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者11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症状、活动及情感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行为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医生交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对腹部不适、反酸、饱胀和烧心等多种非器质性临床症状的描述,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胃蠕动失常消化障碍[1]。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也表明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本研究具体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2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110例。纳入标准:年龄20~60岁;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患者无智力和认知障碍,排除急性肺炎、心力衰竭、胸廓畸形等其他心肺疾病患者;排除存在药物和酒精依赖史患者。其中男7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8.13±6.67岁;婚姻状况:已婚78例,未婚32例。根据入院顺序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与病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接下来的治疗流程,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知干预,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慌程度。正确树立患者对康复的认知,并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及坚持康复锻炼的意义。两组干预时间为4周。
1.3观察指标: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调查: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问卷进行调查,包括症状、活动及情感3个方面,测试时严格问卷中要求,干预后在安静环境中由患者填写问卷。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包括行为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医生交流等3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方法: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症状、活动及情感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自我管理行为对比: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行为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医生交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后者是指有上述消化不良的表现,但胃镜或相关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者[3]。近年来,目前人们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普遍存在误区,很多患者不重视,造成严重的预后不良。特别是严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直接延迟患者康复[4]。在护理干预中,应对肠胃加以重点保护,准确把握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沟通的内容与策略。本研究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症状、活动及情感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罹患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实际经济能力是客观事件,但是焦虑情绪可影响治疗效果,使得临床疗效不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一种持续的、综合的护理服务,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者的预后[5]。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6]。本研究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行为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医生交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益湘.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8):99-101.
[2]李秀敏.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J].中国药业,2014,23(5):112-114.
[3]李学英.护理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2):261-262.
[4]刘星星,郑艳芳,赵国强.心理护理干预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3,24(5):445-446.
[5]郭桂娟.护理干预对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4):56-57.
[6]郭艳.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123-124。
作者:陈丹庆 单位: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