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论文6篇范文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论文6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论文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论文6篇

第一篇: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及地位

1.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主体——农信社。

1.1在中国,农村信用社全面的长期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是农业国家政策补贴的发放工作,是最广泛分布在农村分支机构的,这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利用。据统计,目前,农业相关贷款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三分之一以上,农户贷款占78%,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具有98.4%和67.7%的覆盖面和服务覆盖任务。

1.2在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宝贵经验。首先,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就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致力于广阔的农村市场。其次,下沉服务中心,了解和掌握农民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机构,以及开发具有农户“双赢”的理财产品。第三,要改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从过去等待农民们进入活动现场谈合作,到现在与农民紧密联系,避免信息和合作的不对称没安排和合作的失败。第四,全面完善的服务。通过扩大网络和服务覆盖范围,使用简单的营业网点、定时服务、开设金融便利店、小额支付方便点及其他金融服务,这样得以真正的走近村庄。

2.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1在发展和扩大农村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的过程中,资金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该基金为载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成为各种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资本市场的公开和发展,以满足农村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或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横向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商品经济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2农村经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之后,在中国的农民之中劳动力市场机制已经形成了,但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还是有明显的滞后。相关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农村的变化,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其原因是,农村发展,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同步,即要素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滞后阻碍了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目前,中国的农产品采购和销售价格已经放开,农产品市场已基本形成,政府也试图规范市场经济参数。

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仍然沉重。

在中国农业银行时期的改革过程中,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显示出重要性。有资料显示,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拥有有80%以上的农业贷款。然而,农村信用社商业背离合作金融物业的发展影响了“三农”服务的效果。这主要表现为:历史包袱问题,与具有一定的信贷资产相比,农村信用社有更多的负债。在商业化改革的影响下,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这种片面实现的功能和有选择性的贷款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存在于农村信用社中,贷款结构显示了越来越多的“非农业”和“城市”的倾向,广大农民获得贷款持续下降,为农民提供覆盖金融服务是非常有限的。

2.金融体制不完善,尚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1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是不健全的、是不完整的体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机制功能也不健全、政策扶持还不太到位,这些问题使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瓶颈”和“短板“,这些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需求,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2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组织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一是在信贷管理系统中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采取的是贷款审批权,降低了信用的基层分支;并引进通用业务策略转移、信贷集中到中心城市并提供优质的客户。在领先的经营策略中,银行贷款集中于少数重点企业,而乡镇工业、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是少之又少的,这使支农作用减弱。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单一,受限于许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有效性的产业化。

三、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办法

1.拓宽融资渠道,服务经济发展。

1.1一是扩大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出售贷款,加强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设立企业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权流动。开发和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引导产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投融资领域。三是保险功能的融资。该基金会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保险业,加强管理和内部控制,以提高公众意识;努力培养挖掘,以提高保险市场;强化服务意识,以提高潜在的宣传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建立基金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以及其他形式的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持的。

1.2与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行业的关联性。为了鼓励创新导向的中小企业信贷和金融产品,融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需求量大,并承担少的特点。积极宣传中小企业股权质押和推广、仓单质押、票据融资、债务追讨、专利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加强适当的保值避险的发展,适合不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非信贷金融工具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1.3加大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络输入等电子金融服务,方便解决市民的日常金融需求。通过采用联保,小额贷款业务的贷款支持农民工,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在融资,信用担保,金融企业在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展开。

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要制度先行。

2.1推进制度建设。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竞争将显示为工具,优胜劣汰的情况就会出现。如果普通的企业被淘汰可能不是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但如果金融出现在市场上,企业被淘汰出局,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这就对市场有很大的形成性影响。因此,如何建立风险控制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金融监管系统的安全得以有效运行。目前的分业监管制度在我国,无论是宏观、微观审慎监管的部门或中央或地方机关,从自身风险防范角度来看,所有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一些相关法规的衔接与连贯存在问题。

2.3核心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键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是解决政府过度干预和调控不到位。从中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职责过于集中在中央,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在现实中的局部差异。

作者:王雷李维刚单位: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第二篇:金融市场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了日益融合的趋势,成为近年国际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学术前沿。自Kletzer&Bardhan(1987)开创性地把金融部门引入H-O模型,指出金融发展影响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变动的可能,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Beck(2002,2003)认为金融部门发展存在众多影响比较优势的渠道,他考察了金融部门为企业融资动员储蓄,帮助克服流动性制约的功能渠道,证明金融部门发达的国家将在收益递增的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他研究则从信贷约束、资本市场不完全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一国贸易结构和模式影响(Kletzer&Bardhan,1987;Matsuyama,2005;Ju和Wei,2005,2008;Manova,2008等)。也有学者将金融发展与制度因素结合来研究其对贸易的影响(Hur,Raj&Riyan-to,2006;Ju和Wei,2008)。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国家层面,对区域差异的研究很少。齐俊妍(2005)在H-O模型中引入了金融因素,发现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可以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包群、阳佳余(2008)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陈恩、黄桂良(2009)以广东省为例,发现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西两翼和山区。赵静敏(2011)以江苏省为例也发现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同。汪浩瀚、徐娟(2010)利用泰尔指数计算了我国金融发展规模与对外贸易总体的区域差异分解,并基于跨省面板数据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改进。首先,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重要的是出口了什么,而不是出口了多少。因此,本文研究金融对出口结构的影响,而不同于大多数文献仅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其次,在中国金融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对出口结构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从而深化对中国金融发展与贸易的关系的认识,并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提出优化出口结构的区域政策建议。

