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窦性心动过缓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临床分型
中医在临床上对心动过缓的分型比较复杂,各家对此均提出不同的见解。马宝梅将其分为阳虚寒凝,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肾阳虚、气血不足,肾阳衰微、水气凌心;汪勇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心肾阳虚、心气不足、痰热内蕴。孙光祥将窦性心动过缓分为痰瘀内阻型、心脾气虚型、心肾阳虚型。王玉霞将其分为气阴两虚、肝阳上亢、痰浊阻滞。祝兴超将其分为心阳不振、脾阳亏虚、肾阳虚衰、心脉瘀阻、痰浊阻络、阴阳两虚。高洪春将其分为心阳不振、胃阳虚衰、脾阳不足。王松龄认为以阳虚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阴阳两虚痰瘀、阴虚痰热为心动过缓的主要证型。各家分型不一,但总体可分为虚、实、虚实夹杂三证。虚者为阳虚、气虚。实者为血瘀、痰瘀、气滞、寒凝。
2治疗方法
2.1古方化裁诸多医者通过中医辨证,采用古方化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李禾花采用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之法,以保元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58例,心电图总有效率87.9%,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3.1%,临床疗效显著。莫学德等遵从《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心动过缓58例,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王海申采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1例由少阴感寒,心阳受损,阴寒痹阻,心脉血瘀致心动过缓,疗效显著。王廷治等采用调补阴阳两虚,振奋心阳之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心动过缓1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赵卫等采用升陷汤合桂枝甘草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8例,心宝丸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伟采用炙甘草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气虚血少致窦性心动过缓53例,心宝丸对照组5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67.31%,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组有显著性差异。高峰等采用炙甘草汤加附子治疗心动过缓22例,治疗3个疗程(18剂)后22例患者心率全部恢复正常。
2.2自拟方治疗王丽茹自拟参芪复脉汤(党参15g,黄芪15g,丹参30g,川芎15g。阳虚者加柏子仁10g,枸杞子15g;血虚者加阿胶10g,当归20g;失眠者加酸枣仁30g,夜交藤30g)治疗窦性心动过缓80例,总有效率为90%。张建华自拟温阳活血复脉汤(炙黄芪30g,制附片6g,细辛3g,桂枝3g,丹参30g,红花12g)治疗心动过缓属虚寒型46例,总有效率82.6%。郑军自拟益气温阳活血方(黄芪60g,附子10g,当归15g,赤芍15g,炙甘草12g)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心气阳虚证48例,心宝丸对照组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4.2%,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李嵩岩等将49例阳气亏虚型窦性心动过缓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益心升率方(制附子6g,红花10g,土鳖虫5g,瓜蒌皮20g,当归10g,桂枝10g),对照组21例予特布他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48%,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进亮等自拟心病五号方(桂枝12g,炙甘草6g,细辛3g,制附子9g,麻黄6g,红参9g,麦冬12g,五味子6g。脾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心血虚者加当归、阿胶;肾阳虚者加仙茅、补骨脂;挟瘀者选川芎、红花;挟痰者选瓜蒌皮、薤白)治疗心动过缓36例,痊愈23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
2.3中成药治疗李静[23]等使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68例,对照组64例予茶碱缓释片。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65.6%,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治疗组13.3%,对照组23.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结果表明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沈晓旭将48例窦性心动过缓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与心宝丸对照组,观察病情改善情况及Holter疗效结果表明: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和66.66%、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与54.16%。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王瑞华等将起搏胶囊与心宝丸对照治疗48例窦性心动过缓心气阳虚证的临床观察表明: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8.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总心率增加值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高晓慧等使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总有效率93%,而心宝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疗效优于对照组。
2.4针灸及其他治疗方法赵树玲等采用单灸膻中穴治疗63例心动过缓患者,每次灸7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示有效率为84.1%。崔广治等使用苯肾上腺素造成家兔实验性心动过缓,并针刺“内关”穴,观察对心动过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非电针期R-R间期最大值出现时间晚;电针期则出现时间早,两者的均值相差17min,电针期与非电针期R-R间期恢复时间均值相差60.5分,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唐巍等针刺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30例,以膻中,关元,双侧内关,神门为主穴,心阳虚衰者配命门,阳虚血瘀者配双侧膈腧,痰湿壅塞者配双侧丰隆,结果示治疗前平均心率为53.3±2.61,治疗后为58.3±3.2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王浩选心俞、内关、厥阴俞、素髎,每次选2~3个穴位,注射1mL参麦注射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0例,结果治愈3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
3展望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着几千年的认识,各代名家对本病均有不同的见解,并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到目前为止对本病的病因、辨证分型缺乏系统的研究,如若系统讨论病因、辨证、治疗,并将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查技术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确立最佳诊疗方案,形成共识,将有助于本病治疗的标准化及科学性。此外,加强中医药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将几千年临床经验应用现代实验方法充分验证疗效的同时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实验证据。
作者:靳宏光王义强齐锋李哲山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