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进口汽车市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经历了1990年至1993年暴利水平下的走私和拼装猖獗阶段,1993年至1996年严厉打击走私和拼装阶段,1996年至2000年严格的配额管理阶段,2001年至2006年,加入WTO过渡期阶段。2006年进口车市,由于2005年进口配额已经取消.而且2006年7月1日之后整车关税降至25%再加上人民币2%的升值以及对今后升值的预期、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等对进口汽车市场发展起着正面的作用。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进口量22.9万辆,同比增长41%。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2007年进口车的涨势依旧。主要是因为整个汽车产能增长了27%,销售增长25%,整个汽车的产销量也是进口汽车很快增长支撑的因素。
一、入世过渡期进口汽车的市场回顾
按照承诺的条款,自2002年1月1日以来,国家三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排量3升以上和3升以下的进口轿车关税分别由入世前的80%和70%下调至2004年的37.6%和34.2%,分别下调了42.4%和35.8%。
在我国加入WTO的三年过渡期中,由于国家对WTO规则的有效运用,促进了跨国汽车公司将资本和新车型更多投入合资企业中,从而促进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进口汽车结构更为合理,并逐渐成为国内车型的重要补充或新投入车型的先导。汽车进口从2001年到2004年逐年增长(见表一)。
表一:加入WTO以来的三年过渡期中汽车进口情况单位:辆2001
2001200220032004
汽车进口总量71451127184171325175486
轿车进口总量4663270329103017116085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信息网
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汽车行业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国明确地把2004年定位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调整年”。2004年进口汽车市场增长幅度由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迅速回落到略有增长,但是各车型增减情况不一。
2004年小轿车进口增长15.3%,越野车减少17.3%,其他变化不大;轿车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67%降为64.8%,越野车比重从25.8%降为19.5%。进口轿车集中度进一步增高,德、日、韩累计进口数量占进口总量的89.9%。这三个国家的进口汽车量都有所增长,韩国的汽车增长量高达142%。在这3个国家进口车中,尤以奔驰、宝马、丰田和现代四个品牌表现比较突出,体现出在不同级别进口车中的竞争能力。进口轿车的排量结构由于国产中高档车的集中上市也有所调整,低排量和高排量都有所增长。2.5-3L同比增长42.5%,3.0L以上增长28.5%,小于1.5L增长301%,而1.5-2.5L下降6%,这主要与国产SKD和CKD车的上市有关。而进口汽车价格历经几年高位运行后,2004年也有较大回落,同比降幅达18%,2004年由于市场需求回调、许可证供应充足和竞争加剧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原进口汽车价格体系彻底崩溃,车价接近或低于成本价,进口汽车经营由高利润变为高风险,经营进口汽车暴利时代结束,进入微利和风险的波动时期。
二、过渡期后进口汽车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过渡期后中国对进口汽车管理策略的改变
在2001年以前,中国对进口汽车限制非常严格,国家外经贸部每年只发放一定数量的汽车进口配额,配额中对进口汽车的原产地国、排气量等都有规定和限制。进口配额必须通过具有小轿车经营权的进出口汽车贸易公司来申请和换取进口许可证。配额首先报请省市一级的计委核准后再报国家经贸委,这样对国家汽车生产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进行必要的民族工业保护。
2001年11月11日以后,中国进入加入WTO的汽车贸易保护的过渡时期,按照WTO规则和我国政府的入世承诺,每年要逐渐降低关税,并逐年增加进口汽车配额数量,到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制度。
2005年结束加入WTO以来的过渡期,进入后配额时代的进口汽车市场,进口汽车市场正面临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现有的贸易管理方式和经营体制将难以长期维持。许多国外的大牌汽车生产商已经调整经营策略,提前进入中国市场,例如,2001年美国的FORD公司就已经在天津港保税区注册了汽车贸易公司,获得了保税区海关汽车经营权,同时FORD公司在中国第一家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进口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中外汽车贸易企业纷纷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国际汽车品牌的3S店和4S店,目的就是要提前熟悉市场,为今后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打下基础。
