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儿重症肺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是儿科常见的重症疾病,致死率高[1]。儿科重症肺炎常合并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大,死亡率上升[2]。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科收治多例重症肺炎患儿,常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伴呼吸衰竭,予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后,呼吸困难症状大大缓解,2~4d后撤机,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20例小儿重症肺炎,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0个月~3岁。其中4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好转后准备手术;16例存在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稳定后改为无创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2~4d,经治疗及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
2护理
2.1气管插管护理所有患儿均采取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bipap。配合医生做好上机前气道准备工作,遵医嘱予以镇静、吸痰,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确定插管位置后固定牢固。我科曾采用1cm宽胶带打圈缠绕式固定于一侧口角,因不够牢靠,改进后采用“工”字形胶布固定法,用3M防水胶布,长度10cm,宽度2cm,两端裁剪,中间相连相错,上端直接固定在鼻唇之间皮肤上,下端缠绕在气管插管上,调节参数后接呼吸机。连接密闭式吸痰设备,一端连气管插管,一端连呼吸机。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脱管。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无菌生理盐水经气管插管内滴入,定时予以吸痰。每日给患儿进行口腔护理2次,唾液增多时及时清理,胶布潮湿松动及时更换。避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滴入气管内。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气管插管深度,固定胶布是否干燥牢固。挪动患儿时注意不要牵拉气管插管,必要时专人固定气管插管。患儿躁动时通知医生,防止无意识拔管。
2.2密闭式吸痰护理气管插管内吸痰是对机械通气患儿进行频率较高的一项护理操作。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防止发生痰堵,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其中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迅捷、安全[3],较传统吸痰方式省去脱机、戴手套等,成为我科改进后首选。首先要根据患儿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合适型号的密闭式吸痰管,在保证气管插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控制好呼吸机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把握好吸痰的时机,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刺激,必要时吸痰前气管内滴入0.9%盐水,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要注意密闭式吸痰管使用不得超过1d,避免患儿肺部感染与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的发生[4]。同时严格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吸痰结束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注意一定将吸痰管退回到卡槽内,避免冲洗盐水滴入气管插管内。
2.3动脉置管护理与静脉置管为特殊患者建立长期输液通道相比,动脉置管以对危重患者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气分析为主要目的[5]。重症肺炎患儿伴呼吸衰竭,需要随时根据血气值调整呼吸机参数,纠正体内酸碱度,而反复动脉穿刺,不仅给患儿造成极大痛苦,增加感染机会,同时也会增加护士工作负担,而且不排除穿刺不成功,造成延误治疗。在护理上,首先应保证成功穿刺率,我科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直型24G,常规选取桡动脉(较大患儿)和股动脉(新生儿),采取触摸感觉搏动最强点,后延血管走向穿刺。为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建议同时使用解剖定位,熟悉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了解其走向及分支,善于利用骨性标志定位,如桡动脉可利用桡骨茎突及第二腕横纹定位,足背动脉则可沿着第一跖骨间隙顺延定位[6]。穿刺成功后固定在位,接南海百合负压接头。每日遵医嘱肝素盐水(盐水100ml+肝素钠0.16ml)脉冲式封管1次,生理盐水冲管Q6h。冲管前回抽看有无回血,观察颜色是否为动脉血。抽动脉血气及常规血前,先抽取0.5ml盐水和血弃去,抽取检查项目,然后盐水正压封管。随时观察穿刺处皮肤是否红肿渗液,常规留置3~5d。
2.4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患儿因年龄小、皮肤薄、抵抗力低等原因,不能随便更换气管插管位置,以免脱管。胶布牢固、口腔分泌物多可浸润口唇周围皮肤,会增加口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无创呼吸机须有头罩固定鼻塞,鼻塞处和额头处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每天松解额头处头罩以检查皮肤,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约束肢体定时松解,注意观察皮肤情况。
2.5咪达唑仑药物护理较大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不配合,易烦躁,遵医嘱予以咪达唑仑小剂量持续泵入镇静。应严密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等循环系统问题,尤其注意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因为咪达唑仑有发生尿潴留的风险,部分患儿会出现小便不能自行排出。如果有出入量不平衡患儿每小时尿量少于1~2ml,或者患儿出现腹胀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包块,如果探查到有包块,判断为尿潴留[7],应给予患儿轻柔按摩腹部,本组3例患儿予按摩腹部后可自行排尿,1例患儿予以留置尿管导尿,停止输注咪达唑仑后撤除尿管,按摩腹部,患儿可自行排尿。
作者:郭晓雅;张彦卿;范春艳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