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汉绣工艺产品开发现状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刺绣,俗称“绣花”,指以绣针穿引彩线,按特定的设计图案,在织物上刺缀运针、绣制而成的各种具有装饰性图案的技艺。刺绣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具有广泛的地域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可被分为、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汉绣、顾绣、汴绣等多种类型。汉绣作为长江流域中湖北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追溯其历史根源可至战国时期的楚绣。汉绣在明代得到发展至清代后期达到鼎盛,从业人员已达两千多人。作为地域性绣种,其历史早于湘绣,可与苏绣、蜀绣相媲美。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的发展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汉绣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研究,试图分析解决目前汉绣工艺产品市场生存的困境。
一、汉绣工艺发展及产品现状
(一)汉绣发展概况
汉绣是长江中游湖北地区刺绣技艺和刺绣作品的统称,是广泛流行于湖北武汉、洪湖、荆沙等地区的民间技艺。作为楚地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产物,汉绣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其历史源头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曾记载到的“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句,便描绘到楚国奢华的丝织景象与楚人喜丝织刺绣的传统。楚绣,即指战国时期楚国境内的刺绣,其精湛的工艺与绝妙的构思设计使之成为历史同期刺绣中的最高水平,也使其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文化名片”之一。在1982年湖北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发掘的绣品,其工艺之精湛,纹样构思之新颖让人为之惊叹。在对出土的21件绣品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它所运用的针法(辫子股绣、平绣、钉线绣、环编绣),题材(凤鸟、花卉),色彩(强烈的对比色)都与如今的汉绣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汉绣继承了楚绣中鲜明的文化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极具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清朝时期随着刺绣行业的迅猛发展,汉绣最初由清咸丰年间的吴文绣兄弟七人开设在武昌地区的吴和源绣庄为发端,而后于宣统年间发展兴盛于汉口地区的刺绣技艺。随着一代代汉绣艺人的不断努力,民国初年以来,汉口的刺绣业逐渐形成规模,汉口的绣花街,武昌的塘角后街、八铺街都因刺绣而闻名于世。这一时期汉绣凭借着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多次于国内外刺绣大赛中获奖,刺绣业也逐渐发展成为该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在抗战时期中,汉绣曾一度停产至毁灭,直到战争胜利后,在一众汉绣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汉绣产业逐渐恢复生机,商铺重新开设至12家。至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被各界人士关注,而以湖北地区武汉、洪湖、荆沙为中心的汉绣产业也逐渐重拾往日辉煌。
(二)汉绣工艺的风格特征
汉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作为湖北荆楚之地的刺绣,不管是在其图案题材、造型、色彩、构图、审美特征上都极具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形式夸张大胆、自由奔放、色彩对比强烈、题材丰富多变,在我国刺绣中独具特色,具有明显的识别性。
1.图案题材汉绣源起楚绣,楚人尚凤,如今的绣品中,凤鸟与花卉的组合的图案题材仍被继承与发展。同时,汉绣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环境下发展与壮大,绣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因此汉绣的图案题材除了体现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苏绣、汴绣等绣种不同,复制名画以及描述故事情节的题材在汉绣中并不被采用,主要喜爱自然界中的飞禽瑞兽和花草图案以及带有美好祝愿的文字图案和宗教题材系列的金线人物图案。因此,象征性是汉绣工艺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哪一类的图案题材,在创作中汉绣艺人都是以图案组合的谐音为题材选择的主要原则,绣品上图案纹样往往隐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予。如图1的“狮舞绣球”绣品,以双狮戏绣球的图案隐喻送祥瑞之意,表达了吉祥欢乐的祝愿。图2“福禄寿”则是以艳丽花卉纹案组成“福”字,寄予了福寿安康之意。
2.色彩特征汉绣的作品的色彩特征是最具荆楚地域特色的,承袭楚绣,在用色上汉绣多采用强烈的对比色以及高纯度的鲜艳色彩,如:红、黄、绿、白、黑。绣品在色彩搭配上,普遍选取黑色和红色最为底色,以五色(红、黄、绿、白、黑)绣线为主完成绣品纹样,使纹样与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纹样图案。除此之外,汉绣还喜采用金银色绣线,以此营造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感。