(二)后配额时期开始之年(2005年)-后关税时代开始之年(2006年)进口汽车的结构新变化的分析
1、2005年中国进口汽车的结构
2005年是进口汽车市场政策大调整的一年,进口汽车的配额逐渐取消(见表二),作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总的来说,2005年进口汽车市场有了较大的调整。
表二:汽车整车和关键件进口配额入世承诺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总量(亿美元)606979.3591.25104.94取消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信息网
首先,车型结构上,由于中高档国产车的替代作用,进口轿车总量同比减少35%。尤其是2.5L以下轿车进口降幅明显,进口数量由2004年进口轿车总量的61.8%下降到40.2%;而2.5L以上排量的轿车仍保持了一定幅度的进口增量。这一结构变化使轿车进口平均单价由2004年的2.73万美元上升到3.28万美元。另外,由于配额开放,越野车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高达80%,其中2.5L以上的中高档越野车进口占83.4%。从排量上讲,进口越野车主要是排量在2.5L以上的中高档越野车,占进口越野车总量的83.4%。越野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放开配额管理,过去在发放配额时,对吉普车控制较严,不但有数量限制,还有比例限制。
其次,国别结构上,日本、德国、韩国进口轿车数量下降较大,美国、韩国进口越野车数量大幅上升,但从日本进口的越野车数量仍然最大。就进口轿车而言,2005年,进口日本车13622辆,德国车23490辆,韩国车6803辆,美国车1625辆。2005年进口日本、德国、韩国轿车同比分别减少1.6万辆、0.8万辆和1.7万辆。
2、2006年进口汽车的结构
中国在加入WTO的条款中承诺,汽车进口关税逐年降低,轿车整车关税将从2001年的70%(排量3L以下)和80%(排量3L以上)降到2006年7月1日的25%。至此,中国已全部履行了入世承诺(表三)。
表三:轿车关税入世承诺表单位:%
产品范围2001加入之日20021.120031.120041.120051.120061.120067.1
排量3升以下轿车7051.943.838.234.2302825
排量大于3升轿车8061.750.74337.6302825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信息网
在加入WTO以后的5年里,由于国家对WTO规则的有效运用,使跨国汽车公司将资本和新车型更多地投入合资企业中,令国产汽车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为可喜的是跨国公司更加当地化、中国化,自主品牌更加国际化。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比2001年增长近200%,汽车进口量比2001年增长194%,汽车进口总量基本保持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总量3%左右的比例,结构也更为合理,逐渐成为国产车型的重要补充或新投入车型的先导。
由于近年来国产汽车竞争力增强,特别是日系和韩系轿车相继国产的替代作用,使得2.5L以下排量进口轿车的数量大幅降低,进口车高档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轿车进口的国别集中度也进一步增高,由原来的日本、德国、韩国三足鼎立变成了德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见表
四、表五)。
与此同时,随着配额的取消和国内汽车消费的升级,国产依然空白的中高级越野车成为进口汽车的新亮点,与进口轿车形成“双分天下”的局面(见表六)。
高档化是进口汽车的发展趋势。2006年1-10月,1.5-2.5L的中低档轿车进口34442辆,仍是轿车进口的主要品种。但与2005年相比,3.0L以上排量轿车增长明显,进口25076辆,比2005年同期的13314辆增长了88%。
进口越野车增长是2005年最大的特点,比2004年增长了90%。但是2006年包括奔驰、宝马、大众等众多国际品牌的很多越野车型都要进来争这个蛋糕。另外,高档德系车引进新车型,包括新奥迪A6、新宝马7系、新奔驰S系列等都对传统的热销车型形成不小的市场冲击。进口越野车主要为排量在2.5L以上的中高档越野车,占进口越野车总量的89%,而排量在3.0L以上的比例更达到50%。从长期来看高档化仍然是进口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跨国汽车公司直接进入中国汽车市场。2006年,本田讴歌、日产英菲尼迪等日系高端整车产品相继高调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世界主要汽车厂商融人中国汽车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中国生产的汽车相关产品也正快速走向世界,汽车商品出口自2005年首次实现大于进口的历史性转折以后,2006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
三、2007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预测
2007年,虽然影响进口车市场的因素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国产车增长速度、汇率,以及国产车替代效果将进一步加强等因素,但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居民消费不断升级,进口车需求渐趋旺盛,同时进口车市场不断被细分,车型逐步多样化,因此进口车市场仍然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市场。同时,目前进口车的相关政策已经逐步明朗,在没有大的政策变化的情况下,进口车市场增长速度很可能还会高于国内整体汽车市场。
