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利用范文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利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利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利用

摘要:共享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必将促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发生新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作为企业产生财富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也必将实现共享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劳动者个人价值。本文主要对如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共享利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共享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的理念和模式已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活动,生产资料共享已经从优步、共享单车等方面得到应用,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必将适应这一趋势,在实现共享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为自我价值的提升创造机会。

1共享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共享内涵

1.1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经济是指一种资源交换与分享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式建立相关平台进行资源的互通,实现零散资源集合、使用权分享,从而产生经济效益[1]。就其本质来说,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可利用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利用,避免闲置浪费,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增加可用资源的总量,而是打破原有的界限,通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1.2人力资源共享的内涵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生产资源,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它理所当然的也能实现共享,避免闲置浪费,提升企业和个人的价值。人力资源共享是指在充分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与企业工作任务的匹配,减少整个劳动力市场内的人力资源闲置,实现企业和劳动力的拥有者共赢。共享经济为人力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种商业模式,在以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为人力资源的共享利用提供了可能性的示例。滴滴出行不只是汽车的共享,而是通过移动打车平台提供的是租赁汽车和提供司机两种服务,乘客在租车的同时招募司机,只不过司机正好是所租汽车的车主,绕开了汽车租赁不得配备驾驶员的规定实现了人力资源——司机的共享[2],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让滴滴公司和司机都得到了实惠,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利用措施

2.1进行劳动价值量的细化分解

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前提是要对劳动过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价值量的确定,简单的说就是工作任务进行细分,直到无法分解为更小的工作任务,并要对这个细小的工作任务确定一个能反映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以便于能够在市场环境进行交换。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规划化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将不需要创新的工作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标准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表单化,在此基础上,将每一项可分解、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可以对不同的劳动力提供者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工作量的核定、工作标准的确定和工作价值的评定。这就如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组装产品一样,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不同的企业来制造零部件然后组装完成,每一个零件都有一个价格一样,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价值衡量标准。同时,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的标准要求,以便后续工作的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标准链条,防止由于前后工作任务标准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的重复工作、无效劳动。

2.2建立人力资源的共享信息平台

在确定了劳动的价值之后,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劳动者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能够将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劳动者联系起来,基于这个平台建立松散式的劳动关系。这就要求这个平台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任务和劳动者这两种资源,规模不大,数量不足,就无法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

(2)迅速而又快捷的传递供需状况,极大的减少双方的信息的不对称。形成人力资源的聚集,实现规模化。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让需要供需信息的双方能够得到时时交流、供需双方在瞬间达到匹配成为可能。

(3)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和方法对所提供的信息验证,减少信息误导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无效。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已经做了尝试,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但不可否认,从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来看,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和借鉴。

(4)能够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劳动者的服务状况进行考核评价、惩戒。一方面能逐步增加对做好某一项工作进行经验的分享,提升劳动者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能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进行鉴定,方便以后企业对工作任务分配时的选择。例如滴滴出行的司机降级、乘客评价等方式,都能促进劳动者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5)能够对劳动者给予正当的保护。当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出现拖欠劳动者的合理收入、恶意评价等行为时,平台能够及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例如法律援助,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是为劳动者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活来源。

2.3打破企业用工的限制

共享经济背景下,需要重新定义企业人力资源的概念。企业的人力资源不仅仅指“企业的员工”或与某些专业公司签订的“机构的员工”,它应该更多的指向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能够提供服务的个人。企业的人力资源不再是“自有”资源,而应该是“自用”资源,是在有需求时,得到满足;不需要时,即刻得到释放,这种资源永远都在流动中,在交换过程中得到价值的体现。这就需要打破企业以下劳动用工方面的限制。

(1)打破企业与员工稳定的隶属关系。劳动者不再完全隶属于某个企业、单独为某个企业提供固定时间的劳动、遵守单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和劳动者通过多方“三方协议”或“四方协议”与多个企业形成“半挂靠”关系,甚至有可能存在企业不知道劳动者是谁的情况下,工作任务已经完成。在共享情况下,劳动者必须拥有自由支配自己劳动时间的权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灵活性比较强。换句话说就是作为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必须进入流通领域,按照价值规律,通过交换,实现价值。

(2)不再有“专职”和“兼职”工作的概念。劳动者对任何提供的工作任务都能根据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意愿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需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同时需要对因为提高劳动力使用效率的劳动收入予以必要保护。

(3)改变企业原有的以岗位为主体的考核激励机制,转变为对工作任务和任务标准的全过程考核,考核结果能在工作任务结束时就能得到客观、公正的体现。劳动者在任务结束时就能得到回报,真正体现薪酬的约束、激励作用。

(4)打破员工薪酬的发放机制。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宽松化,企业的酬薪发放不能以现在的模式发放。不能再按月发放,要做到时时兑现,工作任务完成,相应的评价,薪酬的计算就必须即刻完成,劳动者随即得到应有的报酬。甚至由于劳动力提供者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加强,不再需要有工资的概念,而仅仅将其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直接作为费用予以处理。劳动者也不需要或者说没有必要了解取得的收入是工资、奖金或者是津贴、补贴,这些概念对劳动者来说,根本没有作用,重要的是明明白白知道我做了什么,得到了多少报酬就足够了。

3结语

共享经济中,各种资源都应该得到共享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也应该实现共享利用,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一方面能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劳动者由于劳动能力得不到有效利用,收入水平比较低,生活得不到改善的问题。科技进步,互联网甚至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共享将成为大势所趋,对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值得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也定会大有可为。参考文献

[1]赵浩泽.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经贸实践,2017(01).

[2]于晓东,刘荣,陈浩.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以低滴滴出行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6).

[3]陈凤琦.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J].人力资源(理论研究),2016(10).

[4]沈淳.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06).

[5]陆燕萍.知识共享,塑造企业知识管理体系[J].上海企业,2017(01).

作者:李斌 单位: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