二、我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与出口结构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规模的区域差异扩大,金融中介效率的区域差异缩小

我国总体金融发展迅速,但是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却极不平衡,各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十分明显,并且东、中、西部间的区域金融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下面将从金融中介规模和效率、金融市场规模等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我国区域间的金融发展情况。1996-2009年间三大区域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均持续增长,但是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存贷款额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且自1996年起差距逐渐扩大。但中部和西部的存贷款额差距较小,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从各区域金融相关比率(FIR)即各区域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率来看,各区域均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态势。各区域FIR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其次,中部最低。其中,2009年东部的FIR值为3.318,西部为2.713,中部为2.170。从1996年到2009年期间,三大区域的金融相关比率的差异扩大。信贷转换率(SLR),又称贷存比,它衡量了金融中介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反映了经济体中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通常用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表示,可用来衡量各地区的金融中介效率。全国及各区域的信贷转换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1996-2004年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2004-2006年东中西部的贷存比基本持平;2007-2009年东部的贷存比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东部的SLR值一直小于1,即东部一直处于存差状态(即存款额大于贷款额);中部、西部分别从2000年、1998年开始出现存差,同时三大地区的贷存比均向(0.6,0.8)的合理区间收敛。各区域信贷转换率均下降,区域间的差异缩小。我国的金融市场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主体,其中资本市场仍以股票市场为主。因此,本文采用资本化率(CR),即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1996-2005年期间,我国各区域资本化率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发展过程,CR值基本都低于0.5,但是,在2005年后,股票市场发展迅速,2007全国的CR值达到1.19,比2006年的0.36提高了3倍多,2008年又大幅回落。该数据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总体发展迅速,并且波动加大,大起大落明显。从区域角度看,在研究期间内,东部的平均资本化率为0.67,中部和西部分别为0.20、0.29。表明东部地区的资本化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区域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各区域间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中介、金融市场规模差异明显,东部地区金融规模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金融中介效率差异相对较小。

(二)我国出口结构差异明显

我国优化出口结构的内涵之一是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比重。因此,本文采用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值来衡量出口结构,各区域出口结构变化如图5所示。1996-2009年间,我国各区域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全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各区域间的比较来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差异明显。

三、我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对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机制与模型构建

金融发展影响出口结构的机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资本存量。资本禀赋差异的改变不仅能改变一国的劳动资本比率,而且还能为新项目和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进而促进一国出口结构的提升;其次,发展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规模巨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减少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金融发展差异会导致技术创新的差异,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结构;第三,金融发展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信贷约束会限制一些国家教育融资的能力,而教育有助于培训出技术熟练的工人。个人拥有的物质资本数量不同,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会影响比较优势的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出口结构的因素;第四,金融发展促使金融机构能提供更多的融资量和较低的融资成本,使得拥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获益更多,因此,金融发展更高的国家就会刺激更多利用外源融资且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的发展,在规模报酬递增行业上具有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结构。因此,为定量研究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对出口结构影响的区域差异,本文构建立如下实证分析模型:STRUit=αi+β1iFIRit+β2iSMVit+β3iLDit+γXit+δi+μt+εit(1)其中,i代表各截面单元,t代表各个年度,STRUit代表第i个省第t年的出口贸易结构,FIR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的金融中介发展水平;SMV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LD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的金融中介效率;Xit代表除本文考虑的解释变量外的其他影响出口贸易水平的指标,即控制变量;δi、μt分别代表地区特定效应和时期特定效应;εit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出口结构(STRU):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高技术产品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代表,且各省市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差异明显。因此,本文采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来衡量出口技术结构,数据来自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金融中介发展规模(FIR):采用国内大多数学者的做法,用全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之和与GDP的比值来衡量。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金融市场发展规模(FIR):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采用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市场规模。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金融中介效率(SMV):考虑到区域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与GDP存款总额的比值来衡量。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控制变量(X):由于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参考相关文献,本文加入人均GDP(即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数)作为控制变量,用PGDP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种外部的资金供给并且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因此,需要控制各区域的FDI,以准确衡量金融对出口结构的影响。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及各省市统计年鉴。为研究区域差异,本文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大部分。①考虑到剔除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亲本时间为1996—2009年。为了消除异方差问题,将各变量指标取对数值,分别用LnFIR、LnLD、LnSMV、LnSTRU、LnPGDP、LnFDI来表示。