2007年进口汽车市场预计进口较2006年增长10%左右,总量保持在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量3%左右的水平,金额比例在10%左右。随着跨国汽车公司本地化生产步伐越来越快,进口车型走向将进一步呈现出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互补性的趋势,特别是高端豪华汽车、个性化汽车以及越野车的进口还可能进一步加大;随着品牌销售的进一步强化,跨国汽车公司将进一步主导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进口汽车的销售服务网络也将进一步完善;虽然进口汽车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但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发展很快,变化很大。随着部分主流进口车如:宝马3、5系,丰田凯美瑞等逐渐实现国产,国产车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成本优势也得到进一步显现,国产汽车对进口汽车的替代作用进一步加强。
此外,随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跨国汽车公司也将直接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迅速发展网络,并将通过对产品、价格、网络的掌控逐步主导进口汽车市场。例如上海通用、北京奔驰、上海大众都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控股的销售公司,实现了同品牌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并网销售,这种并网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目前北美、欧洲的汽车市场衰退,这些厂家正逐步转向中国。2006年北京车展上国际汽车巨头倾巢出动,就是为了07年的市场做准备,07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目前,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两年间大红大紫,讴歌、英菲尼迪、大众进口车、通用系列、法国标致也纷纷在中国重拳出击,誓死争夺进口豪车市场。2007年的进口豪车竞争,必将十分“惨烈”。但是进口汽车也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豪华车上,视野应该多关注个性化、功能化、多元化的车型。而这正是我国国产汽车的劣势所在,到目前为止国产汽车已有89种品牌191个车型。品种从高端的奔驰、宝马、凯迪拉克CTS,一直到低端的QQ、Spark、奥拓、夏利,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是我国轿车行业尚处于追求数量销售业绩,增长百分比的阶段。汽车供应商对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殊功能需求等尚未进入启蒙阶段,对于像法拉利年产仅6000辆的规模,却要按订单生产400种不同个性需求的车型。这种对服务的追求,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中是不可想象的。
2007年进口汽车价格总体来说不会有大的波动,具体来看,中高端进口车如奔驰、宝马、保时捷、雷克萨斯、大众途锐等以及个性化车型如大众甲壳虫、克莱斯勒PT漫步者等价格保持稳定,有的新款车目前甚至还出现了加价的现象,仅个别老款车型出现价格松动;而低端进口车价格将可能出现小幅调整,因为这部分车个性化不强,比较大众化,并且与国产车价格接近,直接受到国产车替代的威胁。
四、结语
1、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是在平稳中成长,进口车与国产车“品种互补,错位经营”的格局进一步深化,但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市场。
2、中国汽车市场的主体是国产车,进口车只是一个补充、一种先导、一种调剂。作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进口汽车始终存在一定的空间。但在现阶段,进口汽车的整体规模、品种结构、厂商策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需要重新定位。总的来说,进口汽车会在重新定位中走向规范:进口汽车占总需求的比例会稳定在4%以内。
3、进口汽车的需求不仅仅是豪华车,视野应该多关注个性化、功能化、多元化的车型。进口车型走向将进一步呈现出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互补性的趋势,特别是高端豪华汽车、个性化汽车以及越野车的进口还可能进一步加大。
4、进口汽车营销模式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的授权体系,国产车和进口车继续同台竞争,品种进一步丰富,让不同消费者继续在厂商的竞争中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并不断得到实惠
汽车工业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汽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