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混合痔舌象特征及辨证分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结果
1.Ⅱ-Ⅳ期混合痔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4组中湿热下注型均占最大比例,在Ⅱ-Ⅳ期中都是最主要的证型。B组中脾虚气陷型与湿热下注型所占比例相同;C组的湿热下注型最多,其次为脾虚气陷型。D组湿热下注型占50.00%,其次为气滞血瘀型,占36.84%。在3种证型中,湿热下注型中C组所占比例最大,为31.46%,气滞血瘀型中D组最多,占30.43%,脾虚气陷型中A组为最多,占33.33%。
2.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及各证型的舌色、苔色指数比较2.1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舌色与苔色比较见表2。各组比较中D组与C组在舌色R值上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组各项均无差异。2.2混合痔不同证型患者舌色、苔色指数比较见表3。在舌色比较上,湿热下注型舌色G值>气滞血瘀型(P<0.05)。在苔色比较上,湿热下注型G值、B值>脾虚气陷型(P<0.05)。
3.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及各证型舌体形态指数比较
3.1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舌体形态比较见表4。在各组比较中,D组与B组、C组的胖瘦指数有显著差异,D组>B组(P<0.05),D组>C组(P<0.05)。D组与C组的齿痕指数有显著差异,C组>D组(P<0.05)。
3.2混合痔各证型患者舌体形态指数比较见表5。混合痔湿热下注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的老嫩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P<0.05),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P<0.05)。
4.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及各证型苔质指数比较
4.1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苔质指数比较见表6。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各组苔质指数比较,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4.2混合痔患者不同证型苔质指数比较见表7。不同证型苔质比较中,3组证型的润燥指数均有明显差异,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气滞血瘀型(P<0.05)。湿热下注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腐腻指数均有明显差异,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P<0.05),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P<0.05)。剥苔指数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P<0.05)。
二、讨论
1.混合痔不同临床分期与辨证分型的关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的前提,通过辨证分型指导施治的理法方药。肛门疾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燥、湿、热、气虚、血虚、血瘀等,《丹溪心法》曰:“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裹肛门,宿滞不散而发为痔也”。现代医家有从瘀论治[4],有从肺脾气虚辨治。结果显示湿热下注型占全部病例的44.95%,在临床各期中都是最主要的证型,提示肛门疾病中因湿热发病最多[5]。混合痔Ⅱ期以便血为主症,日久气血亏虚,病性由实转虚,故B组中脾虚气陷型比例高于A组。D组中湿热下注型占50.00%,其次为气滞血瘀型,占36.84%,提示嵌顿痔以实证为主。Ⅳ期混合痔多由气滞血瘀导致痔核突发肿痛,故气滞血瘀型中D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0.43%。便血日久,气随血脱,故在脾虚气陷型中A组最为多见,占33.33%。临床上痔核脱出多以虚证辨治,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湿热下注型中C组所占比例最高,占31.46%,提示该类症状有虚实夹杂之虞。
2.Ⅱ-Ⅳ期混合痔患者舌象特征分析舌象与辨证分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舌色苔色方面分析,舌色R值中D组>C组,提示D组的舌色较C组更偏暗红,多属气血瘀滞所致。各组苔色无显著差异。从舌体形态分析,胖瘦指数B、C组小于D组,提示B、C组舌体较D组偏胖。胖舌,主气虚,与临床痔核脱出之病机相符合。齿痕指数C组>D组,临床上齿痕舌多见于阳气虚损,或脾气虚弱,可见C组与D组虽都有痔核脱出,但C组多偏于虚证,D组多为急性发病,属实证。从苔质分析,不同主症组均无明显差异。
3.混合痔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分析从舌色苔色看,本研究中舌色G值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有学者研究发现[6],舌色从淡白→淡红→红的变化中,R值无明显变化,而G值、B值逐渐变小。提示气滞血瘀型舌色较湿热下注型更暗,皆因气虚运行不畅,血瘀而色暗。从舌体形态及苔质分析,湿热下注型的舌苔老嫩指数、润燥指数及腐腻指数较其他两型大,正如《辨舌指南》所载:“湿症舌润,热证舌燥”,湿热内蕴或脾虚生湿可致苔或腻或润。剥苔指数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盖因湿浊之邪未化。本次研究提示混合痔以湿热下注型最为多见;量化舌象指标可以显示各证型舌象特征的细微差别。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混合痔的辨证分型提供更科学的客观依据。
作者:钟盛兰张伟燕海霞王忆勤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医肛肠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