(三)各区域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对出口结构的长期影响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回归前需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位根检验,根据对面板序列绘制的时序图,本文选择只含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除序列lnSMV、lnFDI水平平稳外,其他序列lnSCAL、lnSTRU、lnFIR、lnLD、lnPGDP的水平值都存在单位根。再对所有序列的一阶差分值做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所有序列是平稳的。综上所述,经单位根检验,所有变量为一阶单整I(1)。因此,可以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来检验各区域金融发展和出口贸易各指标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残差序列平稳,则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面板回归结果

由于样本个体间存在特征差异,因此选择变截距模型,然后用F检验确定固定效应模型还是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再进行Hausman检验。

3.残差检验

对三大区域的面板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3所示的为既不含趋势项又不含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由LLC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的相关统计量和P值可知,三大区域的面板残差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说明所有模型的估计结果都是稳定的,我国东、中、西部的出口结构LnSTRU与金融发展指标及两个控制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4.结果分析表2的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FDI之后,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中部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中部塌陷”,而且缺乏金融影响出口结构的机制,因此,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注意发挥金融对出口结构的作用。对于东部地区,FIR对出口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系数估计值达到了0.9850,可见金融中介规模对东部地区出口结构提升影响显著;金融中介效率(LD)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为正向,但系数小于FIR的系数。金融市场规模(SMV)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为负向,说明股票市场发展并未促进出口结构提升。对于西部地区,FIR和SMV均对出口结构产生负向影响,即这两方面的发展都没有促进出口结构提升,金融效率(LD)对出口结构具有正向影响。以上数据表明,东部地区金融中介规模扩大和金融中介效率提升均促进出口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则主要依赖于金融中介效率提升促进出口结构升级。

(四)各区域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短期影响

理论上来说,即期出口结构不仅受到即期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前期出口结构的滞后影响,因此,在分析金融对出口结构的影响时,为了反映这种短期动态关系,需要加入滞后一期的出口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为此,构建如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2):STRUit=αi+θSTRUit-1+β1iFIRit+β2iSMVit+β3iLDit+γXit+δi+μt+εit(2)其中,STRUit-1表示滞后一期的出口结构。其它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与模型(1)相同。由于加入了滞后一期的变量,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用GMM估计方法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2)进行估计。Sargan过度识别检验的P值接受工具变量的选取满足过度约束识别检验条件的原假设,表明所有回归模型所选的工具变量是合理有效的,动态面板模型回归结果是比较理想的。短期内,东部地区滞后一期出口结构指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但估计值不大,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前一期的出口结构对东部地区本期的出口结构具有略微的推动作用,从前文现状分析可知,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前期较高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能够促进即期更高比例的出口,中、西部地区上一期较低的出口结构制约了本期的出口结构提升,从而形成一种“马太效应”。三大区域金融中介规模(FIR)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并且估计值很大,东、中、西部分别为0.8622、0.9132、1.0376,反映出短期内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优化出口结构;金融中介效率对东、中部的回归系数值显著为正,西部地区显著为负;而金融市场发展对三大区域出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或者显著为负,意味着金融市场未发挥提升出口结构的作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各区域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和出口结构的特征,并运用1996—2009年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发展对出口结构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中介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差异明显,金融中介效率差异较小。东部地区金融中介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落后于东西部地区。出口结构也具有明显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2.总体来看,金融中介规模和金融中介效率对出口结构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市场规模对出口结构无显著影响或影响方向为负。该结果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有关,经济发展和贸易结构更多依赖于金融中介的发展。金融市场并未发挥优化出口结构的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相对于较弱,虽然中国已建立中小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但总体来看,资本市场对于结构转型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仍然不足。3.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金融中介规模和效率均对出口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系数较大;西部地区短期内金融中介规模对出口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内金融中介效率对出口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在短期内金融中介规模和效率均对出口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内,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长期内的出口结构提升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和FDI。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有助于优化出口结构,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措施有助于协调各区域出口贸易发展。具体应采用以下政策措施:首先,创新银行信贷融资模式,进一步发挥金融中介对出口结构优化的支持作用。在当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金融中介仍将发挥金融体系中的主要作用。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结构的技术含量,需要金融中介更多的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融资特点、融资需求和风控机制,这对传统的银行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银行业应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努力满足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固定资产密集型的企业融资中占有比较优势,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在知识技术型企业的融资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要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和提高出口的技术含量,需要金融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企业的支持作用;第三,制定区域差异性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短期内可以通过扩大银行规模提升出口结构,但长期内更依赖于金融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效率是西部地区金融政策的重点。中部地区扩大银行规模和提升金融效率可在短期内提升出口结构,长期内,中部地区仍需通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FDI,走出“中部塌陷”是中部地区提升出口结构的根本对策。

作者:金运成郭晶郑雯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工业园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一、优化银企关联

首先银行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应与企业加强交流,多了解企业的资金与经营状况,详细研判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可持续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注重控制贷款的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其次企业也应从经营观念与方式上进行根本转变,在融资与经营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注重提高自我约束力,切实控制好投资和经营风险。再次园区管理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利用好银行的间接融资作用,宏观调控优化银企关系,促进银行服务园区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让金融体系成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者和企业的监督者,激励金融市场发挥内在活力,强化资本市场实力,促进资本源头的升级与活力,形成金融市场的集团化效应,实现银行与企业互惠双赢。

