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五味子临床功效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年第二十一期
1生津止渴,益气敛汗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虚则通调水道功能失司,肾气虚则无以鼓动津液气化,水液不得正常输布,津液不能上承于舌,故见口渴。五味子虽五味俱备,然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本草备要》曰:“益气生津”,李东垣曰:“敛气生津之药也”[3]。肺主皮毛,司腠理,肺卫气虚可见玄府开合无度,固摄失司,津液以汗液形式外泄。五味子大可补肺气,固卫气,止汗出,从而调整水液代谢。《本草备要》言其“退热敛汗”。李东垣于《内外伤辩惑论•暑伤胃气论》中提及“如汗大泄者,津拖也,急止之。加五味子”。故五味子能清肃燥金,使金生丽水,生生之源得充,则津液气化得复。生脉散中用人参、麦冬佐以五味子治气阴两虚亦此理也。
2固精止遗,涩肠止泻
肾气由肾精所化,其分化之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明代缪希雍曰:“如百骸髓会而为精,五味子力能补之”。《本经疏证》曰:“五味子能收诸气入肾,入肾即为五脏六腑之精,肾受而藏之矣。”肾收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肺统五脏六腑之气而主之,肾气上济于肺,肺气下归于肾,一气自为升降。若六淫七情使气有以耗散,致肺失其降而不归,不归则元气耗散,日以虚损,归肾则真气还其本源以日益。如《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气归精,精化为气”。肾水足则可涵养肾精,肾火旺则可补火生土。肾虚而见遗精滑泄者可用桑螵蛸散佐以五味子。涩肠止泻常配伍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以成四神丸专治五更肾泄。
3滋养肝肾,强健筋骨
肝者,罢极之本;肾者,封藏之本。五味子酸以入肝,咸以入肾。具强筋骨之良能。叶天士曰:“肝气不足,则不胜劳作,劳则伤其真气,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子酸以滋肝,气温治劳,所以主劳伤羸瘦”[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载:“凡酸味皆敛,而五味酸之极,则敛之极,极则不止于敛,而且能藏矣。藏者,冬之令,属肾,故五味能补肾也”。由此可见,五味子能补肝肾之气,肝脉既能得肾气之温煦,肾精也能得肝血之滋养。
4滋肾宁心,调解酒毒
陈修园曰:“五味子气温味酸,得东方长生之气”。其味酸主收,可引上焦心火下达于肾,其气升主长,可滋下焦肾水上济于心,以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动态平衡。治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所致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酸枣仁、麦冬、当归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药同用。此外,五味子尚能“解酒毒”。其文献记载散见于《日华子本草》、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清代汪昂《本草备要》、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中。现代研究[4]已经证明五味子具有防醉、解酒的作用。
作者:方雅靖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