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分析范文

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分析

摘要:西部少数民族村寨大多处于贫困地区,经济条件十分落后,村寨旅游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村寨经济增长,实现精准脱贫,还有利于传统古村落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从旅游开发模式、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效应对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进行比较研究,清晰开发模式选择、外来资本加入、村民获益方式、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利弊,为系统探索西部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扶贫识别;扶贫帮扶

一、案例选择

旅游扶贫,就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民族村寨地区大多处于贫困地区,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基本上以第一产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产业结构层次低下。但是,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丰富,旅游资源充裕。因此,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本研究试图通过雷山县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精准扶贫的比较研究,找到村寨旅游扶贫的具体思路。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雷山县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欠发达,距离省会、州府、县城均较远,苗族人口占99.5%以上,是典型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寨。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江苗寨和朗德苗寨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旅游发展初具规模。但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发模式有哪些,应该开发哪些旅游项目,贫困户怎么参与旅游开发等等,结合西江苗寨模式与朗德苗寨模式,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

郎德苗寨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乡村。但是,随着周边同质化民族村寨,特别是2006年以后,西江苗寨的异军突起,由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型的开发模式弊端逐渐显现。社区居民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和村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冲突变得不可协调。而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型的西江苗寨变成了贵州的名片,享誉海内外。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2018年春节期间旅游项目比较,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项目众多,体验式、参观式、互动式旅游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西江苗寨由于体量大,深度开发早,旅游项目的开发由旅游公司策划,旅游项目较丰富。朗德苗寨的旅游项目由村寨居民自发形成,原生态优势较强。但是旅行项目相对单一,纵深发展不足。不难发现,由于两个民族村寨同质化严重,基本上都集中在拦门酒、长桌宴、芦笙舞、原生态歌舞、稻田捉鱼、苗族服饰等项目上,且由于距离较近,导致游客只能二选一,朗德苗寨的后发优势不足、旅游产业化处于低端水平。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知,从开发模式上来看,西江苗寨以政府主导为主,朗德苗寨以社区主导为主,从而也决定了其运行模式的不同。西江苗寨通过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司负责旅游开发以及旅游经营与管理,村民以资金、吊脚楼、房屋、土地等参与旅游开发,变成旅游公司股东,或者成为旅游公司员工;而朗德苗寨依靠村寨居民力量自我发展,地方政府仅在旅游规划、规制等方面实行有限主导,村民既是管理者也是参与者。在获取收益方面也存在差异。西江苗寨的村民可以到旅游公司就业、出租房屋、参与旅游接待与经营、开办旅游购物店、经营小吃摊、出售与出租苗族服装、生产与销售米酒及地方农特产品等;而朗德苗寨主要依靠参与集体接待表演、开办家庭旅馆、向游客出售手工艺品、苗族盛装、开办旅游购物店、经营小吃摊、出售与出租苗族服装、生产与销售米酒及地方农特产品来获取收益,自负盈亏。