二、扩宽贷款形式

首先是灵活放贷形式。积极发展使用新型贷款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扩大贴息贷款规模,建立适合园区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使更多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贷款支持。银行对企业融资的管理应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要认真解决企业贷款评估时间长、手续繁杂、贷款周期短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真正做到园区经济产业带动、银行扶住的发展态势。其次是贷款形式要依据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应大力扶持自主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注重银行放贷模式的创新,在综合传统信贷和风险投资互补优势的基础上,以重项目质量、重成长潜力作为项目准入理念,通过眼前与长远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制多样性、专业性的融资解决方案。

三、发展直接融资

首先,应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直接融资,活跃金融市场,促进投资种类多样化,合力开发出业务交叉、捆绑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把证券、衍生工具、外汇产品、互惠基金及其他银行业产品、货币市场产品、黄金市场产品、公司可转换权益等金融新产品作为银企合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金监管和为企业服务的技术和能力,满足企业未来的需求。其次要强化对直接融资的引导,加快工业园区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范民间投资和融资投向,通过培育孵化,将民间资金直接导入园区。构建民间融资市场监测机制,及时把握民间融资的总量规模和结构变化,督促民间营资规范、健康、适度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四、重视基金建设

投资基金建设是保障园区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诸多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融资问题首当其冲。很多企业因为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许多依靠抱团互保向银行借款,而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要在企业、银行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分散补偿机制,通过投资基金更好地平衡各方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金融风险,为新兴企业赢得更好融资环境和发展机会。目前,我国比较稳固的基金组织有很多家,要积极打通园区与金融基金组织的沟通渠道,鼓励金融界、企业界入园创建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同时针对高科技企业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争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自己园区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科技项目向现实成果的转化步伐。

五、加快国际融合

工业园区是国内外企业的集聚地,国际化进程加快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方向。园区银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自身国际化的探索实践,在经营运行中积极融入创新元素,不断寻求现行制度下的创新空间。另外,园区也应不断强化人才对金融市场体系国际化的基础保障作用。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精通国内外有关法律制度、熟悉财务、金融业务的人员才能构建园区一流的金融市场体系,也只有他们才能推进与国际公司的更深层次合作。因此,为尽早实现园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园区金融体系的建设储备好智力资源库。

作者:徐宗风单位: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四篇:金融市场与资产评估综述

一、金融市场与资产评估

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资产评估的起源,特别是关于现代资产评估起源,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现代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分离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于艳芳、宋凤轩,2010)。现代资产评估在中国起源于国有资产改革,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无论资产评估如何发展,其与金融市场的联系却是越来越紧密。周勤业(2009)认为,资产评估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产评估的服务对象已由国有产权主体扩展为多种所有制产权主体,业务涉及诸多领域。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资产的收购与出售等方面,资产评估在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与价值实现中扮演重要角色。资产评估行业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专业服务,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又推动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郑冬晓、齐晓安(2003)认为,当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后,证券信用逐渐在商业信用和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逐渐成为金融市场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有价证券的出现加快了资本集中的速度,满足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扩大的需要,也成为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评估的产生和发展,而资产评估的发展又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二、资产评估方法

传统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要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金融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对这些金融产品监管的缺乏导致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随后,银行纷纷介入国际证券市场,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集中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发行证券,也就是所谓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自其产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成为金通创新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李传全(2001)认为这种信用体制的确立改变了全球的金融机构和信用配置格局。胡威(2012)认为资产证券化与其它金融工具相比降低了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在风险厌恶者和风险偏好者间进行风险再配置,缓解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把企业各种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在这一过程中,资产评估的收益法获得了较大发展。徐文才(1994)提出,收益现值不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价格,虽然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为各利益关系人所接受,是理想的资产评估方法,但是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较大,并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的不可预见因素影响。传统收益法在计算上存在局限性,IgnacioVélez-Pareja(2001)等人在传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资本成本加权平均后折现。王玉娟(2007)也进行了权重分析,以品牌价值评估为例,品牌价值=品牌强度因子*未来若干年品牌收益现值*R*b,其中R为反映品牌未来收益风险的品牌经营风险系数,b为反映品牌产品修正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赋予权重后,可以弥补传统方法“一刀切”的缺陷,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状况。李延喜(2003)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中提出了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使用指数平滑法,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寿命预测理论来确定评估期限。董直庆(1999)等则对MM模型进行修正,考虑破产风险对评估的影响,重新对折现率进行确定。这些方法都是在传统收益法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理查德•贝克米尔(2006)提出巴塞尔新协议成为全球金融业首要的标准,它引入了营运风险的资金要求和评价方法,鼓励金融机构更积极地进行营运风险管理,为国际评估行业提供了发起抵押物风险管理讨论和制定有关参数的机会。除此之外,刘学毅(2007)也提到了德尔菲法,他认为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汪柏林(2006)则认为,德尔菲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理:群体的预测比个体的预测正确性可能更高;各个体的预测估计随着实验伦次的增加存在着趋于一致的趋势。不论是何种方式的改进,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三、金融风险与资产评估