3.造型特征汉绣图案主要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界的万物,但却有超越他们的原有形象,以具象形的形体为主。在图案创作中融入了楚文化浪漫主义色彩,在大胆想象为基础上,把握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对其加以强调,使特征鲜明。汉绣主要以写实装饰风格为主,在主体物图案的创作上追求形象逼真,附属物则求对意态特征的整体把握。多采取“花开正果,热闹为先”的构图原则,强调单个主体物的具象性,以仿真写实为标准;而在附属物的绣制上采用抽象化的手法,以烘托主体物和营造画面丰富热闹的氛围为主。图3“囍”字绣品,主要以龙凤、牡丹为主要纹样,对其进行具象描绘,以求达到对写实效果;而在其附属物的图案选择上则采用抽象化的植物与佛手纹样,以达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
4.针法特征区别于其他绣种,汉绣主要采用一套铺、压、织、锁、扣、盘、套针法。汉绣写实的艺术特色,使其主要采用齐针与平金顶线两种针法,以极简的针法去表现复杂多变的图案内容,保纹样轮廓清晰的写实效果。齐针是刺绣最基础的针法,以直平、横平或斜平的方式绣于纹饰边缘,针角排列平行、均匀。除“齐针”的基本针法外,为了达到绣品局部不同的花纹、肌理要求,汉绣也辅之垫针绣、铺针绣、堆金绣、双面绣等特殊针法,以达到纹样丰富写实的效果。
二、汉绣工艺产品现状分析
汉绣手工艺产品的出现是与湖北地区人们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但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工业化产品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艺品。如今,汉绣工艺产品已经极少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更不提及对其的使用率。除此之外,汉绣作为湖北本土的刺绣工艺品,在武汉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却远远落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后。在2011年武汉地区刺绣产业的调查统计中,苏绣和湘绣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由此可见汉绣在武汉地区所占市场份额之低。究其原因,不外乎汉绣手工艺品在市场化的时代里,逐渐被取代,找出其产品开发中的具体问题以对策已然迫在眉睫。
(一)汉绣工艺品种类及市场分布
在笔者对武汉地区汉绣工艺品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汉绣工艺产品主要可被分为:宗教类用品、戏剧和戏服类、装饰用品类、生活用品类、旅游纪念类。市场上的各类汉绣工艺品除了受其他绣种的强烈竞争压力,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价格低廉的机制绣品也给汉绣工艺品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市场上的汉绣工艺产品多为政府或企业而设计的空间装饰工艺品或者工艺展览品,极少有寻常百姓去购买或使用汉绣工艺品。在对汉绣作坊的走访中,发现目前武汉市内的汉绣门店皆为小作坊居多。汉口地区的以宗教类用品为主的任本荣汉绣工作室,以戏剧雷用品为主的姜先生工作室,以旅游纪念类产品为主的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装饰品类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藏艺阁”和“美莲社”。武昌地区主要有两个集中区域,一个是昙华林艺术园区,另一个是红巷艺术城,这两个区域都以汉绣装饰品为主。汉阳地区的江欣苑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以主营装饰类用品为主。虽然从事汉绣经营的门店遍布武汉三镇,但除了宗教类与戏剧类产品由传承人进行生产与销售质量得以保证,大部分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类汉绣工艺产品普遍存在绣品不丰富,识别度低,生产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还存在大量的汉绣仿冒品。因此,汉绣工艺品在自身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汉绣品牌的知名度低下,顾客对其认知度不高,使汉绣工艺品的销售市场与客户较为狭窄,很难吸引大批量的顾客。汉绣工艺品在生产销售上的问题,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远落后于其他区域的绣种,表1主要对汉绣与市场上的部分竞争对手进行产品类别及风格特色进行对比,为分析汉绣产品市场困境提供依据。
(二)汉绣工艺产品现状及问题
在对汉绣工艺产品的走访中发现,现阶段装饰用品、生活用品、旅游纪念这三大类产品存在问题较多。武昌地区的装饰类汉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同质化现象;生活用品类缺乏一定的功能性;旅游纪念类产品则主要是种类不丰富等问题。1.图案题材陈旧在对武昌三镇的汉绣工艺产品调查中,对部分产品图案题材进行分类(表2)。大部分产品传统守旧、呆板落后,装饰图案大多沿袭传统,缺乏创新。题材图案多以司空见惯的龙凤、花鸟虫鱼、民间吉祥图案等为主,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传统的生活观念受快节奏生活观冲击,汉绣行业数十年的发展来看,在图案题材上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市场份额占有率极具低下。在对成功转型的苏绣工艺产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近些年,苏绣产品的图案题材除了维持其“原生态”的题材外,更是融入了市场化发展中的新内容。比如近年苏绣品中除了保持对传统名画类题材的绣制外,更是扩展了以西方名画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汉绣在转型的过程中,其图案题材也应加入与当今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需要保持汉绣产品的时代性,不能一成不变地对传统进行延续。