠道即利用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如亲友推荐,家庭背景等方式来实现个人的成功就业,这一传统的渠道比较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可信度相对较高而道德风险相对较低的一种途径。但是,通过亲友的方式由于其信息沟通渠道的有限,很难在大范围内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一旦超出传统亲友的人际圈子,其信息搜集的成本将急遽上升。而更重要的是,求职者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毫无疑问是受到地域限制的,有血缘和地缘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本显然是不足以在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为求职者提供十分令人满意的工作机会。此外,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局限性,城乡差异的这道鸿沟也横跨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寻求合适工作的步伐中间,由于城乡背景差异而导致的求职者社会资本的不平衡,使得求职者尤其是农村人口在工作搜寻过程中遭到了一系列的阻碍和限制,使得他们难以真正进入人才市场,吸收和了解充足的就业信息以及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现阶段完善湖南人才市场的就业渠道建设,消除户籍制度的壁垒,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社会资本地域性差异,采取积极措施,协调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是极为迫切的。
4.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人才市场的高进入成本、信息壁垒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力资源市场上的起薪在降低,而求职者为找工作的投入却没减少。第二,湖南人才市场上有效、可靠的信息不对称、无效乃至虚假的就业信息抢占市场。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人为的阻碍了求职者的自由流动和公平就业。第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就业人员岗位稳定性弱和部分就业人员职业稳定性弱。调查显示,雇员签订固定期合同的期限在12个月及以下的所占比重最大,为71.3%;13-24个月的占18.6%;25个月及以上的只占10%;其中城镇分别为66.9%、18.7%和14.3%。劳动合同期限短,就业者就业质量不高,岗位稳定性不强。就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20小时以下,就业严重不足的占5.3%,其中城镇为3.9%。与2006年11月份调查数据比较,分别上升了0.4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这部分人职业不稳定,时常处于就业和失业的交替中。
二、对策分析。
正视人才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引导求职者不断积累和拓展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同时利用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来弥补和扭转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缺陷和不足,注重对就业群众开展人力资本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平衡和调节社会资本的差异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因此,构建和谐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解决求职者就业问题,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着手,也就是及要求求职者注重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意识的培养,注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时也要求政府在宏观上做出努力。
1.人才市场应引导求职者注重对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
社会资本做为衡量求职者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逐渐成为个人获得职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条件。目前,中国由于职业介绍机制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还不太完善,能否就业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并不是个体本身,而是个体以外的“关系背景”。而要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本,一方面要善于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本”。对于求职者来说,首先要学会开发现有的社会资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其中,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中蕴涵的社会资本对与求职者就业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它也是各种社会联系中比较容易开发的部分。开发这部分社会资本时,求职者应多参加家庭聚会,并主动与亲属保持联系,多交流感情,维护和提高这部分社会资本。除了要积极开发血缘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外,我们的还要学会挖掘其他现有的社会资本,如:同学、校友、老师,同事、老乡及家乡、朋友的朋友、亲戚的朋友等等。要能够挖掘到这些“社会资本”关键在于平时,平时应该注意与他们的交往,并注重交往的方式与质量。
2.人才市场应引导并创造条件帮助求职者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
作为衡量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人力资本对个人成功就业的影响力是极为关键的。如果忽视了人力资本作为根本性的存在,哪怕信息资源再丰富、社会关系网络再发达,也总有一天会被残酷的竞争淘汰,这个社会毕竟还需要过硬的知识与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做基石的。而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网络也不仅仅是靠单方面投入热情,更重要的还要靠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人处世的善良、忠诚等等,尤其是形成强关系,更要日久见人心的功力。作为求职者应当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此增加自身的就业筹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匹配的状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人际关系来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调查表明,招聘企业越来越缺乏的人力资本是高级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求职者具有良好的管理才能,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
3.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社会资本地域性差异。
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分布上存在“极化”的现象:农村的社会资本含量及丰富性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带来的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没有太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本,从而陷于比较被动的局面。为了更好的促进就业,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差别势在必行。①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也能为农民带来现实的就业和收入。②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③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只有切实消除城乡差别,才能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社会资本的地域性差异,从而使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含量和丰富性接近城市。
4.要采取积极措施,协调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
当然在缩小社会资本地域差异的同时,社会也应当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协调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尤其是要让一些处于劣势的大学生(农村贫困大学毕业生和女大学毕业生等)能比较平等的享有与其他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为此,必须建立起公正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社会的公平机制与监督机制,防止社会资本在一部分个人、团体中的过度集中,严格限制权力对社会资本的渗透、污染,使之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来。这里政治权力与司法要起到关键作用:政治权力如果能提供一个健全的制度环境,就会极大的推动新型社会资本的生产和稳定;而使用法律手段也要能够有效调节由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冲突、矛盾以及起到净化社会资本的作用。
5.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
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节失效,导致了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失效。因此及时调整和废除各种特权制度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主要包括户籍制度、住房补贴以及与各种货币的和非货币的福利措施,只有这样,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才能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中工资机制的基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资本的不平衡加以调节。面对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需要加快制定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大学生及再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自我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为加强求职者就业能力的拓展,政府要从法律角度和组织层面积极引导就业群体用合法的手段来保护和实现自身的相关利益,对于社会的求职群体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是政府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此外,政府还有必要积极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培养其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意识,使他们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提高劳动者对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构建和谐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求职者个人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的同时,需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和态度,培养自身的人力资本,挖掘和拓展社会资本,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和人力资源市场的波动。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社会资本地域性差异,采取积极措施,协调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并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薛国华单位: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