金融市场形成后,发达金融市场的政府一直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金融衍生品缺乏足够监管,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政府才意识到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以及对金融创新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抵押资产评估为例,高志刚(1999)认为作为资产评估业重要业务领域的抵押资产评估,由于其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约束和规范,随意性很大,导致企业合资、兼并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刘萍(2009)指出资产评估是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资产评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严格把关,可以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对资产评估行业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刘丽(2012)认为资产评估具有资产流动的价值“媒介”和“底线”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和减轻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同时,资产评估具有金融监管“预警”和“标尺”的作用,是有效进行金融监管的手段。马雪珍(2011)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渐入佳境,但金融系统仍然存在重大隐患,多年积累起来的金融系统风险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系统风险在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巴林银行、长期资本基金等一系列因承担市场风险而发生巨额损失甚至倒闭的案例,使得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当局都日益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与测量的重视。杨明秋(2012)则认为我国传统金融市场开放的尝试和探索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措施,而逐步开放金融业能为我国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放金融业并不必然导致金融危机,但在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和不健全的监管体系条件下,金融服务自由化会暴露金融体系固有的漏洞,加剧已经出现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管理机制,分散金融市场风险。有效利用资产评估对于量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意义,尽管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资产评估不仅可以为交易提供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资产的结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准确量化和防范风险。

四、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资产评估行业准则的制定越来越强调与国际评估标准的协调一致。美国的《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为了满足环境、评估管理机构以及评估报告使用者的需求,2006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评估委员会签署了麦迪逊协议,使美国的评估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一致。

作者:马蕾雅杨方文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第五篇:余额宝式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余额宝”式创新引发金融市场化改革争论

余额宝热潮的出现在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并非偶然。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金融、出口、外贸等方面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也普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对于此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实体经济陷入了低迷的状态。资本的天性是逐利,当其在实体经济领域无法获得更高的报酬时,便只能在金融系统内打转,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很低,仍然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如利率管制、信贷配额、金融产品单调等,但互联网成功绕道而行,“余额宝”式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余额宝”式金融创新的出现在金融市场内掀起了波澜,从各市场主体对阿里巴巴余额宝一家的反应就可窥见一斑。余额宝首先给了银行当头一棒,大量的银行存款流向了收益更高的余额宝,之后再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银行所要支付的利率却比原来高出了许多,银行当然要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出手还击,于是四大银行纷纷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其中三大银行总行下令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依托的天弘基金及其他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另一方面,余额宝“抛砖引玉”,阿里巴巴的真实意图———其与万向合作发起成立的民营银行试点前不久得到了银监会的支持,等到将来银行成立,余额宝的用户也会成为“阿里银行”的潜在客户。未来的试点银行会以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民众为市场定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是对现有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会与国有银行在服务质量上形成竞争;其次,余额宝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它对银行的垄断地位虽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但它却让广大的投资者了解到真实的市场利率从而引导了资金的配置,倒逼银行通过类余额宝理财产品的推出来抵抗余额宝的冲击,同时也显示了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最后,余额宝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保障资金安全以及如何控制余额宝后续发展所带来的风险,都是监管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余额宝”式的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变化与影响,也暴露出目前金融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余额宝”式创新凸显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存在问题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一直在稳步进行,从四大专业银行的成立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五年后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的改革力图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有效公司治理架构及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2010年底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推出了由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市场约束组成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作为成员国也力图通过积极实施这项“新资本协议”来促进国内金融监管水平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余额宝”式的理财产品对银行储蓄的冲击显示出后者传统盈利模式的弊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即以低息吸收存款,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进行贷款,在资金数额无限扩大的运营体系中,银行可以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息差额作为利润。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在70%以上,且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在这种模式下银行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余额宝们已经分流了一部分存款,在不久的将来,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也必定会压缩银行来自存贷利差的利润。更大的问题是当前单一的盈利模式不利于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在支撑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作用。银行对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导致其理所当然将贷款投向大企业和国企,这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中保障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不二选择。2011年,62.3%的小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而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27.2%;有13.6%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而小型企业的这一比例仅为2.5%。这些大企业和国企通常都是传统产业,有些还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新兴产业中存在的多是中小企业,它们虽更具发展前景却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近日,在银监会公布的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中出现了阿里巴巴与万向的合作方案,他们设计的“小存小贷”模式将市场定位在为小微企业及创业者提供贷款,而现有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仍不高。截止2013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②

