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议中医的独立精神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学如此独立的根源在于它有别于西医学的认识方式:注重形态背后复杂的功能联系,而非形态本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Vesaliua)在其划时代的巨著《人体之构造》中对骨骼和肌肉的描述最完美,对脏腑的描述很简约;而中国的王清任却相反,他几乎以脏腑学说为中心完成了《医林改错》。受《易经》哲学的影响,中国人远在充分认识人体系统、脏腑、组织、细胞、分子各级结构之前,就敏锐地注意到系统间、脏器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其规律。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就是为描述复杂的生命活动规律而建立起的一些简单模型。“肺主气”可以涵盖有关呼吸生理的无限内容,“心主血”可以包含有关循环系统的所有细节。而像“肺主气、心主血”之类的描述,作为对人体系统水平的功能认识而指导辨证论治,已无继续深化的探索空间。迄今为止,丰富和完善上述辨证模型的主要途径是临床实践,而不是简化论指导下的实验室研究。如此看来,中医学的探索空间不在局部,而在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
1中医学独立精神的价值
在西医学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察的独立精神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对于中医学而言,跨越微观层次直接描述整体的过程是一个黑匣子,充满猜测和假设。对于西医学而言,从部分回归整体的过程也是一个黑匣子,同样充满猜测和假设。然而,我们最终需要了解的是整体,而非单个细胞或单个分子的功能状态。某些时候,可以跨越中间过程达到最终目的,并不需要过多地关注细节。比如,有效用于产褥热的消毒法并非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之上;麻醉术并非建立在对疼痛和睡眠机制的充分了解之上;而牛痘接种法远在现代免疫学建立之前就已广泛传播。虽然,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建立使医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这种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进步无法替代直接来源于临床观察的智慧。中医学在医学实践的早期就根椐临床观察建立了各种简单模型描述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然而,西医学却从未形成类似的理论体系以指导探索生命活动宏观规律的研究。虽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对于生命活动中任何一个功能环路而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各级结构的背后还存在着鬼魅似的功能模板[1-2],但却不知如何去探讨它。如果以中医脏腑学说中预测的生克关系为线索,去研究人体系统间、脏器间的功能联系,也许会发现西医学尚未搞清楚的众多生理病理机制。那么,中医学各个辨证体系都可能成为西医学研究的工作模型,从而开拓出极大的研究空间。这应该就是中医学独立精神在医学研究中的潜在价值[3-5]。
2中医学独立精神的延伸
如果不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医学本身的发展轨道会如何延伸呢?先秦时期,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汉代,临床医学分化完成,辨证论治体系建立;隋唐时期,病因病机理论和方剂学成熟;宋代,医学教育体制渐趋完善;金元时期,多种医学流派形成;明代,专题研究盛行;清代,本草研究更新;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形成。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学应在专题研究和中药学方面继续积累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发现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联系,从而丰富并科学归纳辨证论治的内容[6]。一百多年来,中医学在西方医学的扰动下极大地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正如17世纪以后的西方医学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医生离开患者走进实验室,试图从实验动物的组织、血液、细胞、分子和基因中发现真理,却忽略了患者对病痛的叙述和患者对治疗的实际需求。当西医学快速发展了数百年,开始意识到割裂整体去研究各个部分是枉费心机时,中医学应该能够毫不困难地重新回到与人同一尺度的研究方向上去。那么,中医学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吗?当然不是。那么,中医学者是否应该站在整个医学进步的大环境之中,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中西方医学互补容易结合难。可以预见,中医学的发展趋势必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轨道并存。一是在经典理论框架下,基于近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和临床实践积累,对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简单模型进行全面整理,丰富和规范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7-8]。
中医学独立于自然科学体系之外,不能与西医学强合。中医理论的说理工具虽然与现代人的认识水平不相适应,但在新理论诞生之前,依然只能用传统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二是用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中医学理论问题(如“证候本质”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包括药效学研究、药理学、拆方研究等)及中药化学研究(中药有效成份或有效单体的提取和鉴定)[9]。这个轨道上的研究结果或许能发现新的功能环路,发现高效低毒的复方药和新的化合物或单体成份,最终将与西医学融为一体,而中医学的独立精神将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成为奠定现代医学新发现的基石。凡能够长期共存的同类动物在食物选择上无不遵循互补原则,中西医学的长期共存也同样需要互补。在对疾病的微观认识方面,中医学远远落后于西医学,而在分析还原思路上的巨大惯性严重阻碍着西医学对生命整体活动的认识进程。西医学在诊断上的非经济手段(如诸多昂贵低效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扩大化问题)、在治疗上的非人道模式(如器官移植、过度治疗、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循证医学上大量利害相当或弊大于利的治疗方案),以及日益严重的细菌多药耐药、肿瘤多药耐药等问题,是整个医学面临的问题。中医学应在西医学之薄弱处继续关注整体性和协调性,致力于解决新问题,而不是只注重解释老问题。
作者:杜永平李晶张月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