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州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创意性和体验性不够、社区参与度有限等问题。文章试图从乡村全域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引言
苏州乡村自然资源丰富,水乡风情地域特色鲜明,江南民俗、农耕文明、戏曲艺术、历史古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良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背景下,对苏州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富有创意的体验性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优化社区参与机制,努力提升苏州乡村文化旅游的品质,能够有力推动苏州全域旅游发展。同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也为苏州乡村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
1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1苏州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苏州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为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详见表1)。这些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转化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发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苏州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来源。
1.2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础良好
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一方面,苏州市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使得苏州乡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一、二、三产业在农村实现了较好的融合,为乡村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另一方面,苏州乡村文化资源禀赋好,吴文化内涵丰富,以蒋巷村、永联小镇、镇湖刺绣等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游和以陆巷村、明月湾古村、杨湾村等为代表的古村文化游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可见,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良好。
1.3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广阔
乡村文化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2月,苏州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带动苏州旅游产业二次转型带来了新的契机。苏州乡村的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对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压力、浮躁、冷漠、拥挤、污染让很多城市居民身心俱疲,原始、宁静、闲适的乡村成了他们的向往,城市居民亲近自然、走进田园生活的强烈需求。因此,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广阔。
2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2.1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
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沈厅、张厅、雕花楼等乡村建筑文化,有稻作、蚕桑、农具制作与展览、采茶摘果等农耕文化,有太湖三白、阳澄湖蟹、碧螺春茶等饮食文化,有昆曲、评弹、吴歌、宋锦、缂丝、香山帮建筑技艺、刺绣、苏扇制作、古琴制作、角直水乡妇女服饰等乡村艺术文化。然而,这些传统的乡村文化大多散落在各个古镇和村落,没有得到整合开发,苏州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湖景风光、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忽视了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乡村意象空间的打造,对乡村民俗、农耕、艺术等文化资源的整合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吴文化的精髓和“小桥、流水、人家”江南乡土特色。
2.2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体验性项目不多
随着乡村旅游者的不断成熟,体验性项目成为乡村旅游的新风向。苏州在充分挖掘乡村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打造了张家港永联旅游度假区、旺山文旅风情小镇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特色小镇,主要以农业观光来吸引游客,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旅游者参与程度不高,无法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的需求。集中展示吴地乡村文化的旅游项目建设发展较为迟缓,缺少真实的、可体验、可参与、全方位的吴文化体验空间。
2.3乡村文化旅游市场运作乏力,乡村居民参与度有限
乡村居民既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维持者和传承者,也是乡村文化旅游呈现的重要载体。苏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区参与”的原则,各类农业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大多数时候只是作为产品的提供者存在,他们没有参与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决策过程,没有将当地民俗、特色文化真正融入到乡村文化旅游中。很多农耕文化、乡村艺术文化、吴地风俗文化还停留在展示层面,与文创的结合还不够,没有引入优秀的文创团队入驻乡村,没有充分激发当地匠人、居民和创客的积极性。
3.1整合全域乡村文化资源,凸显苏式乡土文化底蕴
要发展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就应该立足全局,整合乡村全域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乡土性,设计开发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文化产品,使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发展。一方面,根据不同村镇的特色,深入挖掘吴文化“水+鱼+稻+蚕桑+桥+船”的内涵,构建融古朴民风、纯真乡韵、传统民俗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村,通过吴文化场景化、主题化和情节化,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真实的吴文化体验空间,提升游客参与度。另一方面,建设乡村博物馆或农耕文化园,展示和再现几十年前的农耕器具和农村生活场景,将农耕文明、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戏曲和音乐、民间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进行动态展示,使苏州乡村文化活化。
3.2创新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
苏州乡村文化旅游要创新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体验性,从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品质。首先,开辟社区活动场所,设置农耕体验、农产品制作、乡村集市等空间,营造真实的乡村生活意境,让游客参与农耕活动,真正体验农村生活。将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手工艺文化如苏绣、金砖、制扇、桃花坞年画、剪纸制作等进行展示、再现和活化,开发民间手工艺传承与体验项目,请乡村匠人现场展示技艺,同时,让游客学着做,成品可以带回家。其次,创新传统的乡村节庆活动,深挖各类节庆的文化渊源、传统庆祝活动和饮食习惯,设计能够让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打造村镇标志性的节庆事件。最后,开发特色的苏州生态休闲养生类项目,利用吴地医学、吴地菜系、吴地民俗等,选择区位优越、历史深厚的古村落开发养生公寓,形成特色化的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产品。
3.3优化社区参与机制,激发乡村文化旅游活力
乡村文化旅游与社区参与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的,政府要积极协调企业和乡村居民、文创人员的关系,优化社区参与机制。首先,要让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文化旅游的决策和经营过程,尤其是乡村民俗活动和农耕体验活动,由当地居民真实呈现,这样不仅能强化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更能保证乡村文化的真实与传承,使乡村文化旅游更具活力。其次,要加强乡村居民的意识培育,一方面是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在参与乡村文化旅游过程中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和乡土环境的保护,尊重、欣赏、理解当地文化。另一方面是对乡村居民进行旅游的相关培训,学习旅游服务技能和经营知识,增强参与能力。最后,要将文创项目引入苏州乡村,激活乡村产业。一方面,给文创人员提供创造空间和成长价值,让他们在苏州乡村生根,设计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乡村居民尤其是乡村匠人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共同生产创作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乡村味道。让文创和旅游相互融合,让创客与乡村居民共建共享成果,让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更富生命力和发展性。
4结论
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利于传承和保护苏州特色的乡土文化,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富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在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整合全域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凸显苏式乡土文化底蕴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要创新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从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品质。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优化社区参与机制,从而激发苏州乡村文化旅游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盛晓兰.苏州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苏州旺山生态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景仕荣.苏州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3]王敬超.新常态下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6).
[4]以文化和旅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5(8).
[5]陈亚萍.苏州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发展模式[J].市场营销,2017(12).
[6]彭灵芝.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J].区域经济,2019(5).
[7]王阳.基于旅游地规划的乡村价值重构———沈阳市沈北新区涉农地区规划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12):31-33.
作者:刘素平 王晓洋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