(二)利率市场化的当务之急———亟待建立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从1993年开始,我国就设定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在随后的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出台,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总体思路,逐渐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及大额外币贷款利率。直至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利率管制对整个金融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天弘基金将超过90%的资产投向了银行协议存款,而这部分存款的利率则是市场利率,余额宝超出银行存款利率的部分便是来源于此,其他类余额宝式产品的盈利模式也大致如此。余额宝们虽然让许多商业银行有了上浮其存款利率的动力,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放开管制,自由竞争。我们的确需要新的金融业态和民营银行的加入来打破商业银行独占鳌头的行业格局,但是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利率指标体系中,要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利率是其他利率变化的基础,并依此决定或影响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风险定价。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一般选择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库券隔夜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如Li-bor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它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并计算算术平均利率,目前报价团由我国货币市场上本币交易较为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18家商业银行组成③。虽然Shibor已逐步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指标性利率,但它仍存在许多缺陷,如受到管制存款利率的影响,市场交易量支撑不够,报价机制不够完善等。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仍存在空白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具体的监管手段方面,金融监管表现为对市场准入、会计结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管理,但从根本目的上讲,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也是为了让各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提供更有效率更优质的服务。余额宝们让钱在金融系统里打转,推高了资本价格,实体经济更加无法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而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终止货币基金提前取款不罚息的政策红利,也是为了避免激起金融市场内新一层的泡沫,但不可避免的还是对互联网金融形成了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监管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支付方式及信息获取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无疑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但面对网络的不安全性,客户的资金安全能否有可靠的保障,在不久的将来,当互联网技术的触角进一步深入金融市场,带来更多更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时,我们的监管者又该如何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平衡点?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旨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余额宝”式创新的出现让广大投资者受益,也让银行业开始反省与思考自己还应该做哪些改进,这其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银行业因为有了竞争才能够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才能逼迫其让利给客户而不再攫取垄断利润,消费者的福利才能够真正的提升。纵然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即使是像美国那样的经济强国也曾在利率市场化后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我们改革的脚步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市场首当其冲,更要进一步开放,逐步放开金融管制,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同时,我们要也注意防范改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产物让我们目不暇接,技术为金融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从美国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可窥见一斑,但它也能在一夕之间倾覆曾经引以为傲的金融市场,最近一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便是最好的例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也可以说是“得益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过度而缺乏适当的监管。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但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再者,美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也不到位,对场外衍生品市场更是放任自由。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及时修改了相关的法律,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进行防范。许多专家学者将余额宝比作金融市场的“鲶鱼”,诚然,“余额宝”式创新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变革,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总理也表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鼓励金融创新。但不容忽视的是,余额宝们所做的只是资本的游戏,庞大的社会化资金总体上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我们需要认清的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最终目的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仅仅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攫取暴利。因此,需要政府、银行及监管者的共同努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在金融市场改革中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因为只有在竞争中各金融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无论是对各项法律制度加以完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给予金融创新以发展空间,都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也有体现。《决定》包括开放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将民营资本引入到银行领域中,一方面可以打破目前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集中度相对较高的银行业经营格局,将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将目前投放不规范的民间资本进行有监控的引导和梳理,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搞活银行竞争格局、开放民营银行过程中对于储户的权益保护,是各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环节。普惠金融的特点是:小额、利率敏感度低于放贷时间敏感度、以及相对较少的抵、质押物。目前国内在小微贷款领域投放相对较多的金融业态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P2P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调整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获利是不可持续的,在利率市场化后这部分利润必然会被压缩。首先,银行应该优化其信贷结构,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及环保产业的贷款倾斜力度,避免信贷的过度集中。其次,银行应该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契机,通过细分产品与细分客户来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大力拓展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中间业务,如企业的重组兼并,金融租赁,信息咨询、个人金融业务等,进一步优化银行的利润结构,减少都利差收入的依赖,转变传统盈利模式。同时,也应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对传统支付和清算系统进行改良,不断推出有科技含量的金融产品,如芯片卡的推广、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在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同时也能与互联网金融形成有力竞争。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也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控制。美国和欧盟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出发,以跨界监管的方式实行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我国也应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为目标,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营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不必设置过高的准入门槛,但对行业内的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与风险防控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使监管有法可依。而在互联网金融推动下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伴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其复杂的内部机理与风险评估上的困难,也应成为未来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首先,以往严格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对现存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的现象发生。其次,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应优先发展场内的标准金融衍生品,并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个透明、可信的市场环境。对场外衍生品市场也要加强政府监管,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余额宝”式创新只是当前金融压抑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的并且是短暂的现象,其背后的互联网公司也并未企图仅仅通过这一产品来分整个银行业的蛋糕,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种金融创新,承认它在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否认这种商业模式仍存在弊端。透过“余额宝”式的金融创新,我们在看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同时,也看到了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方向。所以,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应各司其职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

作者:高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第六篇:金融市场状况研究

一、朝鲜经济框架概述

跨入21世纪,朝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多年的运行,很多问题开始暴露,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由于朝鲜元不能自由兑换,国内金融市场尚未放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像给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那样给朝鲜造成冲击,朝鲜借助金融危机后的机遇期,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经济改革,引导朝鲜走向了改革发展的道路。

1、市场化的初试。

2002年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比较深入的经济改革,这一年对于朝鲜是历史性的一年,政府下很大决心废除了定量供应制度,食品和副食品开始敞开供应,固定价格也被打破,商品价格改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为了应付市场放开以后的物价上涨,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加薪,加薪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普通的机关干部、工人的月收入从原来几十元、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与此同时,各种小摊小贩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而大型商店由于货源不足而门前冷落。

