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儿童中的应用范文

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儿童中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儿童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儿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TIVAP)在肿瘤儿童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院治疗的肿瘤儿童120例,应用TIVAP方式,研究其使用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患儿化疗过程中应用TIVAP,120例患儿有4例发生感染,2例出现导管阻塞情况,其他患儿均无外漏或外渗情况。结论TIVAP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静脉反复穿刺情况,降低了化疗对肿瘤儿童外周血管损害,与此同时,降低感染率,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肿瘤儿童;护理

静脉输液港(TIVAP)是可以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的一种静脉输液装置,本文对120例肿瘤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肿瘤儿童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在1岁~6岁之间,其中,25例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4例患有神经母细胞瘤、30例患有肾母细胞瘤、13例患有肝母细胞瘤。使用史密斯Port-a-oath植入式输液港给药系统,其型号是儿童型。

1.2植入方法

在植入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告知静脉置管相关知识、置管方式优点和缺点。在患儿家属签订TIVAP知情同意书之后,进行静脉植入输液港手术。

2静脉输液港护理方式

2.1植入术前后护理方法

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之前,需要确认患儿的身份,并了解患儿的情况,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做好术前的常规性检查。医护人员做好术前的宣导,告知患儿及家属:TIVAP是一种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其优点是感染风险较低、保存时间较长,在皮下埋入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患儿右侧锁骨下的动脉即为TIVAP的植入部位,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之后的24h需要局部换药,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查看患儿是否出现局部渗血、肿胀等情况。在植入手术3d后,放射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常,导管头部位置应处于患儿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交汇处。在术后7d后进行切口切线。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及家属避免摩擦损伤处的皮肤,也不能用力撞击,右上肢不能做剧烈的伸展运动等[1]。

2.2静脉输液港操作护理

静脉输液港操作过程中,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按照《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各个步骤需要细化和优化。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每日检查患儿身体状况,如怀疑患儿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则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做好记录,并采集患儿外周血标本。本研究中,有1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通过暂时停止TIVAP应用,进行局部皮肤消毒,红肿全部消退3d后,继续应用TIVAP。化疗针的选择需要和静脉输液港配套,在穿刺过程中使用专用化疗针,本研究使用的植入装置为儿童型,规格为22g无损伤安全化疗针,其透明可视窗,能够有效控制穿刺的部位,采用海绵垫设计,能够提升患儿舒适度,避免患儿被针刺伤,且操作十分方便。在拔针时,医护人员需要清洗双手,并去除无菌敷料,使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输液座,使用右手持安全针顶端向上笔直提起,锁定针头位置,当听到咔嚓的声音后,证明安全装置已经启动,将使用过的化疗针放在锐器盒中收好。静脉输液以及冲管、封管护理中,使用无损伤针进行回抽血液,并确认针头位置无误之后可以进行输液。在推药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进行抽回血操作,避免药液渗漏给周边组织带来的损伤。在输液过程中,压力不能超过25kP。在连续输液过程中,需要每周更换一次无损伤针,在间歇输液过程中,需要每月更换一次无损伤针。如持续输入黏性液体,需要每隔4h进行一次冲管,在治疗间歇期间,每月进行一次冲管。在静脉输液的前后,如注射酸碱药物或血制品以及高黏性液体时,则在抽血之后,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导管。在输液结束之后,采用边推边封管的方式,避免血液出现回流现象,在封管时,使用100u/ml的肝素液。

3讨论

TIVAP是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统,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能够有效解决肿瘤患儿在化疗后输液困难的问题。TIVAP为年龄较小,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建立了良好的“输入线”,使患儿能够更好地进行药物治疗,便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在患儿治疗期间,能够不限制患儿日常生活,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在研究过程中,对肿瘤患儿应用TIVAP,能够有效减轻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损伤。通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皮肤感染以及药物外渗的现象。在输液期间,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更换输液港无损伤针,如输液出现堵管现象,则可以使用负压技术进行管腔注射[2]。

作者:耿妨妨;张满英;韩蕊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