三、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效应

从2000—2017年,西江苗寨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不断突破新高。通过发展旅游业,精准扶贫经济效应明显。2017年,西江苗寨10万元户的家庭超过100户,直接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的增长,帮助了西江苗寨村民脱贫致富。西江苗寨旅游收入,如表4所示:根据表4可知,2000—2017年雷山县西江苗寨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06年,西江苗寨旅游收入首次进入百万元大关,达到544万元。西江苗寨旅游收入从2006年开始爆发式增长,2008年首次进入亿元大关,达到1.37亿元,完成了一次历史大突破。2017年,首次迈入50亿元大关,达到64亿元,完成了真正的锐变。农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同步增长。2000年旅游总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4元。2006年旅游收入5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50元。通过7年的旅游开发,西江苗寨2006年比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33倍,游客数量增加了7.95倍,旅游总收入增加了31倍。2008年,游客数量为77.7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2017年,游客数量为7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经过10年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50元到15000元,增加了7.11倍;旅游综合收入增加了45.71倍。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旅游开发,带动了西江镇和朗德镇的旅游市场蓬勃兴起,助推两镇及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在西江镇占23.8%,比例高于雷山县整体水平;朗德镇则为15.4%,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有营业执照餐馆的村方面,西江镇和朗德镇和全县平均水平大体持平。从居民消费来看,西江镇与朗德镇拥有自己住房农户所占比重、拥有商品房农户所占比重方面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耐用消费品方面,小汽车(辆/百户)、手机(部/百户)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西江镇的电脑(台/百户)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主要生活能源构成(电)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总体来看,西江镇与朗德镇旅游开发效应明显,特别是以西江苗寨与朗德苗寨为典型代表的民族村寨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西江苗寨和朗德苗寨旅游开发模式、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效应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开发模式选择西江苗寨是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型的开发模式。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旅游公司负责景区开发、经营与管理,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形成股东或者股份关系,不负责管理。郎德苗寨是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型开发模式。人人参与,人人有份,按劳分配以“工分制”为基础,村寨居民既是管理者也是参与者。对比两种开发模式可以看出,政府、企业、村寨居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同。朗德苗寨的社区主导模式,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的规范决定了地方政府参与旅游开发是极其必要的。

(二)外来资本加入朗德苗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参与集体表演。其中,75%的集体表演收入根据“工分制”实行按劳分配,剩余25%以村委会名义提取为村寨旅游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和集体性支出。仅靠25%的旅游基金,很难实施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商品差异化设计、旅游品牌的推广。西江苗寨在2006年以前的旅游尚处于村寨自发发展状态。2008年承接贵州省旅发会,西江旅游公司积极负责旅游的开发、管理、宣传等。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商品差异化设计、旅游品牌的推广、海内外市场营销等方面积极介入。西江苗寨2008年旅游收入突破1.36亿元,旅游人次突破77.7万人次,呈现井喷式增长。

(三)村民获益方式朗德苗寨村民参与集体表演,依工分制按劳分配是村民获益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开办家庭旅馆、开办旅游购物店、经营小吃摊、销售地方农特产品等获益来源。西江苗寨村民到旅游公司就业、房屋出租、参与旅游接待与经营、开办旅游购物店、经营小吃摊、出售与出租苗族服装、生产与销售米酒及地方农特产品等。对比分析来看,社区主导下的朗德苗寨旅游模式难以扩大,导致收入渠道单一且收入较少。西江苗寨由于外来资本加入和地方政府主导,收入渠道丰富且收入较多。但是,旅游公司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旅游资源的高额回报,导致村寨居民得到的实际分配较少。

(四)文化保护传承朗德苗寨是社区主导的开发模式,由于村民自己参与管理、参与开发,村民对村寨文化保护的认同感较高。但是,由于没有外来资本加入和社区管理能力欠缺,技术方面匮乏,文化保护传承十分脆弱。西江苗寨是公司管理村民参与型的开发模式,公司利益最大化和村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矛盾,促使了西江商业氛围浓重,功利主义的商业化行为较为普遍。但是,随着西江苗寨旅游收入的快速增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翼,孙美璆.“工分制”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的文化生态学探析———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58-62.

[2]田敏.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黔东南郎德苗寨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86-91.

[3]张洪昌,舒伯阳.乡村振兴中的旅游开发模式演进机制研究———以郎德苗寨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69-75.

[4]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6):66-71.

[5]董法尧,陈红玲,李如跃,吴建国.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生态经济,2016(4):139-142,157.

[6]陈志永,王化伟,毛进.社区主导转向政府主导———西江苗寨旅游发展模式演变的调查分析与评价[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5):64-71.

[7]陈志永,吴亚平,费广玉.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与剖析———以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和西江苗寨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3):283-290.

[8]费广玉,陈志永.民族村寨社区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6):28-35.

作者:杨政宁 单位:贵州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