2、2002年金融货币领域的改革。

作为2002年朝鲜经济改革中的亮点,在货币体系上,朝鲜元从原来的2.2元兑换1美元,贬到150元兑换1美元,即便这样,贬值也远远没有结束,在黑市上1美元可以兑换700朝鲜元,金融界人士一般认同黑市的那个价格更真实。朝鲜政府贬值货币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国内的资产价值,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二是降低朝鲜商品价格,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009年金融货币领域的改革。

在以通货膨胀为主题的朝鲜,选择了在2009年12月1日起上调币值,原有货币停用,新旧货币按1比100兑换。每人的最高兑换限额为10万旧朝鲜元。这次货币改革主要是应对通货膨胀,打击黑市交易,解决经济失衡的问题,但是改革引发了朝鲜民众的愤怒和抵制,市场价格混乱,朝鲜政府决定从14日开始全国关闭市场3天。这是朝鲜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更换货币,新旧货币按1比100更换,即原先面值1,000朝元的纸币将由面值10朝元的纸币取代,货币改革引发了黑市混乱,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急剧上扬。美元在朝鲜的黑市汇率为1比2,000朝元至3,000朝元。若逢美元紧俏,大约2万朝元才能兑换1美元。货币改革两个月后即以宣布失败而告终。朝鲜货币改革引发的朝鲜国内混乱、新币币值剧烈波动、禁止外汇流通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朝鲜经济的发展。

二、朝鲜金融领域现有状况分析

(一)朝鲜银行体系。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朝鲜全国只有中央银行和贸易银行两家银行。鉴于朝鲜对外经贸关系扩大,到同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贸易的实际情况,朝鲜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相继新成立了大成银行、金刚银行和合作合资的朝鲜乐园金融公司、高丽商业银行、朝鲜合营银行、朝鲜统一发展银行等。目前,朝鲜中央下辖十大银行,除了以上六家银行,还有朝鲜苍光银行、黄金三角洲银行、朝鲜信用银行、朝鲜贸易银行、朝鲜光鲜银行、朝鲜华丽银行。

1、朝鲜中央银行直属政务院,独家承担国家银行、特殊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金融业务,同时开办以交易收益金、国营企业利益金和集体企业利益金为主的国家预算收入的征收业务,承担组织储蓄、贷款和国内保险等信用业务,并负责向国家机关、企业支付工资资金并监督其使用,实行对外贸易及外汇银行、合营银行等领导。

2、朝鲜的储蓄机构是由中央银行与邮政部门共同开办的邮政储蓄和合作农场信用簿。储蓄种类有:活期储蓄,年利3%(2010年):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储蓄,年利3.6%(2010年);零存整取储蓄,年利4%;不付利息,用利息额开奖抽签形式的储蓄。

3、朝鲜银行鲜明的政治特点,分工明确,如同专业行政部门。如大成银行和金刚银行是专门承担对外结算的特殊银行,朝鲜乐园金融公司和朝鲜合营银行专门承担对朝总联企业的资金提供及进出口业务,高丽商业银行和朝鲜统一发展银行主要承担信用社的开设及进出口贸易业务等。朝鲜的贸易外汇银行有贸易银行、金刚银行、大成银行、龙岳山银行、朝鲜冒光、信用银行。贸易银行是专门承担国际结算业务和外汇管理业务的国家金融机构。

4、朝鲜银行数量逐渐增多,分工也更加详细,金融体系构架已经形成,而且在国际金融合作方面有所突破。朝鲜1993年颁布《外国投资银行法》后,朝鲜同西方国家银行开展了积极的合作,1995年朝鲜的国际保险公司和瑞典的金融保险公司合作设立了平壤支行,朝鲜的大成银行和香港的一家公司合作决定在平壤开办朝鲜开发银行。5、2010年1月20日朝鲜大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平壤举行。国防委员会宣布一系列决定:《关于保障朝鲜大丰国际投资集团运营》(委员长命令);《关于设立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设立大丰国际投资集团协调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国家财政预算之外,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帮助朝鲜实现国家发展计划。据国家开发银行副理事长朴哲洙说,国家开发银行完全独立于国家预算,负责处理食品、铁路、港口、电力和能源投资,是一种利用海外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实验。至此,朝鲜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包括专门承担对外结算的5个特殊银行、2个储蓄机关、6个合营银行和朝鲜国际保险公司的统一金融体系。

(二)朝鲜保险行业。

朝鲜的国内保险业务由中央银行办理,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种,财险除固定资产外,流动资产包括集体经营的家禽也须参保,农作物保险等还要再加入国际保险公司的保险。人身险规定16岁至65岁的公民可以参保,居住在朝鲜的外国人也可以参保。朝鲜的国际保险由朝鲜国际保险公司承办。虽然朝鲜拥有保险公司,但保险公司缺乏自主经营,在规范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从简。

