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视障儿童健康心理品质形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身体力行,培育博爱之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召学生。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与视障儿童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无处不在。天热时,我告诉他们心静自然凉;天冷时,及时督促他们添加衣服,参加锻炼;雨天,叮嘱他们小心路滑;深夜,给他们盖好被子;回家的路上,提醒他们路上注意安全。我还给爱哭的学生讲故事、讲笑话;给内向的学生表现的机会;给每一个视障儿童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一点一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关怀和教育。视障儿童是感情丰富的人,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后,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爱教师,以至于扩展到爱周围的人。教师用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无私的榜样,就可以在视障儿童心灵这块土地上播下优秀品德的种子,使他们学会了爱,并凭借爱心培养出其他优秀的品质。
二、引导细节,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1.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一个有修养的人会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讲话,不会随意插话,并能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对对方的内容给出一定的反应,且给予适当的安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明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理。
2.客观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虚情假意的人是不会交到真朋友的。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在交往中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主张、观点,要展示自我真实的一面,要能够突出自己的个性。不过有时也需要采用谦虚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这既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也不会让别人难以接受。
3.切记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视障学生明眼辨是非的能力肯定不强,这就更需要让他们切记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与非,这样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无好处,也是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拥有一个豁达的胸怀,善待别人亦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三、回归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以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视障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不同,或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我们不放过学校、家庭、社会中点滴的实践机会。例如,活动课上先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只手,并谈谈喜欢的理由。结果大家一般都比较喜欢右手认为右手的作用比左手大些。这时教师抓住契机组织进行穿衣服比赛活动,规则是先用双手合作穿、脱带有拉链的上衣,然后改为单用右手再来重复操作一遍。结果学生普遍感受到:一只手太难拉了,两只手一起做就容易多了!通过实践体验再让学生谈谈对左右手的看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作为一种社会个体,力量也是有局限性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才能取得完美结果。
总之,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引导这些学生,他们就能在人格、能力、认识、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作者:常彩卷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