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业对外资开放效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我国旅游业对外资开放,外资首先进入其熟悉的入境游领域,同时积极进入国内游的高端,并将国外成熟的旅游产品引入我国。外资开拓我国旅游市场领域,对内资旅游企业将产生多种效应,政府、企业应当从竞争力提升、市场创新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外资旅游业影响对策
中国入世过渡期于2006年底结束,在相关产业开放的推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探讨由此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是必要的。
外资进入对我国旅游业的效应分析
(一)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供给方面。在饭店业领域,我国提前4年兑现允许外资设立独资企业的所有承诺。目前,外资进入我国饭店业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全球已有49个境外饭店著名品牌进入中国旅游市场,世界上发展势头强劲的国际饭店经营管理集团已悉数进入我国。在重点旅游地区,饭店业甚至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而在开放较迟的旅行社方面,外资旅行社也表现出极强的投资欲望,在其充足资本的支持下,将大举进入我国旅行社行业。在景区(点)方面,我国也早已对外资开放,且利润率较高。因此,从旅游业供给的三个主要方面看,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将大大增加我国旅游业的服务供给能力。
客源方面。在入境游市场,虽然外资按以前的运作模式已有丰厚的回报,但是,当其在我国有自己的投资后,其招徕入境游客的业务有了可靠的接待保证和利益回报机制,客观上能激发外资旅游企业招徕入境游客的积极性。同时,内资企业在学习外资先进的营销手段之后,在利润的激励下,也必将实行“走出去”战略,自行招徕海外游客。在国内游市场,外资旅游企业进入旅游市场,其在品牌效应和规范化的管理、高水平的服务也必将提升国内游客的消费信心。同样,外资所带来的先进的营销手段也将增强我国旅游企业招徕顾客的能力,从而增加旅游业的客源。
开拓新市场。我国旅游业多年来旅游产品单一,产品设计能力不足。而外资旅游企业具有丰富的旅游品种和多年的市场开发经验,它们的到来,必将促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将促进新市场的开拓,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增长,不但是总量的提升,还是质的提高,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二)对内资旅游企业形成“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
与内资旅游企业相比,外资旅游企业具有网络、客源、管理、品牌、机制、规模等营销优势,我国的旅游企业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鲶鱼效应”表现在:一批经营水平低、效益差的旅行社可能破产,被外资或别的企业吃掉。那些与外资旅游企业竞争的内资旅游企业,如果不尽快提升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将丢失市场份额,最终退出市场。逼迫内资企业完善经营、管理、用人、分配机制,改进营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设计新的更适应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分工水平,提高竞争力以应对竞争压力。推动内资旅游企业准确定位。外资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如果不能及时地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避开外资企业的竞争,在市场中寻找最适合自己而较不适合外资企业的领域。
示范效应表现在: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营销等手段应用于我国的旅游业,丰富了我国旅游业的市场方法,可以为我国内资旅游企业学习和借鉴。先进管理、营销方法的应用,可以弥补内资旅游企业市场知识的不足,打消它们对市场创新的顾虑,降低创新的风险。外资企业大胆应用这些手段并使之适应我国市场,可以破除各种外国先进方法只适应外国而不适合我国特殊情况的思想,拓宽内资企业市场创新的视野,同时消除企业的侥幸心理,逼迫其全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资的旅游产品具有启发作用。外资企业有雄厚的国外业务为依托,有多年经验为指导,可以在我国旅游市场大胆地进行产品创新,而旅游产品较易模仿,因而外资能对我国旅游企业设计旅游线路等产品起到启发作用。
(三)改变市场格局
主要表现在:在入境游方面,外资掌握着客源。在其进入我国后,其掌握的客源将转移到控制的合资或独资旅行社,将其它相关服务交由自己有资本参与的饭店等相关企业,从而形成接待服务“一条龙”,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相应地,原来与之合作的国内旅游企业的客源将会流失。国内游方面,外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更能适应国内高端客户的需求。国内旅游市场多年来旅游产品单一,各旅行社线路重复,外资进入后,会将其在国外已熟悉但国内尚未开发的产品设计适用于我国市场,如商务旅游等。人才是旅游业最重要的资源,外资旅行社进入后,在扩张业务时势必要大量地招用导游人员,而且大多是有经验的、有较高水平的导游人员,而这只有从内资旅行社才能提供。外资旅行社在管理、用人、分配上的优势,势必对内资旅行社的优秀导游有极大的吸引力。外资进入我国后,首先会选择利润高的市场领域,强大的竞争实力也使得它们可以赢得我国两大旅游市场的高端利润,尤其是开拓市场新领域会使其获取更多的利润。市场分工体系的变化。目前我国旅游业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分开的水平分工体系,而国外旅游发达国家是垂直分工体系。外资进入后,将按照旅游业的产业链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垂直分工体系,从而改变我国旅游市场的分工体系。
(四)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环境的改善
能进入我国旅游业的外资旅游企业,在国外有多年的经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声誉,这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也具有软约束作用。为了维护自己的口碑和形象,外资旅游企业需要在市场上规范运作,杜绝宰客、坑客的行为而以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为获取利润的手段,带头遵守我国的法规,维护我国的旅游市场秩序。