(三)朝鲜投资事务所的成立与投资朝鲜专项基金的设立。

朝鲜投资事务所的成立一度被解读为中朝贸易合作的新形式。朝鲜投资事务所是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家办事机构,代表朝鲜官方,是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合营投资委员会是所有海外投资在朝鲜的最高审批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的成立是朝鲜吸纳外国资本进入本国的有效平台。如果把投资事务所算作金融领域有些牵强,但“投资朝鲜专项基金”成立,却是朝鲜拉开金融大幕的新纪元。这是一支以矿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规模为30亿元,首期注资10亿元,资金来源为国内一些基金机构和财团。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以矿业为主,地产开发、港口运营等亦在投资范围之内。

(四)朝鲜对外招商政策有助金融领域的发展。

朝鲜官方表示朝鲜具备法律环境保障外国投资者的权益,投资者将享受到完全平等和互惠。目前,朝鲜方面为了促进经济投资正在完善相关法律,但是政策开放程度有限,例如朝鲜没有限制外国投资的国籍,进行合营投资的时候,没有出资比例的限制,签约双方可以商讨投资的比例。朝鲜政府表示可以向外国投资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各种金融服务系统,依托中国、新加坡、埃及等国家一起开的合资银行,可以圆满保障外国投资者和企业的便利,可以解决投资所需金融服务。但作为朝鲜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国企业还是表示担忧,因为中国投资者与朝方合作项目中,基本上是中国投入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朝方只提供资源及工人等现成的生产要素,这意味着朝方在合作中没有丝毫资金风险。对朝鲜的投资环境、资金安全等方面,中国投资者都需要做足“功课”。

三、朝鲜金融领域的不足

(一)金融体系缺乏统一性。

朝鲜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式国家,然而其金融体系呈多头分管,各类金融机构分属于内阁、劳动党和人民军。属于内阁的有中央银行、高丽银行、金三角洲银行、国际保险会社和邮政储蓄等;属于劳动党的有大成银行、金星银行等9家银行;属于军部的有日新国际银行等。其中,朝鲜中央银行既承担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行业监管等职能,又办理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供给和支付结算、储蓄等业务。多头管理是朝鲜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中央银行与隶属于劳动党和军部的银行分属于不同的领导机构,削弱了央行权威,不利于统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且,央行职责繁杂,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又办理具体业务,兼具监管银行和专业银行双重身份“,政企不分”也导致其职责难以发挥。

(二)银行信用低。

朝鲜银行信誉极低,存取款手续繁杂,特别是取款额度受限。朝鲜大部分企业和居民往往把钱存放在单位或家里保管,而外国企业或居民不愿也不敢将款项存入银行。货币在民间流通,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监管。朝鲜银行是孤立的银行体系,没有分支机构,不具备复制性;没有足够多的业务网点,不具备服务性;由于政府直接领导,不具备市场性。在朝鲜体制的影响下,朝鲜银行业务性不是很强,效率低、承载能力差使朝鲜银行不能适应国际大环境的需求,不能与国际银行接轨。由于朝鲜对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国际资本通过朝鲜银行进行国际资金汇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耗时较长,特别是在小额的边境贸易,手续付费较高,且没有时效性。

(三)保险市场发展缓慢。

目前,朝鲜的国内保险业务由中央银行办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保险机构,而且保险项目还很单一,只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种,保险项目没有细化,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经营需求。

(四)证券市场仍是空白。

由于朝鲜的金融市场还属于低级市场,资本运作还由国家支配,所以朝鲜广义上的证券市场还是空白。在朝鲜,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缺少资本流动渠道,狭义上的证券市场也很难形成。

四、朝鲜金融领域发展对策分析

(一)加强金融监管。

朝鲜应积极探索金融改革之路,突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以中央银行为抓手,设立并强化商业银行业务职能,广泛地吸引外国银行进入,提高朝鲜金融市场量级和金融行业综合服务水平,使之更好地为自身经济成长服务。

(二)加大对银行的改革。

朝鲜政府应重视商业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放宽私人银行设立的限制,加强利率改革,借鉴中国的基准利率与浮动利率,有效避免利率放开而造成货币市场混乱。设立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银行运营体系,使之与国际运营模式接轨,实现银行经营的灵活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吸纳国际资本实现本国银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保险市场发展。

保险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朝鲜应广泛吸引外国保险业进入,开放保险市场,加快促进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立本国保险公司,丰富朝鲜金融市场,加快改革步伐,利用保险业转嫁经济发展风险。

(四)加快证券市场建设。

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朝鲜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为了在不过度依赖外援的情况下迅速积聚起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应将经济金融改革继续下去,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实现其控制资本流动,引导资金流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五)促进内债发展。

在经济体制运行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内债使政府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硬环境下手,实现经济拉动,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市场繁荣,有利于扩大金融业发展空间。

(六)加快农业金融领域开放。

朝鲜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金融领域的开放有助于朝鲜农业发展。目前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农业石油化、货币化和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朝鲜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借鉴国外经营,从高起点出发,实现高水平发展,使用经济杠杆,依托金融机构率先实现朝鲜农业的现代化。

(七)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资金流通需要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而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前提因素就是国际政治承诺,朝鲜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托国际组织规范朝鲜责任与义务,有利于缩短朝鲜与国际接轨步伐,有助于朝鲜自身经济的发展。

作者:陶琳瑶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