2.汉绣产品同质化问题在对多家装饰类汉绣工艺产品门店的调查中,产品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往往不同门店所售的产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如图3和图4的龙凤双囍字,一样的图案题材、色彩搭配、针法却出自两位绣师之手。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汉绣工艺产品,大都存在大同小异的问题,缺乏独特性。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对汉绣产品的兴趣不高。3.产品市场定位问题汉绣戏剧类和宗教类在市场定位十分明确,有明确的顾客消费群体,但汉绣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类产品在市场定位上存在产品定位单一,不明确问题。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使产品开发的缺陷。刺绣行业中,苏绣在产品就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比如苏绣艺术类产品就制定了明确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将艺术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端艺术品、中端艺术品、低端艺术品。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苏绣艺术品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进行艺术生产。
三、汉绣产品开发策略
要解决汉绣产品面临的问题,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汉绣工艺产品的长期发展,就必须开发出具有汉绣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扩展汉绣图案题材艺术来源于生活,汉绣在发展之初,它的图案题材与造型搭配都是从人们的生活中提取的素材。然而如今汉绣在发展中,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味的沿袭传统,缺乏对现代生活事物的观察与提取。因此汉绣工艺产品想寻求突破,就必须扩展图案题材,添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题材。汉绣作坊和工艺大师可以采取与学校和设计师合作开发新图案的方式,引入新鲜的血液进入汉绣创作中。
(二)科技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汉绣生活用品与旅游纪念类用品,可将手工制作与与现代技术结合。例如用专业打印机直接在布上打印图样,省去描制底图的时间,还可用机器对绣品进行收边。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纯机织绣品的粗糙品相,又解决了纯手工制作的生产率过低问题。对于现代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汉绣工艺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节省一部分人力,避免绣工不足带来的问题。
(三)提高汉绣产品的识别度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大部分产品的内容与形式都大同小异。提高汉绣产品识别度的最佳途径便是对楚文化特色的深度挖掘,以增强和丰富产品的地域文化特色。苗绣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采取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融入,将其归纳为文化元素、地方特征性器物、自然元素三大类。汉绣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可对其进行借鉴学习,比如,独具楚文化特色的龙凤纹,富有想象力、纤细灵动;湖北编钟、虎座鸟架鼓等具有地方特征的器物图案。
四、总结
汉绣工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毋庸置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加强对汉绣工艺产品开发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对汉绣工艺的宣传,同时也可以保护汉绣工艺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中,汉绣工艺只有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遵循与市场化结合的必然规律,才能顺应社会发展,提升产品价值与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潘淘洁.水族刺绣[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文化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冯泽民,赵静.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J].丝绸,2012(49):56-59.
[5]陈龙,叶洪光.武汉地区汉绣产业对苏绣、湘绣产业发展模式的借鉴与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4(11):34-36.
[6]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张思华.论松桃苗绣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J].艺术评论,2016(8):124-128.
[8]湖北省群艺馆.湖北民间美术探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87:9-16.
作者:杜晓茹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