外资旅游企业对其它企业的示范作用和约束。如果外资企业的市场定位是高端市场,竞争对手少,在遵纪守法的同时能获取利润,这对我国旅游企业和各类从业人员具有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它们规范运作。另外,在市场上,外资企业居于垂直分工体系的顶端,可以用合同约束相关的业务合作企业,而对品牌和顾客满意的关注也驱使它们去约束自己的合作伙伴。
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将加强旅游业对政府管理的呼声。维护和改善旅游市场秩序,是政府的职责,这也是市场主体对政府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政企不分,企业要求政府维持市场秩序的呼声往往无力。而外资企业的到来有望改变这种情况,引入外资是政府工作的政绩,而加入WTO、向外资开放又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因此,外资的到来必将加强行业的呼声,有力地推动政府提高管理效能,有力地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大力改善市场环境。
(五)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政府管理的公平、公正。旅游业是我国较为开放的行业,但是仍有较多的政策限制,政府管理中存在着优惠国有、集体企业而限制民营资本的现象,有对外资都开放的却限制民营资本,也有偏袒外资而轻视内资。外资进入后,将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要求政府管理平等和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资本。
要求政府管理透明、规范。透明度原则是WTO的重要原则,它要求WTO成员必须公布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所有有关服务贸易的行政决定、规则、习惯做法,最迟应在它们生效之前予以公布,这增加了政府的工作,对那些内部掌握、内部控制、暗箱操作的管理方式是个严重的挑战。
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效能。政府要与企业的经济利益脱钩,集中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规范旅游市场游戏规则、营造公平合理的旅游市场环境、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实行严格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和质量理赔制度等公共性的事务。政府的管理方式,要从管制转向为企业和游客服务。
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对国内的消费者是利好。而对我国政府和内资企业来说,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总的来看,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按照我国对外资旅行社进入的具体规定,未来能进入的外资旅行社都是国际上的前列企业,虽然背后的规模庞大,但数量有限。而且,旅游业市场化高,进入门槛低,不会形成垄断的局面。因此,外资的进入,并不是狼来了,不会导致国内旅游企业的全军覆灭。
我国的相应对策
(一)政府对策
外资进入对我国旅游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旅游业总的策略应当是:利用外资、引导外资,使它们为我所用,同时,立足创新,大力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化挑战为机遇,赢得发展。
对旅游业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协调,实行统一管理,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需要由政府牵头,运用政府的权威和组织协调力量,推动和组织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支持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上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方面,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通畅发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公路、铁路、航空设施建设,使游客来往方便、舒适、快捷,为旅游企业拓展业务、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条件。软件方面,发挥政府的权威、组织能力和财政支持,积极推进旅行社业、饭店业上网和电子商务的开展,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旅游业行业协会的发展。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同行监督和约束的作用,是政府管理的必要、有益补充。行业协会可以成为政府管理的得力助手,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和提高旅游业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促进旅游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对话、交流、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外资旅游企业的竞争。
推动内资旅游业结构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推动旅游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业务合作,消除旅游业“小、散、差”的状况,增强行业竞争力。尤其是,按照市场规律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和重组逐步形成合理的、符合市场要求的旅游行业内的垂直分工体系,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不够完善,恶意杀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驱使企业和从业人员采用降低服务质量或坑蒙游客等不当手段弥补收入不足,影响行业声誉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环境不完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竞争力就难以提高,更难以与外资旅游企业竞争。
与企业利益脱钩,将企业全面地推向市场。企业要成为市场上积极主动的经营主体,必须有自己的产权、能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在外资进入的条件下,政府要加快政企分开,与企业利益脱钩,将企业推向市场。对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考虑让它们走出去,自己到国外招徕游客,直接与外资竞争,摆脱外资分工体系的束缚,争取更大的利润,在更激烈的竞争中锤炼企业的竞争力。
(二)饭店业对策
饭店业在旅游业中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已经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水平相当的星级饭店,初步具备了与外资饭店业竞争的实力,未来应做好如下对策:
实行人才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引入外资的先进管理方法、经营机制和饭店业多年的竞争发展,我国饭店业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了适应入世带来的饭店业发展和与外资饭店的更激烈竞争以及我国饭店业走出去发展的要求,仍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饭店业在利用外资饭店培养人才、回流人才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学校、企业自身、行业的培养机制,实行人才战略。
多方面增强饭店业的竞争力。高中低档次饭店要加快提高服务经营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发展自己的品牌,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由于饭店的服务限于一定的地方,因此,为适应游客出行的多样化需要,饭店业应积极发展饭店之间的经营合作,如连锁经营等,对经营较好的饭店,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条件成熟时,尝试到境外发展,在更严酷的竞争中发展。
市场创新。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饭店业的信息化进程,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降低运作成本。在管理上,通过选准市场定位、与旅行社合作等方式广开客源渠道,积极介入分时度假等新的市场领域。
(三)旅行社业对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市场需要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我国现有旅行社绝大多数属国有旅行社,从产权归属、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旅行社还相距甚远。受多级管理、行政干预、用人和激励分配机制不灵活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抗风险能力弱、自主性差、效率较低等问题,需要加快政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做到真正按市场需要开展业务和内部管理。
准确定位市场、合理分工。大中小型旅行社依托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于自己有优势的市场,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市场分工。大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之后,将资源集中于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三大业务上,而将销售业务交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实现网络化经营。
发展与关联企业的合作。旅游业关联度高,旅行社业需要饭店、景区(点)、运输等企业的业务配合。而发展关联企业的联系,形成整体合力,降低整体成本,也需要由旅行社牵头,因此,旅行社业应当发挥自身在旅游业务中的引导作用,以关联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和资产联系为手段,以业务合作为内容,为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旅游接待服务。
积极实行市场创新。多年来国内旅游业产品单一,旅游线路重复、旅游内容简单,国外发展成熟的市场领域(如商务旅游)在国内还少有涉足,因此,应当积极借鉴国外旅游业的产品设计,充分了解国内、入境游客的消费需求,大胆创新,做市场的领先者。
按市场需要实行人才战略。旅游业的进入门槛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也低,但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发展却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这需要企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利用和培养机制,使高素质人才大量快速地成长。
提高服务水平,规范运作,创立品牌,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发展网络营销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销效果。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应用网络技术、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规范运作,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游客满意,与游客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市场竞争尤其是与外资旅行社的竞争中赢得游客的支持,积聚声誉,从而为品牌建设创造基础。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是国际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入境游也开展多年。因此,那些积累了涉外接待经验的旅行社完全可以尝试着走出去,到国外招徕游客,摆脱外资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束缚,建立自己的垂直分工体系,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从事外国人的国内游。
参考文献:
1.马丽卿.外资进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和相应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2.耀宗.外资旅行社:构建中国旅游市场新格局[J].中国外资,2004(8)
3.李建国.“松绑”以后不轻松——中国旅游业如何应对外资进入[J].中国外资,2002(8)
4.高舜礼.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